“世界屋脊”上的珊瑚化石

2013-05-24 03:55昌芹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珊瑚

昌芹

《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中写道:“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不要说沿海的城市了,就是远在内陆的“世界屋脊”上的喜马拉雅山,曾经也是一片汪洋!

作这样的论断有什么根据吗?生活在海洋的珊瑚可以作证。千万年来,一种叫“珊瑚虫”的小动物在海底营造了千千万万个珊瑚岛与珊瑚礁,被誉为“奇特的建筑师”。它们是海洋里的“可靠居民”。

谁能相信,在喜马拉雅山顶也能发现珊瑚呢?当然它们已经变成化石了。原来这是地球的“沧海桑田”巨变造成的。远古时期,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汪洋大海,与欧洲的地中海连为一体,称“喜马拉雅海”。大约在距今120万至250万年前,印巴大陆开始向北漂移,同北亚板块碰撞,于是把喜马拉雅山“挤”上了“岸”,而且越“挤”越高,现在竟成了世界之颠了。这靠的是大自然巨大的神力啊!

珊瑚化石是奇妙的“天然日历”。在地质学、气象学上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珊瑚的表壁上在不同时期都留下清晰的环形条纹。一个条纹代表一昼夜,一年之后便积成一条较粗的生活带,人们只要数一数生长带的数目,就能知道它的确切年代。

科学家们对珊瑚化石表面的环纹进行了计算,推算出泥盆纪时一年约有400天,泥炭纪时一年约390天,而现在一年约为365天。由此可证明地球的自转速度是逐渐减慢的。

这些珊瑚不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吗?我们应该到野外去走走,进行细致的观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从书籍中和网上查一查,才能有收获。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是永远不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

猜你喜欢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珊瑚
陈维山
美丽的珊瑚
鏖战“世界屋脊”的女连长
西藏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禁猎后的弓箭使用方式——以陈塘夏尔巴人为例
微剧本·喜马拉雅山上的鱼
送你一支珊瑚花
搜集狂与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