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华 訾言会
这几天,我重读了教育局提供给我们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触很多,特别是对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使我更坚定地意识到,用书籍来充实我们的生活,用书香来点燃我们生命的激情,是多么的重要。
一、我为什么要读书?
近些年,我市教师这个职业实行了严格的准入制度,绝大多数教师都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现代教师不应该只是做个教书匠,应该做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的教育家。那么,怎样才能使我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呢?答案就是——读书。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读书,首先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例如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他肚子里装着的可能只是字词句、语法、解题思路,但一个成功的语文教育家,他就能自如地实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和灵活调度,他就能把丰富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了然如心,他就能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自如运用……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有人说,人品即文品。对教师来说,人品也是教学的品位。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荷尔德林、海德歌尔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等哲理文字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他的教学就会非同凡响,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读书,能彻底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的办法是读书。书籍中,那些大文学家、大教育家、大艺术家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们超脱的情怀,甚至平民百姓、推车卖浆之流的可贵的品质和真诚的爱心,都会使教师的生命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鲜亮。读书不仅能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历史性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二、我应该读哪些书?
我认为,教师至少要读六种书:一是哲学方面的图书。这些书的内容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它们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二是关于教育家的图书。教育家的著作包含着对自身教育理论的针对性思考、自身教育实践的时效性经验。三是教育专业类图书。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书籍,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鲜活。四是学习方法类图书。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成功关键,教师了解现代学习理论及方法,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五是心理辅导类图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提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六是现代科技书。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读这些书有助于教师了解现代人的心理、感悟现代生活,可增强自己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三、我应该怎样读书?
目前的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那么该怎样实现自己的读书计划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此只能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是教师要学会挤出时间来读书。教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在忙碌的一天当中我们不可能有大块的时间来安排阅读,那怎么办?毛泽东说:时间像海绵,是可以挤出来的。请看清楚这个 “挤” 字。如果你有心的话,你可以在课间十分钟里,翻翻办公室的教育杂志;可以在睡觉之前或醒来之时,看看放在枕旁边的书籍;也可在自己回家的途中看看报纸;更可以在别人闲聊、游戏之时享受你的纯粹阅读。只要你是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教师,书记就会随时都在你身边。让我们沉下一颗浮燥的心,保持一份宁静去潜心阅读吧!二是教师要学会通过网络途径读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随之而出。人们不再局限于死啃书本,才能获得知识的。相对而言,网络的出现使信息容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因而网络阅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三是教师要学会泛读和精读结合的读书方法。对重要的、应该记牢固的东西,必须精读;对于那些非重点内容,则可以泛读。精读就像牛的反刍,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泛读有点像大鲸吞食,没有挑拣,囫囵吞咽。四是教师要养成阅读和思考相结合的读书习惯。读书应该有所思考,哪些东西一读就懂,哪些东西还有疑问。对不明白,不理解的部分还应再细细读之,边读边想,定能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发展学说认为:人总是遵循着“实践——思考——实践”的规律成长、发展的。教师在读书和教学上也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我们最好的是把读书与写教学反思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思索不停,锐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