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三线建设在广安的发展及影响

2013-05-21 07:05王小蓉
中共党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国营广安建设

王小蓉

(本文作者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南充 637000)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在中西部地区 (主要是西南、西北内陆地区)的10多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学者称为“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①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西南大三线是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四川是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广安,因其丰富的资源和“一山两江”的地域优势而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镇之一,因而也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线建设也对包括广安在内的西部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术界对三线建设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专著较少,主要有何郝炬、向嘉贵主编的《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陈东林编著的《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论文则较多,内容主要涉及三线建设的背景研究、评价研究、区域研究、调整改造研究、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研究、与领袖人物的关系研究、经验教训研究等。单就区域研究而言,又主要集中在“省”这个层面进行,涉及多数三线省份②如宁志一:《论三线建设与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4期);祝德桂:《1964—1978年的三线建设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第3期);马述林、田姝: 《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红岩春秋》2007年第2期);晁丽华:《“国防一线”的“三线建设”——云南三线建设的历史研究》(《学术探索》2009年第4期);戴安林: 《20世纪60—70年代湖南“三线”建设述评》(《文史博览 (理论)》2009年第12期);汪红娟:《甘肃三线建设述论》(《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高新生:《新疆三线建设初探》(《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钟健英:《六十年代福建的“小三线”建设》(《福建党史月刊》1998年第5期);王子云:《山西三线建设的研究》(《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蒙爱群、覃坚谨:《广西三线建设的概况》(《传承》2008年第2期);徐凯希:《湖北三线建设的回顾与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等等。。但很少有人从更微观的视角,以某个城市、县城为对象进行研究,而且几乎没有涉及三线建设在广安的问题。就广安本地而言,也没有对三线建设的系统研究,只是在十大军工企业的厂史资料、地方党史资料、地方志资料、部门志资料、文史资料等资料中有零散的记载。这与广安在三线建设历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本文尝试以三线建设在广安为视角,透视三线建设在西部的影响,希冀见微知著,进一步深化对我国三线建设历史的认识,并有资于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一、三线建设的提出和展开

本文所论之“广安”,系指今四川省广安市。从行政区划上讲,三线建设时期,尚无广安市建制。当时,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均属南充地区管辖;1978年设华云工农示范区,1979年设华云工农区,1985年撤华云工农区设华蓥市,辖区不变,仍属南充地区管辖。1993年7月设广安地区,将原南充地区的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华蓥市以及原达县地区的邻水县一并划归广安地区管辖;1998年7月广安撤地建市,辖区不变,改广安县为广安区。

广安三线建设乃共和国整体三线建设之一部分。广安之有三线建设乃因共和国整体的脉动。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周边涌动着战争的暗流。南面,越南战争逐步升级,战火殃及我国南大门;北面,中苏两党之间的矛盾扩大到国家关系领域,两国边界争端不断发生;西面,印度军队向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入侵,虽经中国军队两次反击而退却,但双方边界上的军事对峙并未得到根本缓和;美国与我国周边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结成了反华同盟,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数十个军事基地,对我国形成半月形的包围圈。此外,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趁大陆面临经济困难之机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叫嚣要反攻大陆。鉴于如此险恶的局势,毛泽东在1964年五六月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从存在严重战争威胁的估计出发,提出要搞一、二、三线①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一线指东北及沿海各省市;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豫西、晋西、鄂西、湘西等省区;一线、三线之间为二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之腹地为小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会后,各有关部门迅速展开相关具体部署,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由国家计委牵头,在三线新建或扩建一批工厂;二是“搬”,由国家建委牵头,将一线、二线的部分工厂、工程向三线搬迁;三是“援”,由国家经委牵头,从沿海地区抽调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支援三线,并向三线提供设备和材料支援。1964年8月26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三线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新建的项目都要摆在第三线,现在就要搞勘察设计,不要耽搁时间。第一线能搬的项目要搬迁;明后年不能见效的续建项目一律缩小建设规模,在不妨碍生产的条件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第一线”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第1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93页。。由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心从大力发展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向加速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实力的战备轨道。1964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批准下发了《一九六五年计划纲要 (草案)》,确定了三线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采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国家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第15卷,第252页。。从1965年夏起,三线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三线建设的展开,从地域看,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西南三线,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后又增加了鄂西、湘西地区;一块是西北三线,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部分,后又增加了豫西地区。从工业中心看,以重庆为中心主要建设了钢铁和军工机械等部门;以成都为中心重点建设了特钢、无缝钢管、军工机械等部门;以贵阳为中心主要有特钢、有色金属冶炼、飞机制造等部门;汉口工业区以机床、轴承制造为主;天水工业区以仪表、低压电器、农机轴承为主;银川工业区以仪表、机床制造为主。从具体项目看,重点是重工和军工企业,按照“山、散、洞”的要求布点建设。

1965年、1966年,全国形成了一个三线建设的小高潮,而此时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就在西南大三线。1965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作为中央具体领导和指挥西南三线建设的机构;国务院各有关部委也先后在四川设立了各自的指挥机构,负责本系统在西南三线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资源等方面原因,四川成为国家西南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展开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成昆和襄渝铁路干线的修筑及国防工业建设。1965年11月,邓小平受中央委托,带领李富春、薄一波等中央部委负责同志,先后视察了德阳重型机械厂、自贡化工厂、盐厂和威远石油会战基地、泸州天然气化工厂、重庆军工企业及攀枝花工业基地等。这期间,贺龙、彭德怀、彭真、郭沫若等领导也先后到四川三线建设现场调研,对正在展开的四川三线建设给予了有力的指导。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对四川的投资也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峰,四川三线建设所用资金约占中央对整个三线地区投资的近1/3,从1964年至1976年的12年间,四川三线建设的投资,约占1949年四川解放到1976年共26年间国家在四川总投资的80%左右①何郝炬、向嘉贵主编:《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第115页。,在四川建成了一批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在西部纵深地区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的目标。

正是因为国家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摆在了西南三线 ,而四川又是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才有了三线建设在四川的大规模展开及三线企业在广安的布点建设。

二、三线建设在广安的布点

由于广安毗邻重庆,境内不仅有山高林密、资源丰富的华蓥山,而且有自北而南纵贯市域中西部的渠江、嘉陵江。这种“一山两江”、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广安成为四川三线企业尤其是常规兵器工业企业布点集中的地区之一。先后有十家军工企业、三个煤矿和一个水泥厂在华蓥山中段及嘉陵江、渠江沿岸布点建设。详情见“表一”、“表二”。

表一 广安境内煤炭建材工业基地建设一览表

表二 广安境内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建设一览表

基于上表及相关资料分析,三线建设在广安呈现出如下特点:

1.布点范围广。三线企业在广安的布点建设遵循了中央提出的“依山傍水扎大营”和“靠山、分散、隐蔽”①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编:《历史的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748页。的方针,充分利用了华蓥山山高林密和嘉陵江、渠江纵贯广安境内的天然优势,围绕“一山两江”布点建设,范围涉及广安县、岳池县和武胜县的广大地区。

2.建设速度快。三线建设时期,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但三线人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用辛勤和汗水甚至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建设任务。许多企业创造了“四个当年” (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试生产)的奇迹。如国营华光仪器厂从1965年7月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仅用了1年时间,为国家节约投资150多万元。1965年12月14日,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的彭德怀视察华光仪器厂时曾称赞说:“华光仪器厂建设快,‘干打垒’质量好”②《华蓥市史志办公室党史资料》,索取号430。。国营金光仪器厂1966年1月实现三通一平,“8月份装出六一式高炮指挥镜合格产品,9月份完成设备安装任务,在1966年提前36天超额7.5%完成国家计划”③《国营第二六八厂厂史 (1965—1985)》,中共重庆市委机关印刷厂印制,1988年6月,第7页。。国营红光仪器厂、国营明光仪器厂等企业也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成投产。三线建设者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完成了建设任务,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3.国防贡献大。布点广安的三线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为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一,按照上级要求,承接生产了大量的军品。十个军工企业均不同程度地承接并按时或提前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军品生产任务,如西南玻璃厂,建成后承担了航空玻璃、探照灯玻璃、石英玻璃、坦克玻璃等军工产品的生产。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上级下达生产用于火箭筒打坦克的防滑帽紧急战备任务。国营红光仪器厂于10月接受任务,通过日夜奋战,当月就试制出合格品,“十一月到十二月,全厂共完成防滑帽4.3万只,有力地支援了珍宝岛边防军的自卫反击战”④《国营第三四八厂厂史 (1965—1985)》,1988年3月编印,第65—66页。。国营明光仪器厂的全厂职工更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根据上级指令接受、完成了生产反坦克40火箭弹防滑帽等紧急战备任务”⑤《国营第三三八厂厂史 (1965—1985)》,国营明光仪器厂劳动服务公司印刷厂印制,1988年,第19页。。其二,坚持自力更生,自主研制出大批军品。如国营金光仪器厂受托试制出八五加农炮体视瞄准镜,成功研制出14.5高射机枪瞄准镜、避开射击仪等,其研制的避开射击仪“与苏式避开仪相比有10项较大改进,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家在高炮靶场光测仪器方面的一项空白”⑥《国营第二六八厂厂史 (1965—1985)》,第11页。;国营江华机械厂1966年投产时生产榴-1引信和榴-2引信,1971年“榴-1、榴-2两种引信完成348.315万只,等于设计生产能力170万只的两倍”⑦《国营第三五四厂厂史 (1965—1985)》,国营三五四厂劳动服务公司印刷厂印制,1988年12月,第9页。,从1970年开始试制海榴-4引信,1976年正式批准生产定型,1967年至1978年,除原来生产的3个品种军品外,还先后研制了3个新的军品品种。其三,常规兵器工业生产、研制贡献突出,多次受到国家、五机部、四川省委省革委会的表彰和奖励。四川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布点广安的三线企业功不可没。

三、三线建设在广安的影响

三线建设把积极备战和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重点考虑其备战意义,并不十分重视其经济意义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建设中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就广安而言,一是企业布点时无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布点广安的三线企业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军工机械的配套企业,以常规兵器工业为主,当时只希望尽快建成企业,生产出急需的军工产品,至于以后的发展却缺乏远虑;相对于布点四川攀枝花的钢铁基地、德阳的重型机械工业基地等,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无法相提并论。因此,在后来国家对三线企业的调整和改造中,布点广安的十家军工企业有的逐步向生产民用产品转变,后来全部搬迁①西南玻璃厂于1988年搬迁,国营华光仪器厂、国营永光仪器厂、国营兴光机械厂于1991年搬迁,国营红光仪器厂、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长城机械厂于1992年搬迁,国营燎原机械厂于1995年搬迁,国营金光仪器厂于1996年搬迁,国营江华机械厂于2002年搬迁。;而攀钢基地、德阳重工基地等至今仍然对西部乃至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二是企业布局太分散。布点广安的三线企业过分强调“山、散、洞”,工厂都是建在隐蔽的华蓥山沟壑中,地势狭窄,企业建设无法展开,只能沿山势布局,过于分散,有的工厂布局达几公里,工厂与工厂之间有的甚至达几十公里,既不便于企业组织生产和安排职工的生活,也不便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相对而言,攀钢基地等企业布局时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克服了这些不足。如攀钢基地在选址时也遇到了分散进洞的难题,时值贺龙副总理前往视察,他实地察看了地形后,对“山、散、洞”建设方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没有必要分开,都是高山,不怕飞机轰炸。分散不好管理,集中好”②攀枝花党史研究室编:《攀枝花开发建设史文献资料选编》,2000年编印,第1页。。贺龙的指示解决了钢铁厂分散进洞的难题,也加速了攀钢基地的建设进程。三是企业建设要求过急。出于应对帝国主义国家随时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的需要,三线企业在建设时要求太急,有的企业从开工到投产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准备不足,有的企业甚至是边设计边建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设计简单,质量粗糙,这种先天的不足也为后来被调整改造埋下了伏笔。四是耗资巨大,浪费严重。三线企业在建设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中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后来的整体搬迁也花费不菲,造成的浪费是比较严重的。

由于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导向展开的,而战争又并没有爆发,同时三线建设的确存在诸多问题,因而被一些人认为是“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建设”③言咏:《与三线有关的日子》,《经济观察报》2009年4月6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三线建设不仅为广安后续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而且促使西部大地上崛起了一大批新兴城市,极大地改善了西部的交通条件,有力地促进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西部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经验教训可资今日借鉴。

(一)催生了工业新城——华蓥市

由于三线工业企业的布点建设,在我国西部崛起了一批新兴城市。如贵州的六盘水、安顺、凯里等;在四川,因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而兴起的攀枝花市、因长虹电子产业的建设而兴起的绵阳市、因重型机械工业建设而兴起的德阳市,因中国航天工业建设而兴起的西昌市等。这批新兴城市在如今的西部大开发中无疑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就广安而言,因三线建设而造就了一座工业新城——华蓥市。

三线建设时期在广安境内新建了六个光学仪器企业,四个机械制造企业,三个煤矿,一个水泥厂,加上原有的四川省华蓥煤矿、南充地区天池煤矿、南充地区高顶山煤矿、南充地区背脊岭煤矿、遂宁市溪口煤矿、岳池县红岩煤矿、南充地区溪口水泥厂等工业企业,区域内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从而为建立新的行政区域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进一步探索“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途径,促进三线企业所在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共南充地委于1978年3月向中共四川省委提请成立华蓥工农示范区,示范区建立县一级党委、革委,驻区内的省属、地属和其他县属厂矿企业,实行双重领导,即在行政上属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其他均受区委、区革委领导;将“岳池县境内的溪口、高兴、鸡心、阳和、福兴、新和、庆华等七个公社和庆华镇,广安县境的古桥、双河、回龙、录市、天池、前锋、梭罗、明月、三圣、铜堡等十个公社划归华云工农区管辖”(此处的华云工农区实为华蓥工农示范区),人口共计29.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4万人。同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指示精神和华蓥山中段厂矿企业较多、又是华蓥山游击队革命根据地等实际,批准南充地委《关于建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同年11月,华蓥工农示范区成立大会在国营明光仪器厂礼堂召开。新成立的华蓥工农示范区辖16个公社、1个镇,将原已划入华云工农示范区的前锋公社、梭罗公社仍划归广安县管辖,将广安县的永兴公社和永兴区一并划入华蓥工农示范区管辖。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 “设立华云工农区(县级)”,华云工农区所辖行政区域为原华蓥工农示范区的行政区域;1985年2月,“撤销华云工农区,设立华蓥市 (县级),以原华云工农区的行政区域为华蓥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7月,广安地区成立,华蓥市划归广安地区管辖;1998年广安撤地建市,华蓥市为省直辖县级市,由广安市代为管辖。可见,没有三线企业在广安的布点建设,就没有华蓥工农示范区的建立,也就没有现在的华蓥市。正是三线建设催生了华蓥工农示范区,并随着三线企业在广安的建设发展而不断壮大,进而发展成为华蓥市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华蓥市幅员面积约460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农业稳步增长,工业势头强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促进了广安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线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东西部工业布局极不平衡的状况,在西部建成或初步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形成了新型的工业体系,而且促进了西部地区农业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以广安而言,因三线建设而在广安形成了以光学仪器、机械加工、煤炭、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广安的传统工业结构,推进了广安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广安工业经济的发展。尽管1973年后,随着军品任务的逐渐减少,三线企业按照“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方针,实行军转民,但开发生产的民用产品如照相机、望远镜、摩托车汽车化油器、摩托车离合器等仍然是以光学仪器和机械加工企业的延伸开发为主。至今,在华蓥市的工业企业中,机械加工企业和光学仪器的配套生产企业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

由于三线企业的建成投产,还促进了广安各县的工业产值的增长。据统计,武胜县工业总产值从1962年的1141万元增至1975年的3107万元①《武胜县志 (1912—1985)》,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237页。;广安县 (现广安区)工业总产值从1964年的1310.3万元增至1978年的5635万元②《广安县志 (1912—1985)》,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15页。;岳池县工业总产值从1964年的1376.5万元增至1978年的4697万元③《岳池县志 (1912—1985)》,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07页。。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起来的工业企业,为后来广安工业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时至今日,煤炭、建材、机械加工等产业已经成为广安的支柱产业,在广安的工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线企业在广安坚持走“工农结合、厂社结合”的路子,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进驻广安的三线企业有职工三万多人,长期生活在广安,消费在广安,各种生活用品都需当地提供。为此,当地公社、大队、生产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种养业和粮、油、食品加工业,各县还分别设立了为这些企业服务的工矿贸易公司、蔬菜公司、工矿贸易商店,并在厂矿周围成立了多个菜蔬队,在为三线企业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外,三线企业在建设中,十分注意处理好建设工业与帮助发展当地农业的关系,坚持“四不三要”(建厂时注意不占或少占农民的良田好地、不拆或少拆民房、不迁或少迁居民、不搞高标准的非生产性建筑;要支持农业用水、要支持农业用电、要支持农民养猪积肥)政策,同时,三线企业也利用自己拥有的技术优势,派出职工帮助周边的老百姓整修农具、抢种抢收、指导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坚持了“工农结合,厂社结合”的路子,极大地促进和拉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线企业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了广安社会事业的进步。为解决三线企业职工的子女教育、医疗、生活及文化娱乐等问题,从1975年起,境内的三线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办起了16所子弟校,除招收职工子女外,同时招收了部分附近居民的子女入学,不仅减轻了地方的办学压力,而且直接为地方培养了人才。同时,三线企业还开办了职工大学、中等技术学校等,既为企业培养了初中级技术人才,也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65年起,各军工企业及绿水洞煤矿、高顶山二煤矿、李子垭煤矿先后建起了职工医院,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在高兴公社枧子沟 (兴光厂所在地)筹建华蓥山中段国防治疗中心 (华蓥中心医院),1977年1月,成立华蓥山中段煤田建设指挥部医院,共建立了15个三线企业医院。这些三线企业医院的医疗技术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均超过或相当于县级医院,大大改善了广安的医疗卫生条件,尤其是改善了华蓥山区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三线企业还建有俱乐部、电影院15个,并分别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各种体育代表队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竞赛、宣传活动等,从而丰富了广安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促进了广安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改善了广安的交通条件

三线建设大大地改善了西部的交通状况,“在三线建设时期,新建了成昆、川黔、襄渝、湘黔、焦枝等8000多公里的铁路干线,修建了25万公里的公路,整治了长江、嘉陵江、乌江、金沙江等主要航道,并新开辟了一批航线”①王庭科:《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上海党史研究》2000年第5期。,使四川“蜀道难”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而且使广安的交通条件大为改观。

三线建设使广安的铁路运输从无到有。三线建设前,广安的交通十分落后,境内没有一条铁路,广安人出行极为不便,物资进出极为艰难。因三线建设需要而建设的襄渝铁路通车后,铁路沿华蓥山穿过广安境内58公里,设有观阁、前锋、禄市、高顶山 (现华蓥)、高兴、华蓥 (现庆华)6个火车站,其中前锋“属三级站”②《广安县志 (1912—1985)》,第507页。、 “华蓥为三级站”③《华蓥市志》,第267页。,其余为四级站。铁路的贯通,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广安的交通条件,方便了广安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广安人民与外界的交流,而且促进了广安产品的外销,华蓥山盛产的煤炭和水泥,在襄渝铁路通车后改汽车运输为铁路运输,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如渠江水泥厂修有铁路专用线5条,总长3.5公里,与距厂0.9公里的高顶山火车站接轨,厂内自备有2台内燃机车和15节车皮;绿水洞煤矿、李子垭煤矿采取架索道的方式,将煤输送到火车站。

三线建设也促进了广安公路交通的大大改善。为有利于三线企业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建设,由上级政府或当地政府出资,对主要公路干线进行改造,并新修了县道、乡道和三线企业专用公路,从而大大改善了广安的交通环境。1964年至1977年,共改造、整治县道、乡道约450.8公里,1965年至1978年,共新修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约755.4公里。全长505.7米的罗渡渠江大桥于1968年12月竣工④《岳池县志 (1912—1985)》,第230页。;全长551米的广安渠江大桥于“1978年2月底建成通车”⑤《广安县志 (1912—1985)》,第500页。,从而结束了广安轮渡载车过江的历史。

(四)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不仅留在了西部,留在了巴蜀大地,也是留给广安的最大财富。

三线人不怕艰难困苦,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965年后,一批又一批的三线人听从党和政府的召唤,带着妻儿,甚至抛妻离子,远离繁华的都市和眷恋的故乡,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贫瘠的西部,来到贫穷落后的华蓥山区和渠江、嘉陵江畔,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工作。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干打垒”,面对的是当时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为艰苦的工作环境,但他们仍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与当地援建民工一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夜以继日地开山修路、平地建房,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中,使工厂建设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推进,创造出了“四个当年”的奇迹。

三线建设者们把党的号召和祖国的需要当作他们的使命,奉献与获得的强烈反差伴随着整个三线建设的创业历程。他们工作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费,坚持先生产后生活。三线人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牺牲了个人的幸福生活,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①朱玛:《三线精神传美谈,何人不起敬仰情》,《〈三线·创业者的歌〉创作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4页。,正是三线人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线建设在西部书写的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铸就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尽管三线建设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三线建设对西部发展的重大贡献是无法抹杀的,更为重要的是三线建设者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留在了西部,留在了广安,成为广安的传家宝。镶嵌在广安山水之间的“三线精神”一直是广安建设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三线建设者们留给广安最大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国营广安建设
Manipulating vector solitons with super-sech pulse shapes
美丽乡村
——蒲莲(四川广安)
国营第八九一厂
河南禹州:20世纪80年代国营钧瓷厂作品欣赏
广安清廉地图
春节·老照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