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全国各族人民都用自己的方式向灾区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从4月21日开始,四川省华西医院、省医院开辟了生命通道,开始积极接收从灾区运送来的伤员,成都各个片区的献血活动、捐赠活动,第一时间开展起来。全国各省市的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四川慈善总会、邮政储蓄,四川各市州等同时开辟了雅安捐款通道。
截至4月25日,四川省已下拨中央和省财政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15 亿元;全国民营企业已捐款捐物2.33 亿元;四川本土企业捐重资支持灾区灾后重建;金融行业、电信行业、IT 互联网行业、零售快销行业、房地产行业纷纷举全力支持救灾行动;各地明星捐款达1000万元;香港、澳门、台湾三地企业和百姓向雅安捐款捐物……
不论路程相隔多远,此时心的距离为零公里。
4月20日晨,还在睡梦中的成都被一阵剧烈的摇晃惊醒,很多人意识到,地震再一次无情袭来,“身经百战”的华西医院在第一时间“动”了起来。
据华西临床医学院分团委书记廖浩君介绍,地震后两到三小时内,华西医学院就发动了400 名学生参与到这次救援工作中。这些学生来自华西医学院的不同专业,以大三学生为主,由于有学医背景,所以在经过短暂的培训以后,当天就有89 名学生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比起‘5·12’来说,这一次的组织更高效、更快捷。”廖浩君说。这样的高效、快捷不仅表现在人员安排上。在地震发生后,院方立即为伤员调剂出200 张普通床位和30 张ICU 床位,还将80 余台能暂缓的手术推迟,为需要手术的伤者留出了30 个手术间。
“白衣天使”的身影迅捷出现在灾区一线。21日早晨6 点,华西医院的12 名医生组成一支临时的急救小分队,搭乘军用直升机,被“空投”到了宝兴县。“从天而降”的他们,是进入宝兴县的第一支医疗队。刚刚落地,他们还没来得及做调整,就投入到了救援当中。对当地伤员进行大查房,分拣出7 名重伤员由直升机运送到上级医院就诊;建立起心理咨询点、为当地群众做心理安抚、心理治疗、心理干预等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难关。
“留守”的医生同样忙碌。由神经外科、骨科、急诊科、胸外科为主的医生组建起了“4·20”芦山地震伤员远程医疗救治小组。一名29 岁的男性在地震中被倒塌房屋压成特重型颅脑伤,病情十分严重,又因特殊情况无法转院到华西。于是,由神经外科张恒副教授带领的专家组与地震灾区前线医生通过远程系统详细交流了伤员病情,经过反复讨论,以最快速度拿出了治疗方案,对这名伤员进行远程治疗指导。
面对大灾,华西在行动,四川在行动,中国在行动。面对大灾,我们携起手来共度难关!
雅安告急,成都支援。在了解到雅安地区食物、饮水、生活用品等紧缺的情况后,成都人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捐赠行动。
从4月21日开始,成都的东南西北中各方向都专门设置了捐赠点,以接收来自各方的救援物资。
宽窄巷子是地震的成都市中心捐赠点,上午9:30 捐赠行动开始。捐赠点前一条3 米长的红色横幅引得路人驻足,“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芦山地震救援物资捐赠点”21 个大字让平日里热闹的宽窄巷子增添了一抹沉重的气氛。但是随后前来捐赠物品的市民和志愿者们将这份沉重化作了强大而积极的精神动力。
下午3点钟,76岁的周家珍和老伴儿来到了捐赠现场,周婆婆在一份捐赠表上填上了3 箱矿泉水的字样。作为老成都人,两次灾难周婆婆都奉献了自己的爱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周婆婆捐献了100元钱,这次“4·20”芦山地震周婆婆又捐献了3 箱矿泉水。周婆婆说:“我们老了,行动不方便,就只能做些小事来出一份力。”
说话间,一辆汽车开了过来,从车上下来的人给捐献点带来了6 顶帐篷。是光大银行成都分公司的员工,他们从报上获悉了宽窄巷子有捐献点,于是赶紧买了帐篷赶到捐赠点为灾区出一份力。
周权是捐赠点的志愿者,他向公司请了假专门来这里当志愿者,虽然这里的工作仅仅是搬运货物、清点物资、保管物资这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但是他没有一丝懈怠。“我们为灾区多出一份力,他们就能少受一份罪。”周权肯定地说。这时,一辆载满棉被的大货车开到了捐赠点,周权和其他十多位志愿者小伙子又一起投入到物资的搬运中。看着520 床棉被被志愿者小心地安放在地上如同一件件宝贝,记者好
像看到了一个个灾区人民重生的希望。
由成都市文明办发起的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芦山地震救援物资捐赠活动在几天之内已收到充足的救援物资,据了解这些捐赠的救援物资已由专门的货车运送到了灾区,分发到每位受灾群众的手里。从现场、从图片、从影像中看到已拿到救援物资的灾区人民激动的神情时,志愿者们觉得一切都值了!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成都与芦山紧密相连,成都人民和芦山人民守望相助。“他们缺什么,我们就送什么。”这些朴实的话语让灾难也散发出丝丝温情。
20日中午12 点半,记者来到天府广场城市之心献血点,看到提示板上写的血液需求:A 型血800 袋,B 型血860 袋,O型血1200 袋,AB 型血10 袋。离早上8点零2分的雅安地震仅仅过去4个多小时,成都市民已经行动起来了。已献完血在休息区休息的川大女学生解爽和靳雅婷,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救援的每一刻都牵动着她们的心。“我们都是一家人,雅安的同胞不要怕,我们一起共渡难关。”她们说。
21日上午10 点,位于林荫街的武侯区爱心献血屋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18 名来自成都武侯区检察院的青年干警正在神情严肃地填着献血登记表,“献血,是最直接的援助。”武侯检察院新进干警姜梦告诉记者。
“昨天看新闻,地震灾区需要A 型和O 型的血液,我是O 型血,刚刚下飞机就直接赶过来了。”在成都工作的关战旗说:“20日我飞到陕西给孩子过生日,原计划3 天后回成都,但雅安发生了地震,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于是他毅然改签了机票,赶回成都献血。
22日上午9 点,成都市血液中心一群士兵在二楼的采血室排队检查,记者通过询问得知他们来自武警黄金第三总队。“我们8:25 就到了。因为部队有一部分士兵已经奔赴灾区,所以留下来的士兵强烈要求来献血。”政治部副主任赵晓东介绍道。
“没有机会去灾区,只能以这种方式献出爱心。”21 岁的东北小伙高亮亮刚抽了一个单位治疗量的血小板。
女兵胥玉娇说:“我是四川人,想为家乡贡献微薄之力。”
22日中午12 点,北新街献血点来自天津的梁宝媛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来成都旅游探亲的她,没想到碰上了地震,所以义不容辞前来献血。但梁宝媛的献血之路有点波折,“我到北新街时,血液收集满了”。梁宝媛说:“不过我一直等着,真是天赐良机,终于让我等到一个空缺,觉得挺不容易的。”从21日上午到现在,因为她的坚持,终于得偿所愿献上了血。“想到自己的鲜血能够和灾区人民血肉相连,我很荣幸。”
地震发生后,“420 联合救援行动”组织宣告成立。负责协调NGO、企业、高校团体、个人进行爱心募捐与志愿服务,迅速而有序地开展灾害救援协调工作。
“快!又有东西送来了!大家来搬一下。”来自省社科院的汪妍对同伴发出了号召,一些穿着橘红色的“小马甲”们三五成群地赶了过来。矿泉水、饼干、方便面……一箱箱,一件件,他们把这些救援物资从车上搬到了指定地点,忙得满头是汗。
在肖家河一条不太宽的街边,一块写着“目前灾区急需物资”的展板和一条“我们和雅安人民在一起”的横幅显得格外醒目。记者在志愿者登记表上看到,这些年轻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个体户和公司职员。
走进一间不大的平房里,电脑的打字声、电话的通话声、询问交流的声音不时传入记者耳里,戴着一顶顶小蓝帽的志愿者们来来往往,“我刚把工作辞了,本打算去国外旅游的,但现在更想留下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灾区同胞做点事情。”志愿者周韵媛说。她告诉记者,“打算在这里一直工作到灾情结束”。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时刻关注“420 联合救援队”的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灾区紧缺物资需求,让更多的社会民众了解灾情,并向公众进行救济物资的募集。
一位姓高的负责人告诉记者,“420联合救援行动”不仅仅限于志愿者的参与,就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天,就已经有超过50 家民间公益组织加入了其中。他们分别按照志愿者招募、心理咨询、关注饮用水、灾后重建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了职责划分,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进入灾区救援,避免无序情况的发生。
就在记者离开时,又有两辆“蚂蚁搬家”公司的车拉着救灾物资从重庆方向运来。作为后方支援力量“420 联合救援行动”组织,正为前线救灾行动不断地“添砖加瓦”,持续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