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亮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南岸 400067)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地方普通高校,从2003年起实施以“36182”素质拓展工程为载体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迄今已十年,形成了“读书、感悟、写作、实践、创意”五位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特色。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20世纪中叶起,特别是进入19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如,哈佛大学1978年开始实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麻省理工大学2002年起实施“本科实践机会计划(UPOP)”,日本高校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施“STS”课程。
我国在1990年代开始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1995年教育部在全国52所高校试点文化素质教育。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是全国最先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之一,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该体系由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组成。三个层次,即第一课堂(主课堂)、第二课堂(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大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六个方面,即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实行人文学科辅修专业制和双学位制;开设人文选修和举行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和社团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讲座、交流、读书一体化的“人文工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教学体系。西北大学则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较早为学生开设了《中国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著作赏析》等多门全校通识课程。
重庆工商大学既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大学,而是一所重庆市属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2002年由原重庆商学院与原渝州大学合并组建,合校初在校本科生达15428人,其时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普通本科高校生源出现了大众与精英并存,此时,作为以普通本科为主的工商大学要不要坚守文化素质教育的大学理念?如何坚守并实践?这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小学的人文教育受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的局限,初、高中的人文教育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挤压。如何弥补大学生人文教育先天不足的问题?这是面临的挑战之二。
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我国在21世纪初已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作为一所财经特色突出的大学,如何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外部环境中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经邦济世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此乃面临的挑战之三。
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就业压力加大,就职后适应市场变化的职业变换也已相当普遍。如何培养未来有持久适应能力的大学生?此乃面临的挑战之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工商大学借鉴国际国内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于2003年初提出并开始实施人文教育的“36182”素质拓展方案。
重庆工商大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自发的,需要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古今中外人文名著,通过学生与先贤、大师的心灵对话与交流,靠学生本人自我的内心去感受、去发现,并将这种感悟与发现通过记载著文留下思考痕迹,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创造性的活动创意策划去更深刻体验,从而促使学生成为既具专业知识技能又有人文品位的高素质人才。
“36182”人文素质拓展工程方案则是贯彻这种人文素质教育核心理念、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实践载体。方案强调本科生紧密结合正课学习,自愿围绕人文养成这个核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读、感、写、行、创等五个途径提高人文素质。具体内容由一个大众方案和一个精英方案组成。
大众方案内涵为:
“3”——阅读30部古今中外文化名著;包括:《周易》《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中国哲学简史》《鲁迅选集》,柏拉图的《理想国》、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等。
“6”——写6万字的读书感悟,包括读书笔记、感悟、社会实践随记等;
“1”——公开发表1篇文章或作品,包括网上发表、报刊发表、院系以上学术会议发表、参赛发表、参展发表、被使用单位采用等;
“8”——参加8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2”——完成2次独立的创意策划(一般社会活动策划和专业策划各一次)。
精英方案内涵为:
“6”——读古今中外文化名著 60 部;“3”——写读书感悟30万字;“1”——发表论文或作品10篇;“8”——参加社会实践 8 次;“2”——完成创意策划2次。
从2003年到现在,共经历了三个时期:
1.2003-2006年,“精英方案”局部试点期
2003年上半年在2001、2002级学生中部分试点,2003年9月起在2003级本科生中扩大试点。2003-2006年,参与率占在校本科生的比例由36%提高到48%。
2.2007-2010年,“大众方案”与“精英方案”并行期
根据多年扩招的新情况,2007年在校本科生超过2万人,学校及时推出了“36182”素质拓展的“大众方案”,并在2007级本科生中推广“大众方案”,同时鼓励优生继续选择“精英方案”,2010年参与率达71%。
3.2011年以后,深化提高期
2011年6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通识学院,从大一开始对一年级新生开展通识教育,一年后按原录取专业进入专业学院学习。2012年参与率达82%。
在“36182”人文素质拓展方案的具体实施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素质拓展实施方案,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36182”素质拓展的内容
重庆工商大学于2003年制定了“36182”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实施方案。从2003级开始,新生入学即拿到《“36182”素质拓展学生手册》,手册中包括了人文素质拓展工程实施方案,60部名著简介,感悟、论文、策划书样本等,并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素质拓展实施计划。
在试点期,学院各专业必须制定专门的第二课堂指导性方案,将“36182”素质拓展工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2009级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必须修满4个人文素质拓展学分才能毕业。
2.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有效运行机制
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工商大学“36182”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由团委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各学院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总支。在校院两级团组织中,均成立了素质拓展部,负责素质拓展工作日常开展。
建立了由“36182”素质拓展工程领导小组领导,校团委——院系团总支——指导教师,班级团支部、班干部——学生组成的工作运行机制,并协调教务、图书、后勤等系统全面支持素质拓展工作。
3.搭建“读书、感悟、写作、实践、创意”的多样化人文素质拓展平台
读书平台:建立人文素质电子书库、书屋、书架。为方便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团委将60部名著电子书常年挂在校园网上,图书馆建立了人文素质书库,各学院建立了人文素质书室,各公寓党员服务站建立了人文素质书架。
举办多样人文名著导读讲座。为了帮助学生们对名著有系统的认识,了解名著的魅力所在,校团委、图书馆、各学院团总支坚持常年举办名著导读讲座。如,仅校团委举办的全校性“知识的魅力”名著导读系列讲座,从2003年起已请著名教授讲授了160余场,先后有3万余人次学生聆听了讲座,有力带动了全校读名著活动。
感悟平台:建立起多层次的读书感悟平台。各学院经常开展组织评选优秀读书感悟活动,在此基础上推荐发表,从2004年到2012年,团委已编辑出版及印制学生撰写的读书感悟书籍——《读书感悟录精选》(1-9辑,约180余万字),分别由四川人民、中央文献、中国方正、西南交大等出版社出版。
论文发表平台:学校校报、网站、广播站开辟专版或专栏发表学生论文或作品,鼓励各学院编发院刊、学生社团编发会刊、班级多开研讨会等,为学生发表论文或作品畅通渠道,仅各学院学生自己创办的刊物即达73种。
社会实践平台:全校在重庆的城乡基层社区建立“市民学校”18个、义工志愿者协会24个、“三下乡”实践基地上百个,还建立了学生社团34个,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阵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提供多样化平台。2003年以来,校团委组织了100多支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500多支院级小分队分赴三峡库区、邓小平故里、遵义会议会址、延安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约有7万余人次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有2万余人次参与了常年社会实践。
创意策划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素质活动。学校常年举办丰富多彩的学习、学术、社会活动,如,素质拓展知识竞赛、学术沙龙、演讲比赛、创业论坛、科技文化艺术节、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义工志愿服务等,为学生创意策划及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学校和学院两级每年均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于人文素质教育,包括购买图书资料和设备、开讲座、办书刊杂志、出版读书感悟、开展社会实践和举办其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确保素质拓展方案的顺利实施。教务、图书、后勤等部门也在设备设施和场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5.建立人文素质认证体系并每年表彰先进
认证体系既包括经常性的读书、感悟、写作、实践、创意策划专项认证,素质拓展学分认证,也包括阶段性的年度认证和四年毕业时的全面认证。四年全面认证率从2006—2008年,平均达到了本科毕业生的23%左右;获得全面认证的学生由2006年的18%,提高到2010年的50%、2012年的 62%;从2009级开始至今实施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学分认证率达到100%。
表彰先进包括评选素质拓展工程先进个人和标兵。从2003年到现在,已开展素质拓展知识竞赛九届,参与学生2万人次以上。共评选素质拓展工程先进个人和标兵九届。
经过十年实践,已形成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人文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育人实践特色:
1.将学校主导的共性教育与学生自主的个性教育有机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主成才的巨大空间。学校将素质拓展计划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使每个学生既要完成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共性的课程学习和实验实习环节等“规定性动作”,又可结合本人的理想、兴趣、爱好等特点,在素质拓展领域完成个性化的读书、写作、实践、策划、选课等“自选动作”。
2.将第一、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在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中有效延伸第一课堂。“36182”人文素质教育方案主要是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方案,但它不是脱离第一课堂,而是紧密结合第一课堂,有效深化第一课堂。例如,在读书上,不是仅局限于第一课堂的教材,而是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的教材学习,把视野拓展到广阔的古今中外文化名著中;在实践上,不是仅局限于第一课堂的实验室,而是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的学习,把视野拓展到广阔的社会实践大舞台。
3.将大众方案与精英方案有机结合,为大众化高教发展阶段千差万别的大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方案选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般普通高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理想远大的大学生,又有以掌握就业知识技能为满足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为这两部分学生提供了有差别的选择方案。
4.在学生自我教育上,将传统的“读思写”与现代的“行创”等五个途径有机结合。不满足于浮躁的表层“快餐文化”,而是潜心回归在“读思写”中与先贤、大师心灵碰撞,有所感悟;不满足于教师导演的校园活动,而是自主创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前做好创意策划),在独立“行创”中有所发现。
5.将个性选择与统一认证有机结合,构建起在第二课堂素质拓展中的可量化的长效机制。“36182”这几个数字都是学生素质拓展的可量化指标,学生在每个学年完成阶段性计划后,可获得班级、院级和校级三级认证,包括日常学年认证和四年认证。这些认证不仅是学生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而且是用人单位“发现”学生的客观依据。
总体上,工商大学以素质拓展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长期坚持、有步骤推进,从少数学生参与逐步达到绝大多数参与、整体提高的效果。
1.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学生逐渐增多并取得突出成绩
素质拓展工程学生参与情况见附表(1):
表1 “36182”素质拓展工程学生参与情况统计表(占在校本科生%)
据不完全统计,2003-2012年6月,学生在自己创办的刊物上发表文章5303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27篇,在其他刊物上发表文章5300篇,发表文学作品4437篇、摄影作品450件,完成策划方案20000余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000余份。
在参与人文素质工程的学生中,6779人被评为36182素质拓展工程先进个人,2187人被评为该工程标兵,先进集体251个。其中,涌现出了2005年“重庆市见义勇为优秀共青团员”李智军、2006年“感动重庆”故事主人公魏泽洋、2008年全国道德模范徐茂、2011年重庆市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郑成哲等优秀青年。
2.学校因人文素质教育获得一系列奖励
2005年,“36182人文素质拓展”方案的牵头实施单位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2003、2005、2008年获团中央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10年,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工作优秀组织奖、“全国志愿服务工作优秀项目”等国家级荣誉;2006年,教育部批准重庆工商大学为南岸区4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牵头学校;2006年,重庆工商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专家组肯定了文化素质教育特色为学校两大特色之一。
3.学校因人文素质教育受到兄弟学校和重要媒体肯定
2004-2012年,先后有海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广东商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上百所高校的领导和同行到重庆工商大学考察该项工作,均给予好评。2011、2012年,连续两年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大中学校长论坛”上,重庆工商大学介绍“36182”素质拓展工程实施成效,受到与会的50余所中学校长好评。
《光明日报》于2003年9月12日以《在商业气氛中增添文化底蕴》为题大篇幅报道了重庆工商大学的“36182工程”;《人民日报》2004年7月15日以《青春作伴出夔门》为题大篇幅报道了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2004年9月,《重庆日报》以《“36182”风靡工商大学》为题报道了“36182素质拓展工程”的推广情况。
2010年6月,教育部门户网站第805期以“重庆工商大学多渠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为题,报道重庆工商大学通过“36182”素质拓展工程等途径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情况。
4.人文素质教育推动了就业率提高
经过十年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就业率的逐渐提高。2004—2007届,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9.2%,2008—2011 届,平均就业率达 95.1%;2012届,平均就业率达96.09%。2012年,学校获得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殊荣。
经十年实践,我们进一步感到: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文素养不会自发形成,不能片面靠课堂上的传授,人文素质重在养成,人文素养重在感悟与实践。人文素质是人生之根,人文素养是活力之源,人文品位是大学之基。大学生有效的人文素养必须将学校主导的共性教育与学生自主的个性教育相结合;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课程学习、阅读学习、感悟学习、体验学习、创造学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