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2013-05-14 11:00王晓辉
卷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均等化城乡农村

王晓辉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很大差异,影响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快农村地区发展、解决农村落后问题的需要,也是城市优化发展的需要,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大战略。由于农村地区长期处于欠发达状况,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基础薄弱,因此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重点、统筹考虑,努力弥补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落后地区延伸和覆盖,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面临的关键性瓶颈制约,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组合,实现城乡在文化政策上的一致、在文化资源上的互补、在文化权利上的平等、在文化发展上的互动,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局的稳步发展。

1 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必须明确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责任,充分发挥统筹职责,强化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在经费投入、人才培养、设施建设和供给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理顺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多个部门在具体管理时各自为政、职能交叉、权属不清、多头管理的问题,厘清不利于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以观众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为目标的院团经营管理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发挥骨干作用,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落后地区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向城市社区延伸。

2 大力优化农村地区的发展基础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并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农村地区经济长期落后,导致文化发展投入欠账过多,成为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振兴发展农村地区经济,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奠定坚实的经济后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和重要平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抓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立以城带乡动机制,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综合改善城乡的发展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是发展环境的“血脉”。交通闭塞,势必削弱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阻碍文化交流和传播,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应全力以赴,突破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这个硬制约,建成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运输体系,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使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同等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带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盘活各方面的资源,为增强农村地区a文化造血功能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注重环境保护,加强污染防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打造和谐、健康、美好的精神家园,让人民群众从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生活中得到调适身心、陶冶情操、释放才情、审美愉悦和求知益智,实实在在地提高幸福指数。

3 解决农村地区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滞后的问题

科学合理地开发使用公共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其优秀精神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要在智力上给予支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制度,不拘一格选贤举能,提升农村地区对文化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投入方式,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渠道。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支撑。要在保护中开发,合理确立开发强度,守住生态保护的底线,遵循生态规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4 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群众自觉的关系

文化自觉意识能唤起最广大受众的参与热情,是公共文化历久不衰、全民参与的原动力量,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跨越的终极力量。党的十七大曾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文化自觉要求。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亟待发挥政府引导的关键作用,在全社会呼唤这种“文化自觉”,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导意识,不断巩固和发展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新局面。要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完善文化宣传方式,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促使全体人民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主体、创造主体和享有主体。要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把文化品牌叫响唱红,做大做强,增强公共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以文化人”、推动发展的作用。要积极培育农村地区的文化“造血”机制。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是一种“输血”式的文化扶贫,要把“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意培养和激励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以这些民间艺人和文化能人为骨干,建成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队伍,长期扎根农村,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各种民族民间特色文化活动。

5 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期以来,城市是文化发展先进的地区,应当发挥好表率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驱动作用。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支持农村振兴发展,探索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力争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具有国内甚至国际一流水平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平台,继续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努力打造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文化自主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主动拓宽文化发展空间,系统谋划区域合作,通过战略投资、合作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资源及公共文化设施、业务合作、人员培训等方式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每年安排财政专项对口帮扶资金,定期派出得力干部和专业人才对口帮扶,确保对口帮扶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文化发展要素落实到位,并形成制度性安排。改变过去扶贫“输血”的做法,向开发型“造血”转变。农村地区要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积极融入城市文化圈。主动加强与城市全方位的合作联动、配套发展,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努力构建与城市文化建设优势互补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均等化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城乡涌动创业潮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