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急救科普管理中论践行科学发展观

2013-05-14 11:00徐思勤
卷宗 2013年11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徐思勤

摘 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与安全要求逐步提升,急救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的任务更重。在新的形势下,急救管理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的担负起政府相关服务职能,就必须在兼顾急救专业发展的同时,用各种举措加强对民众急救科普教育的工作,加强队伍素质培养。

关键词:急救管理;急救科普化;科学发展观

1 在急救管理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1.1 我国急救科普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意外灾害事故逐年增多,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及时、正确有效的开展自救与互救是公众应对伤害、挽救生命的关键的环节。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是当今全球公认的急救普及率衡量标准,我们看到,在急救反应率最高的美国西雅图,民众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在三分之一,日本是15%,中国香港是10%,而在我国大陆民众急救知识普及率最高的北京地区,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率尚不足3%,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

1.2 我国亟待出台《急救法》

数据能直观反映出急救普及率不足的问题,但更艰巨的现状是我国迄今还没有出台一部《急救法》,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急救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巨大缺失。对于急救医疗专业人员来讲,对于执业的规范仅仅只有《医师法》,但急救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它必须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去解决执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对于普通人民来讲,急救法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民众学习急救知识的动力不足,尤其在高危岗位或公共岗位方面,没有学习急救的强制性要求,造成很多意外伤害的发生。而现场参与急救的普通那种没有安全保障,形成在中国大陆地区老人摔倒不敢扶,怕被讹上的集体性冷漠也需要执政者反思。

1.3 以人为本是急救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就是国民素质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人民最根本的健康与安全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建立健全急救法、不遗余力的开展各项急救科普活动,落实急救科普教育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需要,也是急救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手段。

2 政府主导的急救科普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本质上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总体和谐。新时代的急救管理者,应加强自身素质,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以人为本的主力队伍,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科普平台予以更好的建设,做人性化的急救科普文化建设,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1 北京市急救科普基地建设

根据北京市政府、市卫生局的要求,北京急救中心除了承担全市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和现场急救医疗服务任务外,还承担起提高北市市民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和急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该项工作由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承担,她隶属于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市政府对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工作及急救培训工作,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上都给予的极大投入与强有力的支持。奥运前夕,市财政专项拨款3000余万元对原“中意合建的北京急救中心”进行了整体建筑设施改造,拨款3200余万元用于北京120现代指挥调度设施改造,主体三、四楼层用于培训中心各种模拟教室、多功能教室的建设,并拨付480万元购置急救培训器材设备,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模拟人等。完善后的培训中心,已具备开展基础、高级急救培训的设施与功能,成为了中国院前急救行业专业人才及公众急救科普宣传的核心基地。

2.2 急救科普管理要与国际接轨

急救专业管理必须要与国际接轨。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急救理念与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部署急救资源与人力资源。打造专业化的急救医疗团队,选派优秀人员考取国际急救导师资质。目前以北京急救中心为例,其培训部门——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2009年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国际认证培训中心,2010年成为国际创伤联合会中国分部,提供国际认证最广,级别最高的标准化急救课程培训,并致力于将国际先进的急救规范流程、技术标准在全国急救界大力推广。设有北京市急救师资库,已形成了阶梯化急救导师团队。师资主要来自于北京市各大医院从事临床医学专业的专家、教授及北京120优秀急救工作者,多年来有计划有层次的发展北京120标准化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北京急救中心一线医护人员赴美国、香港、加拿大等国际急救机构,考取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创伤协会、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加拿大司法学院等专业机构的国际急救导师资格认证,为开展急救教学打下坚实人才基础。同时,为全国各省市急救中心提供标准化急救师资培养与认证,带动全国各省市发展急救培训事业发展。这支队伍不仅架起了急救科学理论与技术输入的桥梁,也将我国急救发展的现状在国际学术平台有所展示与交流。在院内急救培训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院外民众急救普及工作中,更是专业化做科普的主力军。

3 急救科普化管理

急救科普管理者应针对专业医疗人员、高危岗位人员、普通市民与青少年等不同人群设立相应的教研小组,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以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为特色,为国内外企业单位提供行业岗位急救培训,为学校社区提供急救讲座,演习训练,编辑出版各类急救教材。在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目前的年培训量约2-3万余人次,十几年来培训量逾40万人次。他们承担着北京市政府的急救培训任务,如北京奥运会各场馆医疗志愿者,北京国际马拉松等国际赛事志愿者培训等,还积极参与北京市科委市级科普项目,完成了相关急救科普课题的研究与执行,如北京市各区县科普工作者培训,百家科普基地与百家社区科普对接活动,科普基地科普行活动等,用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社会效益。

在此基础之上,急救管理部门还应大力开展国际资质培训,如国际心肺复苏2010版指南和国际创伤生命支持第七版的更新与推广。发展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中国分部(120)在国内建立基地事宜,发展武汉培训基地。完成北京市科委两项科普课题工作。每月12日北京急救开放日活动中为市民免费开放北京急救科技馆,参与北京市科普基地日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寓教于乐,科学实用的急救培训,免费发放急救科普读物。完成北京市科委市级科普课题及相关系列社区急救培训活动,获得良好效果。引进并开展先进的国际医疗车辆拯救培训,研发车窗破拆等技术模块,为该课程的普及化做筹备。举办多期市民假日课堂,为企事业单位学校校社区等提供优质急救培训服务,为普通民众创造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的平台,激发民众学习急救的兴趣,危险灾难不慌张,培养自救互救的意识,倡导关爱生命的价值观。通过举办各类丰富有益的科普活动,有序地开展科普培训基地与教育基地的各项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切实提高了急救科普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为提升民众急救意识做出积极的尝试与努力的开拓。

4 急救科普管理的创新之举

4.1 北京急救科技馆的筹建与模式

2009年3月18日,北京市科委为加强我市科普能力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以落实“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基本要求,向社会公开征集2009年度北京市科普项目。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以首都北京大急救的强烈责任感和公益敏锐度,以国际认证的急救培训专业背景为平台,打造了北京市急救科普与教育基地。瞄准契机,精心策划,在申报建馆方案伊始进行了科学严谨地科普调研。大量的数据与现实案例表明:目前北京院前医疗抢救成功率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市民普遍缺乏紧急避险的自救互救知识,不能在急救黄金时间内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同时市民对与其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北京市急救体系运转情况缺乏了解,在危急关头有效求助医疗服务的技能薄弱,以致延误了得到及时的专业救助的最佳时机。因此普及急救知识,树立急救意识,培养市民急救文化势在必行。经过近半年的角逐,北京急救科技馆项目在全市400余个科普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北京市科委重点科普项目,于2009年8月开始筹建,历时一年打造,于2010年9月建设完成,与公众见面。

北京急救科技馆座落于北京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以急救科普为主题的公益科技馆,北京市级科普培训与教育基地。配合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开放日”、“假日市民课堂”等活动,免费向市民开放。北京急救科技馆以“提高市民急救意识”为目标,以“普及急救知识、推广急救技能,模拟互动体验”为方向,依托北京120专业力量,精心为公众打造了一个了解急救文化、学习急救知识,体验急救技能的科技平台。作为全国唯一的急救主题科普基地,北京急救科技馆根据国际先进的急救理念进行了功能区域划分,以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富有创意地开发和运用超媒体技术,将先进的科普知识传播给广大受众,利用模拟数字化控制的声光电手段营造模拟场景,应用互动体验站的参观模式,充分调动了参观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知,结合生动新颖的互动内容,增强了急救科普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参与性。设计完整的参观流程向民众传播公共事件应急避险、突发急症与意外伤害对策等急救知识,以达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目标,使急救文化深入人心,从而促进北京120急救事业的发展。

4.2 北京急救科技馆的运作与发展

市民可在急救导师的带领下,从学习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开始树立“生存链”等科学的急救观念,通过情景案例感受挽救生命的喜悦。市民可在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室内亲身体验心肺复苏、海姆力克等急救技术;在高级生命支持、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室中与各种急救培训高新模拟人进行“亲密接触”;观看急救知识宣传片,了解急救技术发展史,探索急救科技发展前沿。伴随参观,市民还将获得“北京急救科技馆市民急救普及读本”——《教你急救》一书,将参观学习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在“急救有我”留念区内,市民将通过有趣的体验,自助达成“驾驶急救车、身穿急救服”的愿望。参观最后,市民将在“急救志愿区”里点燃公益热情,亲身体会北京急救科技馆“行动改变生活,关爱就在身边!”的主题,共同携手,努力成为城市急救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开放日伴随北京急救科技馆共生长。培训基地于2010年创立的每月12日为北京急救开放日,免费对百姓开放,举办各种急救公益主题活动,掀起了百姓关心急救,参与急救的高潮。急救导师总结经验,开发多种互动项目,积极推广了急救知识,深受民众欢迎与支持。急救精神这颗种子,已通过科普活动的耕耘,已在人们的心中植根,发芽。大家在参观北京急救科技馆的时候,共同创造出了一种充满爱心和科学的急救文化,同时很多大学生参观之后主动加入到急救培训的志愿活动,帮助更多身边人。在举办科普活动后,总能看到温暖的评估留言表达着他们的心声与呼声,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希望北京120能将北京急救科技馆建设的更好,让更多人有机会因为一次参观体验,而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用知识和技术为生命健康带来希望。

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建立,是北京急救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实践,也是北京120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急救医疗服务的集中体现。同时,将北京市急救科普事业的发展带向了崭新的台阶。可以看到,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发展将进一步为提升市民急救意识、传播急救知识、传授急救技能、弘扬公益精神而不懈努力,为首都北京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而贡献力量。

5 急救科普管理的发展形式

不难发现,北京急救中心的科普管理,发挥了120急救科普类型丰富的优势,举办了市民假日课堂,家庭护理公益活动,科普旅游季,科普工作者急救培训,参加2012北京市科委科普基地日活动,双百对接活动,与社区科普人员结成急救联盟,广受群众欢迎。北京科技馆这张名片在熠熠发光,急救人也为它心甘情愿付出更多努力,积极设计开发更新颖的科普互动项目,加强体验式急救培训理念,增强互动急救展项的功能性,很好地体现了急救来源于现场,受惠于民众的精神。法国道达尔集团等企业也积极参与了这种与政府急救管理部门合作的形式,在北京市卫生局的主导下,与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了了六年“中学生急救技能项目”,大型企业愿意支持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公益科普事业,支持参与式急救互动拓展尝试,给予急救科普管理一定的资金支持,尽管数目有限,但却从很大程度上环节了科技馆的内耗,加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急救导师将国际通用的急救理念结合国情使中国百姓能更容易的了解,理解与国际同步的急救理念,启发人们主动参与,注重实操,在安全,先进的,全程交互的急救学习空间。

目前,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共有35种课程,分为专业急救医疗和普通急救科普两部分,均提供认证。有资料表明,中国对于员工岗前、岗位急救培训的重视程度再逐年提高,很多人已不满足于学习初级急救课程,而选择学习美国心脏协会等国际课程,取得国际资质的急救证书。地铁、航空等多行业将初级急救课程纳入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成为岗位认证之一,推动了急救认证的行业准入,急救培训从一个重要的民生角度,加速着中国急救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

6 急救科普管理对医改矛盾的调节作用

在我国医疗体质改革的现状下,医患矛盾有时会体现的非常尖锐。急救人员在一线遭遇的鲜活案例,常常发人深省。我们通过急救科普,发现百姓对于急救知识的渴求,和实际参与的主动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既然需要,为何不主动获得?也许这是我们急救科普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将科普做的深入民心,做到百姓身边,睁眼就能看到,伸手就能够到,学了就能用到。急救工作做为医疗服务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与健康,而急救需要民众与医务工作者共同完成的有效生命传递。通过科普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主动去参与急救,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有信心将北京急救科技馆的科普活动持续创新的做下去,传道授业解惑,让大家有途径,感受,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增进医患间的正面沟通,大家在一个层面上加深理解,成就尊重,达成目标一致的,生命优先。

急救管理者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上传急救科普视频,及时转发急救时间微博,将院前急救工作的点滴与市民分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悉,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2012年全年共举办急救主题活动34次,举办急救员培训40次,举办急救知识大讲堂10次,急救讲座23次,共为23000名民众进行急救科普。同年,他们因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全国教育基地的称号,这是国家和人民对急救科普工作的认可。

7 结语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急救科普化将成为发展趋势,引导着人民群众改变急救认知,提升急救意识,塑造急救能力,迎接更多挑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就要求急救科普管理者要将眼光放得更远,思路打的更宽,专业普及两手抓,统筹兼顾,互相促进。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用利于群众接受的方式,将专业急救医疗的理念与知识,运用科普宣传的形式输出,并积极回应群众的反馈,形成有益的循环,长此以往,不仅能提升国民的急救素质,更加强了与民众交流的空间与环境,不失为急救管理的创新之举。

参考文献

[1]《创新能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核心素质》 赵理文 《前线》2002年04期

[2]《护理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形成及素质的培养》《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年12期

[3]《领导者个人素质与非权力性影响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0年03期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中专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