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马晶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教师队伍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得比重日益增加。在为学校教学注入新生力量的同时,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也表现出一些缺陷,影响了教学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本文以重塑青年教师队伍的正确价值观为落脚点,对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1 青年教师价值观偏差带来的危害
当代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院校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还承担着弘扬先进文化,转变社会风气的多重使命。孔子在师生关系的论述中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有正其身,如正人何?”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作为“教育第一资源”教师能否做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至关重要。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青年教师价值观上的偏差会影响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和对学生的教育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 青年教师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以后,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一方面,他们积极向上,敢闯敢干,勇于接受新的事物,也具备了较强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较大作为敏感的群体,也面临着价值观的调整和重建,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重业务,轻政治
年轻教师普遍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认为业务好才是硬道理。绝大多数的年轻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业务能力和搞科研上。把时间用来跑项目、做课题、写论文、评职称,轻视了政治理论学习。一些同志对政治活动表现冷漠,有的说现在是市场经济,靠知识和技能吃饭;有的厌烦政治理论学习,说市场经济了还谈什么思想觉悟,业务好就哪都能挣到钱。
2.2 功利倾向严重,奉献精神不足
和老一代的教师相比,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取向更具有功利性。与老一代教师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同,青年教师更在乎得到了什么,付出和所得是不是成比例。以至于有些青年教师为自己着想的多,为学生着想的少;对社会要求的多,对自己要求的少;争取利益的时候多,甘于奉献的时候少。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搞第二职业出去赚外快,根本不管课是不是能上好。有的教师拈轻怕重,没有利益的工作退避三舍,只有能获得荣誉的时候才抢着上。还有些年轻教师,以为计较个人得失,攀比心理严重,不愿承担集体工作。更有些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者。人生价值受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严重。
2.3 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有些年轻教师在工作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上课来,下课走”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不闻不问,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缺点视而不见。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课,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自身没有关系。认为多做的工作也不会得到认可,而是给自己找麻烦。这种极端功利化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榜样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3 重塑青年教师价值观的途径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帮助青年教师重塑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各级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制度,把职业教育贯穿到教师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可以把培训同现行的教师资格证制度结合起来,让青年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不定期举办各种学习活动,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向,对于有问题的方面及时予以纠正。
3.2 完善制度体系
高校现有的晋职晋级的制度,强化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忽视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这对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极为不利。因此,在对青年教师的履职考核、晋升等方面,更应当倡导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从制度方面应当更多的考量是否德才兼备。
3.3 优化环境,强化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选择必然会受到社会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在社会上倡导一种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有效的提高教师待遇,解决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教师服务三尺讲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还要充分发挥文化在青年教师价值观重塑过程中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启迪青年教师正确的观察世界、认识社会、选择人生,确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3.4 加强理论研究
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教师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应增加科研投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置理论研究课题,定期进行调研,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
3.5 运用榜样的导向作用
青年教师由于入职的时间短,对教师职业正确的价值观的认识还有些模糊,有一个反复的、渐进的认识过程,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产生偏差。因此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道德示范作用。为青年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张国忠;高等教育价值观: 高等教育目标转变的内在依据[J];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02期
[2]陈爽,冀国锋;青年教师价值观调查与分析[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年02期
[3]丁桂莲;内蒙古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1999年06期
[4]刘桂华;浅析马克思的价值观[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李卫东;面向新世纪的价值观教育[J];学术论坛;2000年05期
作者简介
王楠,研究生,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讲师。
马晶(1979-),河北经贸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