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

2013-05-14 16:53庞清辉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24期
关键词:价值链新闻周刊贸易

庞清辉

2013年6月底,刚刚履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下简称海协会)会长不久的陈德铭行程安排很紧张。6月21日,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东郊宾馆举行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此前不久,陈德铭刚前往上海市青浦区福寿园拜谒汪道涵先生陵墓。他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最近还去了郑成功的故乡——福建南安石井镇。

会谈刚结束从上海回到北京,陈德铭又参加了商务部与世贸组织等主办的“全球价值链与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讨论会。作为刚刚卸任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对于全球经贸的分析和判断仍旧极受与会者重视。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眼前的陈德铭,穿着黑蓝色的西服,面带微笑,温文尔雅。不过,他身边的人却对记者说,在火药味十足的商务谈判桌上,陈德铭也是较真、叫板的人,也有强势、霸气、不怒自威的一面。

早年,陈德铭曾主政苏州,是“苏州模式”的重要缔造者之一。随后出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从而拥有在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双重工作历练。2007年,陈德铭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调任商务部部长。

6月26日,在出任海协会会长整两个月之时,陈德铭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

“要为两岸经济合作作出全面制度化的安排”

中国新闻周刊:在刚刚结束的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上,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份协议对两岸意味着什么?

陈德铭:双方协商团队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就协议的文本草案和相关附件达成一致。这项协议是互利双赢的。协议规定了两岸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双方的权利义务,未来合作发展方向及相关工作机制等内容,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在早期收获基础上更大范围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协议中,大陆对台开放80条,台湾对大陆开放64条。从大的服务类别看,双方市场开放涉及到商业、通讯、建筑、环境、健康、社会、旅游、体育、运输、金融等行业,涉及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12个服务类别中的11个。

这也是一份体现了两岸同胞情谊的协议。在服务市场开放清单上,大陆方面充分体谅了两岸经济规模的差异、台湾市场的容量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困难,出价高于WTO承诺的水平,出价涵盖的行业类别之多、开放力度之大,在大陆已签署的类似协议中,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我们两岸是一家人。

不过,这还是一份需要不断完善的、面向未来的、继续开放的协议。两岸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是一个逐步渐进开放的过程,两岸双方应当在落实承诺的基础上,相互给予对方更加优惠的市场开放待遇,今后双方还将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就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岸服务业的开放进行磋商,逐步减少和消除双方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双方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和便利化,继续扩展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扩大开放范围,提高开放水平。

可以想见,这项协议签署以后,两岸的经济合作机制将更加巩固,两岸经济合作内容将更加丰富,这对于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促进双方经济共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新闻周刊:在落实协议承诺方面,你预见了哪些困难?

陈德铭:目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存在着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紧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两岸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尚能抱团取暖,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更应加速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取长补短,协调共进,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共创民族品牌。在新一轮世界经济挑战中,抢占先机。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仍然是现阶段两岸协商的优先和重点。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空间和潜力很大,紧迫感也很强。在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我们将加大力度对ECFA其他后续议题的协商。力争在年内完成货物贸易争端解决等协议的磋商,为两岸经济合作作出全面制度化的安排。

“打破一个旧的平衡,创造一个新的平衡,这是中国的责任”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商务部长任上时,就十分关心全球价值链的问题,这次在清华大学的讨论会上又提到这个概念。为何它如此重要?

陈德铭:因为我觉得全球价值链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2010年,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世界制造倡议”。全球贸易分工的模式由产品间的分工转向到了产品内部的分工,各个国家更多地关注产品价值链某个环节,而不是某个产品。在全球价值链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形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价值创造和利润分配的过程。

传统计算出口商品总值的国际贸易统计缺陷逐步显现。旧日的顺差、逆差的概念不能如实地反映贸易伙伴之间的利益格局,反而会孳生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规则标准改革和创新进入了活跃期,以新兴大国为特征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启动了。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贸易核算方式改革引发了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且成为G20峰会的议题之一。

中国十分关注国际社会对全球价值链及国际贸易统计改革的讨论。这种研究能够使我们客观地评估各国在全球分工中的真实地位,能够加强各国宏观政策的协调,积极地推进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同时,深化对全球价值链的认识也将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外贸结构升级带来诸多的启示。我们自己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也必须获得应该得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调整,因为我们的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汇率的成本等等已经增加,我们不能再走原来的发展路子,必须要调整,这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中国在全球价值产业链上的状况如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陈德铭: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的全球布局。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不断提升,加工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已经从过去的50%以上逐步回落到去年的34.8%。但毋庸讳言的是,我们是从第一要素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来发展经济,是随着发达国家的创新、设计、研发来加工组装我们的产品,这是我们国家一定阶段的特征。目前我们仍然处在这种较低端或者中端的水平上。但是,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首先,这样一些中低端的价值链分布格局使我们的收益相对较低。第二,我们处在产业链的下游,承担的市场风险、环境代价要比上游大。第三,我们的产品始终是跟着人家的创新设计而走,这不利于我们的自主创新,不利于国内产业的升级和中华品牌的诞生。

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攀升,随着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汇率的提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等,使传统的从事低价值加工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与此同时,研发和生产的能力、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的能力都在逐渐加深。因此,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色也在逐渐转变之中。

中国新闻周刊:融入全球价值产业链,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陈德铭:对中国来讲,加快进入全球价值链,任务十分紧迫。我们要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和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品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工和竞争力。明确我们升级的目标和方向,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增强营销能力,扩大技术、品牌、服务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增强我们的设计、研发等高级生产要素的积淀。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有些国家说中国还要往价值链的高端走,是不是会影响他们?我跟他们讲,中国如此之大,中国提高价值链给全球带来的是新的机遇,必然会腾出一些较低的价值链,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工业化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发展竞争的同时,要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在提高价值链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国的市场容量将同时提高。所以打破一个旧的平衡,创造一个新的平衡,这是中国的责任。

中国新闻周刊:融入全球价值产业链,是不是意味着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

陈德铭:我们要抓紧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球价值链把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一个国家如果游离在价值链之外,势必丧失发展的良机。中国35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历史。

如果你一方面希望扶植民族工业,使其具有竞争力,就不能怕自己的竞争力不够把门关得小小的。所以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打开门,要么把门关起来,不可能像半导体一样,对外进来把门关得小小的,自己出去的门开得大大的。经济和贸易之间还没有这种半导体政策,所以很多的关键就在这里。

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调整不断深化,区域经济空前活跃,无论是有形的资源,还是无形的服务,各类资源与要素的全球配置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我国现有开放的格局还是十年前加入世贸组织时所奠定的,有些红利正在消失,比如劳动力的红利、成本的红利等等。新形势呼吁着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猜你喜欢
价值链新闻周刊贸易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旅行的没落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