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病”到“大疫”:多变的流感病毒

2013-05-14 16:53张田勘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小病致病性流感病毒

张田勘

1月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北京近期连续报告两例甲流死亡病例,全市流感患病情况达到2008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曾于2009年在全球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再度活跃。对近期流感样病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现阶段北京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且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动度明显增强,逐渐转变为主导毒株。

流感既是“小病”,又是“大疫”。上世纪就有4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3次首发于中国。让流感成为“大疫”的因素,是流感病毒的神秘多变,其最重要的变异在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流感病毒可以交换基因。例如,人流感病毒与动物(包括畜、禽)流感病毒通过频频交换基因片段,从而既让病毒的毒力增强,又具有更大的抗药性,并躲避人体免疫统的围剿,对人类的伤害也更大。

在不断变异当中,流感病毒的“家族”越来越复杂,每一次型别的变异必然引起一次大的流行,以至于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作为长期严密监测的对象,对下一次的大暴发时刻保持警觉。

2005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可以由禽类传染给人的事实表明,流感正在跨越物种界限,尽管它尚未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但一旦在人际间发生大流行,则危害极大。那么,禽流感病毒藏身于何处?又是如何产生突变的呢?

香港大学教授管轶等人在2012年3月29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一组文章揭示,人类饲养的家鸭既是H5N1禽流感的藏身之处,也是流感病毒变异的好地方。通过对流感进行长达12年的监测,管轶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全世界超过70%的鸭子是在H5N1病毒流行区域饲养的。而且,65%以上的H5N1病毒是从家鸭中分离到的。但是,家鸭虽然携带病毒,其自身却并不患病(只会引起轻微症状或无症状)。这类病毒的高致病性只针对鸡,导致鸡只大量死亡,有时还可以从鸡传播到人。所以,家鸭被认为是大多数甲型流感(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存库。

此外,家鸭在夏天还是保护H5N1病毒的好地方,大量的病毒潜藏于家鸭体内一段时间后,在翌年初(冬末春初)再通过与鸟类的接触传播出去。同时,家鸭体内存在不同的流感病毒亚型,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再次回到家鸭体内时,就会与其体内的其他病毒相互发生基因转移,产生新的流感病毒。同时,家鸭和鸡身上的禽流感病毒也有可能流动到猪身上,与猪流感病毒交流,从而产生变异,成为新的病毒株,引发新型流感的流行。这也正是今冬开始重新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的根源。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当初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的基因中包含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畜、禽流感病毒相互交流产生的致病性更强、致病范围更广泛的新型流感。当年,H1N1流感导致全球约18000人死亡。

管轶等人的研究结果提示,应当加强对家鸭的监控,如果能监测到家鸭体内病毒的变化,将有利于提前预防禽流感病毒变种对家禽和人的侵袭。同时,要控制新型禽流感,就要对家鸭进行广泛的疫苗接种,还需要进行家禽隔离。

虽然流感病毒具有多变性,但它的变化规律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人类所了解。全球流感专家的共识是:流感的下一轮暴发随时可能发生,不可掉以轻心。中国的流感疫情对全世界有重大的影响,由于流感是一种人、禽、畜共患的传染病,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和流感多发地,所以今后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病毒的监测和疫苗的研究、应用工作。

猜你喜欢
小病致病性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为何要如此重视H7N9型禽流感
鸡大肠杆菌的血清抗性与致病性检验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
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小病素,大病饿
小病素,大病饿
宝宝1岁内的“小病小灾”
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