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浥城
个人隐私保护的10个基本常识
1.采用匿名方式浏览;
2.进行网上交易或发送电子邮件前,切记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
3.安装个人防火墙,以防止个人资料和财务数据被窃取;
4.使用保安软件或防火墙,以防止黑客攻击和间谍软件等;
5.在网上购物时,确保已经采用安全的链接方式;
6.谨记密码及个人资料,上网时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这些内容;
7.经常更改你的密码,使用包含字母和数字的7位数以上的密码;
8.在不需要文件和打印共享时,关闭这些功能;
9.不要打开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附件;
10.可以利用网络安全公司的实时检查。
泄露个人隐私的5个最大“后门”
Cookies
对,就是央视“3·15”晚会曝光的cookies。无形的cookies跟踪用户的个人数据和上网习惯,它在互联网广告中的应用正被广泛普及,借助cookies,营销人员通过庞大的数据库进行精准营销。虽然2012年美国政府提出加强隐私立法,但cookies并不在打击名单内,Firefox等主流浏览器并没有被管起来。
云端的海量数据
Gartner预测,到2016年,36%的美国消费信息将被保存在“云”端。存储在“云”中的个人数据“产权”究竟属于当事人还是公司,至今仍无法律明确界定。现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驻留在谷歌、百度或是亚马孙等各种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上,如此众多的文件在云端长期存储,很多“敏感”内容并没有被及时删除——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你的各种个人信息。
位置信息
越来越多的应用中的地理位置信息正在“出卖”你。通过位置信息,商家可以随时将促销信息发送给你,购物狂可能会很高兴。但有调查显示,41%的消费者对此表示担心,未来,如果你的老板准确知道你的行踪,抱怨你工作不尽心的时候,出卖你的首要“告密者”,或许就是你的手机。
个人照片泄露
乐于分享的你,习惯将自己或是孩子的照片发到网上,一开始你和你的朋友会感到新奇,但当你了解到这些人脸信息将永远保存在互联网上之后,你就高兴不起来了。在诸如“脸书”这样的公司,世界上最庞大的人脸识别系统正在建立中,同样,微博、社交网站和苹果公司等也对你的脸感兴趣。你的脸正在互联网上成为真正的“大众脸”,未来各种针对“脸”的应用正在加紧开发。
以“安全扫描”的名义
你可能不是一个恶意的黑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网上活动不会被扫描,而扫描的目的可能是防范互联网犯罪。目前,针对互联网用户的“安全扫描”大都来自政府和大公司,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干。海外媒体报道,美国政府计划扩大对互联网流量的扫描和监控,其中的潜在风险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