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 胡薇 刘静林 周子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遭到破坏,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保节约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我们也注意到,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自动铅笔使用时都会造成铅芯的过度浪费,一根铅的使用率很低,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将被白白浪费。我们取一盒装有20根铅芯的样本,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整盒铅剩余部分总长度相当于之前5根完整的铅芯长度。由此可见,一盒铅芯的使用率在3/4左右,而造成这种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动铅笔的不合理设计,所以,考虑到低碳节能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款节能型自动铅笔。以达到提高铅芯使用率的目的。
市面上所看到的自动铅笔设计多为脉动式机芯结构,主要有笔杆、尖套(笔尖)、固定护芯管(活动阻尼)、卡头、锁紧箍、弹簧等组成。当储芯管受揿动压力作用时,克服弹簧的弹性力向下移动,并使卡头爪片张开,同时铅芯依靠自身的重力,离开在储芯管内的原来位置,在制动元件阻尼圈的控制下沿着护芯管壁移动一定长度。揿动压力释放后,弹簧恢复原位,铅芯被锁紧箍和卡头自动锁紧定位,完成一次脉动出芯过程。但同时,这种设计也有一个缺点,它的锁紧箍距离笔尖还有很长一段,所以就会导致一整根铅芯刚使用了一大半,就会因为留在卡头部分的长度不够,导致铅芯脱离卡头,无法固定铅芯,从而无法继续使用,直接导致铅芯的浪费。
在反复讨论和设想下,我们认为可以在笔的原有基础上留下储芯管和护芯管,并另设一个有弹性的“枣核”状零件,“枣核”一端偏长,另一端相对较短。“枣核”的内置一层柔软的橡胶可以起到保护铅芯、降低冲击力、防止折断的作用,并且中间部分在未受力的情况下内部为直径0.5mm的空心圆,除去整个零件外围的橡胶层,中间圆及“枣核”延伸至两端都为镂空的。我们将零件置于笔尖上5mm处的内壁上,“枣核”状零件长的一端通过笔壳上的小圆洞突出来,用以对其施压,使整个零件发生弹性形变;而零件短的一端其尖端处用塑料包裹起来固定在笔壳内部,用以防止外界对长的一端施压形变时,造成短端位置发生偏移,致使铅芯折断。人为对裸露在笔壳外部的一端进行挤压,这时中间部分的圆就会产生形变由圆形变为似椭圆形状,由于零件中间整个为镂空,所以在此过程中,铅芯就会失去来自零件的受力,又因重力作用使其下落,当外力消失时,整个零件恢复原有形状,这时铅芯也将会被再次固定,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零件裸露在外的一端(功能似按钮)来控制整个零件的形状改变,以此来调整书写时铅的使用长度。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改善铅芯的浪费情况,也能纠正我们的握笔姿势,正是因为这个“小按钮”,我们握笔时就会将握笔点上移,这样就会增长力臂,根据杠杠原理,书写时就会省去更多力气。
我们的产品特点在于提高铅芯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并且整支笔的造价低廉、性能优越。在设计中,我们尝试利用物理学中的弹性形变原理,设计了“枣核”型零件,实现了自动铅笔芯微剩余量的最初目标。
图1 铅笔构造图
图2 “枣核”零件切面图
图3 消费者-价格关系
制作“枣核”状零件对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在经过多次试验后,我们始终无法找到适合的材料,所用材质无法满足对弹性的需求。在工艺方面,也无法做出制造精良的零件,大多十分粗糙,无法正常安装在笔管内。
针对节能型自动铅笔的市场前景,我们对天津市民展开了随机调查,涉及市民对自动铅笔使用频率、数量、等问题以及他们对节能型自动铅笔的预期价格、购买欲望及对此款产品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我们对节能型自动铅笔可行性和未来市场需求进行了如下分析。
数据显示,66%的市民对节能型自动铅笔价格的接受范围在3-4元。68%的市民表示,在节能型自动铅笔的价格略高于普通铅笔的情况下,仍愿意购买节能型自动铅笔。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此款节能型自动铅笔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节能型自动铅笔凭借提高铅芯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现象,性能优越的特点,获得了市民们的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市民普遍对价格问题十分在意,如果将这款自动铅笔投入大规模生产,则应注意其价格的设定。在此基础上,若能优化产品、降低成本,必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反响。我们希望制成并完善这款节能型自动铅笔,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力的推广,宣传节约、环保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