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武侠盛世

2013-05-08 03:52含宇
全国新书目 2013年3期
关键词:古龙盛世武侠

含宇

古龙逝世二十年后,武侠盛世已成明日黄花。从黄易大师《破碎虚空》开始,武侠文学又走回了玄幻仙侠的老路。如今武侠作者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金庸、古龙两位大师开创的武侠世界之中,植入新的精神和风骨——不再单是白衣少年,一剑翩然,隐士高人,灵丹神器,奇功绝学,劫富济贫,美人如玉的“成人童话”,而是如何切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切合现代人的是非价值观念,如何“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古龙语)。

三十年前,古龙先生就已经意识到,只有人性,才是永恒的,是任何小说都不可缺少的部分。回过头去重新梳理武侠小说,或说侠义文学的源流,我们会发现侠客身上最吸引人的秉性,正是那流星般的人性之光——他们对朝廷政治或当权者有不同看法,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重感情、讲义气,甚至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到了执政者眼中,就是所谓的“侠以武犯禁”。

无论西方的骑士,还是中国的侠客,都是人们某种美好愿望的寄托。只要这世上还有不平,有暴戾,有贪婪,有欲望,那么人们总会有这样一种寄望。

《盛世狂歌》写的便是这寄望。

甚至跳开年代,也能在其中找到独特而深刻的寓意:武功系统的削弱大大加强了江湖的现实感与真实性;武侠精神跳出金古桎梏,转而从《史记·游侠列传》、唐话本、《七侠五义》、《水浒传》、民国北派五大家及还珠楼主等处汲取养分;摒弃奇遇连连,练就神功,抱得美人归这一已成滥觞的情节架构,转而拷问社会问题、人的发展甚至启蒙主义精神。

两百万字的篇幅设定,细致真实的地理、风俗、美食描写,即便当作美食地图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涉及日本历史及其与明廷外交;门派源流及武功大部分基于史料记载,是在现有真实武术上的艺术加工,与金庸的直接借用《诗经》、《易经》及琴棋书画转为武学、古龙的写意理念相比,厚重而不失生动;既有封建王朝加强王权的统治,也有倭寇势力的抬头,有西方进步资产阶级思想的崛起,有江湖底层对统治阶级压迫的不屈反抗,仿佛一卷宣德年间的《清明上河图》,大气恢宏,前所未有。

《盛世狂歌》在金庸式的历史演义背景描绘手法上,全力构建出完备而独特的明代政治、军事、经济系统,甚至地理环境都借鉴了当时地图,而人物思想理念却纯为当代人的价值观。从小说主题来看,此书称得上是一本江湖、武林对正统势力的叛逆史、一本早期萌芽自由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压迫的奋斗史——书中的矛盾根源,在于大明朝严丝合缝的体制和既得利益者们,不容许新兴阶层有一丝一毫的自由空间。男主角对明廷的背叛,不是教科书式的对封建主义的反抗,而是“80后”这一代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奋斗、去和种种压力斗争,永远不屈服现实的写照。他或许有悖于传统武侠小说的侠义之道,却又何尝不是当代青年内心的真实向往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盛世狂歌》的主题其实是统治势力规则天下秩序的高压,与个人自由精神的碰撞,是武侠小说一个新的发展开端,更是作者求索的幸福终极。

小说人物群像的成功塑造,是本书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点。多主角写作本身已是极难,主配角并重、各司其职、互为映衬,更是难能可贵。全书几乎每一个配角都具备独立人格,都有各自的背景故事。但这些纷繁复杂的枝叶边角,随着主干情节娓娓而来,不但丝毫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更自然得像是汇入江河的溪流一般,于平淡处见奇崛,于无声处响惊雷。

金庸小说人物道德色彩浓烈,古龙以西方悲剧手法构筑角色强烈冲突的内心世界。但《盛世狂歌》不同,它的侧重点不是塑造某一类型的人物,而是将人物代入事件之中,将人物化入故事,依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人物性格伴随事态发展,有着许多变化,甚至有些“不像原先的样子”,但放到整体故事里面,又觉得恰如其分。

在故事进行的节奏上,作者发扬金古两大家长处。与金庸开局平淡、中期发力不同,本书开篇就是金剑灭门惨案,接着在诡谲残酷的斗争中引出不同人物和事件,不但表现手法个个不同,且详略有致,既能交代清楚人物,又不打断故事节奏。

有别于古龙小说不擅架构长篇、后期才情不足的弱点,《盛世狂歌》越到后期,越是热闹纷呈,川中一节人物盘根错节,势力你中有我,既复杂,又好看:勇武堂代表明廷镇压地方势力,青城派依附朝廷,想要爬上蜀中第一的地位,唐门明借各势力发展经济,暗与黑道互通信息,峨眉派为选掌门内部斗争不断,合欢教潜入蜀中各不相帮、伺机取利,白道豪侠为挽危局力解纠葛……牵一发而全局动,就像一棵越长越高的老树,人物关系盘根错节,令人眼花缭乱,但细细读来,又丝毫不觉凌乱,只觉得一派欣欣向荣,像要直冲破天际而去,堪称杰构。

在叙事语言和技巧运用方面,相比金庸、古龙两大家,作者虽然限于年岁,并未形成独特的文风句法,但中文系出身的优势,使其对绝大多数的写作手法都运用自如,字里行间穿插诗词歌赋、方言俚语,创造出优美柔婉的意境,烘托故事气氛及人物内心,在金庸风格谨严的句式中时而流露一丝鲜活俏皮,于古龙跳跃奔放的构思里又不失书家气象。

到后半部分,作者落笔行文似金庸严谨复杂,视角多元;人物形象清丽简洁,隐隐有当年梁羽生出道时的意味;场面跳切,多人物多视角的写法,已不仅仅止于模仿古龙,更多地有了自己的风格,其中类似好莱坞大片式的多方阵营描写、现代剧本剪辑手法,都是前人限于年代所未能齐备的叙事手法。

感情戏上,《盛世狂歌》力图一人一变,不落窠臼。金庸笔下多男性浪漫主义的白日梦式爱情,男主角不论性情迟钝或是丑陋愚笨,不论是落魄江湖还是命在旦夕,都有众多佳人相伴。古龙小说多荡妇熟女,多是受到社会迫害而精神失常,古龙在鄙夷她们的同时,也对这些角色寄予了深刻的同情,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冷硬色彩。

《盛世狂歌》的感情世界却是既现实,又浪漫的。作者以独特笔触,勾勒出多线索、多视角的感情线索,并在激烈的故事进展中加以完善收束。既有金庸式对浪漫爱情的憧憬歌颂,也有古龙式对爱情现实的扼腕叹息。寥寥数笔意境全出,既不破坏打戏的节奏,又能很好地体现人物内心,像宋芷颜临死前与师哥的生死相随,陈无败和苏晗玉二十年的守望错过,梁诗诗与任逍遥互不相让却又彼此心牵,姜小白带云翠翠月下走百里,以及南宫烟雨对花若离的江畔赠梳一节。单以情感戏的功力而论,已丝毫不逊于前辈名家。一支笔写出这样不同的爱情观念,且都写得摇曳生姿感人至深,实在令人惊叹。

对于《盛世狂歌》这样一部两百万字的大部头巨作,能说的还有很多很多,但限于篇幅,也只能蜻蜓点水般带过这些,希望这一篇序能勾起读者朋友们对本书的一点兴趣,细细地品读这样一部在当代已不多见的武侠精品。

距离此书在网上发表,已过去了两年半的时间,现在看到这本书由出版社印发,我感到由衷的开心。不只是为作者,为《盛世狂歌》,为我所钟爱的武侠小说,也是为终于有专业人士意识到这本书的优秀之处,而感到欣喜。

一个文学流派成为经典的开始,就是它脱离流行文化,走向殿堂文学的开始。《盛世狂歌》有理由成为我们武侠爱好者那样的期待,它也当得起我们对传统文艺复兴的期待。最后,感谢作者带给我们《盛世狂歌》,希望作者坚持不懈地完成剩余几卷,给大家带来更出色的精品。

猜你喜欢
古龙盛世武侠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盛世盛开盛唐花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治世”与“盛世”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