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光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全面建成”的“全面”包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个方面。围绕五个方面的建设,党中央都明确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内容,而这些工作的根本都是要“促进和改善民生”。报告中明确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在十八大报告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其中最为受到社会关注的就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需要在这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年均7%以上的增长水平。从以往的发展历程分析,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较为容易实现,而对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讨论较多。
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年间,我国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都超过了7%的水平。我区在最近的十几年里,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6%以上,是未来建成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发展速度的两倍还多。
因此,如何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我区而言,能不能实现收入翻番,怎么实现收入翻番,是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区2003年以来的十年,是社会、经济、百姓生活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我区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未来经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首先是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大量的农村牧区人口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进入城镇,并通过多渠道的就业在城镇驻留下来,其中的中青年人大部分结束了在城市打工、回乡村生活的“候鸟”状态,而成为新一代城镇居民;城市和城镇的面貌也经过大规模的建设焕然一新,不仅呼和浩特、包头这样的大中城市,全区盟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和绝大部分的旗县城关镇也都建设了新城区,城镇的规模也都得到了扩大。人口在城镇集聚,就需要城镇的服务、生活物质供给等有相应的发展,人口的集中对于发展工业生产也会产生推动作用,这对于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发展经济尤为重要。
其次是公路、铁路、机场等与外界的交通通道日益畅通,电话、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遍及城乡。城市、乡镇和农村牧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商品运输、市场信息交流可以快速地通达千家万户,而且运输、信息的服务也越来越周到,飞机、火车、长短途班车加上城镇内的公交车、出租车等等,越来越普及,为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广播电视普及之后,互联网也大范围地进入乡村农家,电子商务、针对农畜产品营销的电子信息服务也不断兴起,大千世界的各地市场收缩在了百姓家中小小的计算机里面,为提高乡镇、农村牧区产品销路,为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到“农家乐”的炕头提供了方便。
第三是我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传统产业越来越稳定,以往煤、电、钢铁等大行业、大企业当家的结构正在变化,中小企业再次不断发展起来。通过发展电力、煤化工推动资源深加工,发挥农牧业生产优势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工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利用电力优势,接续发展铝、铜等有色冶金及其延伸的产品制造产业,发展高耗能的发酵类生物制药产业;推动围绕城镇建设、矿山开发配套的建材、矿山机械等关联产业等等,这些已经建成的优势产业可以称为“基础性产业”,这意味着我区可以供给的领域不仅仅要满足出口生产、消费品生产,还要满足百姓和城镇的日常生活,以及提高城市质量的常规建设,市场需求与机电出口、装备等行业相比稳定性更高。而且,这些产业的壮大可以规避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的技术劣势、人才劣势和社会发展劣势,产业的稳定发展有长期保障,不仅为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增长的源泉,也为在这些企业里的劳动人员收入提高提供了保障。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大多数百姓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空间,为百姓就业提供了岗位,也就扩大了收入渠道。
在这个时期,我区对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不断扩大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障也正在扩大到农村牧区,并将继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围绕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以及保障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社会体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提高效益将会带来更高的利润,或者能够承担更大比例的工资性成本,这也是实现收入翻番的重要途径。在大力推动民生的工作中,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劳动力对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的需要在不断变化,银发经济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会成为社会经济运行越来越增大的领域;而劳动力相对减少也会使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劳动待遇来获得基本数量的职工,这就成为收入增长的重要条件。
在城镇化进程中,百姓对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状况不足以满足百姓的要求。因此,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公益设施建设将替代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建设成为未来建设的重点,而且所需要的配套服务空间潜力巨大。同时,百姓对生活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以往靠家庭自身解决的问题开始向社会购买,如月嫂、保洁、老人陪护等等,围绕市民生活的服务业领域目前在我区的大部分城镇发展不足,该领域的未来发展为在其他岗位就业较为困难的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渠道。
随着农村牧区人口和农牧业劳动力大量流出,城镇的资本开始流入基础农牧业生产领域,我区土地资源富集,在现有制度下,有土地使用权的居民获得地租收入的同时,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将减缓因劳动力、生产资料成本升高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同时,也会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劳动岗位和规模收益。
综上所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未来8年间都可以支撑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
对于收入翻番,社会上来自百姓的顾虑是“物价能否保持稳定?”以往有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处于物价不断上涨的阶段,这是那个时期低工资、低就业、大量劳动力和人口居住在农村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的必然经历。现在这个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上我国大部分领域处于生产能力过剩阶段,工资水平尽管还很低,但也足以保障绝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就业也从过去的以“铁饭碗”就业为主,变成多种形式的以“挣钱”为主,而且正如我们在呼和浩特周边农村调查时农民所说,现在挣点基本生活费很容易,基本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物价大幅升高的可能性不大。
如何实现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调整经济结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五个方面的发展途径,从战略上,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尤其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所提出的对策,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是提高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力度,促进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上具有同等含义,与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要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的工作中心相一致,与报告通篇提出的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目标相一致,这里既有提高收入水平的专项措施,也有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的群体性措施,这也成为一系列制度调整的目标和出发点。事实上,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在解决农村牧区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过程中,包含着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提高农牧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的是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的目标也是百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