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战神
致敬!海上抗敌数百年的中国军人
撰文 战神
海洋是对外贸易的通路,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更是国家安全的门户。充分利用海洋能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利益。
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马汉说: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可见在东西方先贤的共识中,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都与海洋息息相关。
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而今我们拥有长达1.8万千米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的可管辖海域。在21世纪这个海洋世纪里,可以预见,对我们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很大程度将来自海洋。面对最可能发生冲突的海洋,如何实现海洋主权,发挥海洋的作用,无疑考验着民族智慧。随着世界各国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矛盾与日俱增,海洋这个庞大的资源宝库已越来越成为争夺的焦点,一些国家甚至已不惜为之动用武力,此时拥有强大威慑力的军事手段,无疑成为维护国家权益各种手段的最坚强后盾。那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数百年来,中国海上力量为捍卫主权,打击外敌,所历经的哪些荣辱吧!
屯门海战及其后的西草湾之战发生在1521年至1523年间,是中国军民合力抗击葡萄牙殖民者(古称佛朗机)的成功战役。
(上图)屯门
(右图)深圳博物馆中屯门海战德再现模型
1 5 1 4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殖民者塞克拉率船队侵占屯门海澳,也就是现在深圳后海湾、内伶仃岛及香港青山一带,伺机进一步侵扰中国。1521年,新继位的嘉靖皇帝下令驱逐这些“佛朗机人”,而葡萄牙殖民者自恃船坚炮利,不肯轻易离开。奉命行事的广东海道副使汪鋐见状,决定加强己方军事准备,择机击退外敌。他一边巩固南头寨及东莞守御千所的战力,一边收集船只,招募民兵,查探海情。初战时,明军虽因对方火炮猛烈,进攻失败,但汪鋐总结经验,很快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他下令准备了大量装满油料和柴草的小船,终于等到屯门附近刮起很大的南风。4000明军点燃小船在汪鋐率领下趁风攻打葡萄牙船队。火船快速驶向葡萄牙船只,巨大的葡萄牙战船转动速度缓慢,无法躲避火船进攻,纷纷被引燃。潜入水下的明军,将未起火的葡萄牙船只一一凿漏。葡萄牙人大乱,在明军奋勇冲杀下,大败南逃马六甲(古称满剌加)。
至此,盘踞屯门多年的葡萄牙殖民者被中国军民成功逐离。1523年(明嘉靖二年),明军再次取得广东新会的西草湾之战大捷,击败麦罗·哥丁霍率领下援助屯门的葡萄牙武装船队,沉重打击了滋扰中国的南方沿海的葡萄牙殖民者。这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胜利。
16世纪,日本结束了延续百年的战国分裂局面。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统治,成为日本关白(首相)的丰臣秀吉意图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叫嚣要吞掉朝鲜、中国和印度,并奉天皇定都北京。此后的1592年,日本发动了侵朝的“壬辰战争”,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当时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中国唇齿相依,日本此举无疑是要将朝鲜变作入侵中国的跳板。朝鲜遣使向明朝求援,明朝廷于是发兵援朝抗日。
朝鲜国画《露梁海战》
1593年,明军助朝鲜收复汉城等失地。中朝联军大举反攻,连续奏捷。1598年,丰臣秀吉在临死前满腔懊丧地下令日军自海上分路撤退。而部署在古今岛一带海面的中朝联军水师主力获悉情报,随即准备狙击日军。
日军第二军离开朝鲜,乘船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驻泗川、南海等地的日军第五军等部闻讯,连夜向露梁海峡驶援。明军水师提督陈璘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着手调整部署,令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同日军展开激战。奉命截击日军援军的明军老将派遣邓子龙与朝鲜名将李舜臣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由于众寡悬殊,被日船包围,相继力战而死。但随后明军两支有生力量赶到,中朝联军水师从两向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日船纷纷起火,被迫跳水登岸的日军又遭陆上明军截杀,死伤大半。陈磷也率中国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
露梁海战一役,日军死亡逾万,第五军主力几乎悉数就歼,舰船也几乎全军覆没。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上歼灭战,给了侵朝日军以歼灭性的重大打击,让日本无力再实施其狂妄的计划,确保了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
1 6 2 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到17世纪中叶,随着满清入关,政权更迭,中国情势动荡。明将郑成功与清军作战不利,退守思明(厦门)孤岛后,下决心渡海东征,一方面赶走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另一方面借此取得海外根据地以为整补。
1661年农历二月,郑成功率领众将士在金门“祭天”“礼地”“祭江”,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并亲自率领第一梯队自金门料罗湾放洋,向东挺进。荷军的据点位于台南。这里海岸曲折,从外海攻入只有南北两条航路。北侧鹿耳门航道水浅道窄,只能通过小舟,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荷军原以为中国船队必从水深宽阔的南航道驶入,布防了重炮拦截,不料郑成功却巧妙借助潮汛规律,从澎湖冒风浪而进,赶在初一大潮时奇袭鹿耳门。沿着预先测度好的港路在大炮射程之外鱼贯而入,荷兰殖民者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郑成功船队于禾寮港登陆,建立起滩头阵地,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
清代名画《平定台湾凯旋图》
郑成功塑像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台湾长官揆一妄图凭借其船坚炮利和城堡坚固,分三路向郑军实施反扑,郑成功调整部署,先后击溃攻击滩头阵地与增援赤嵌城的两股敌军。荷兰海军以仅有的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阻击郑军。荷军战舰船体很大,设备先进。郑成功以60艘大型帆船包围荷兰战舰。经过激烈战斗,荷兰战舰“赫克托”号被击沉,“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受重创挣脱逃跑。海、陆作战均告失败,赤嵌城和台湾城变成两座孤立城堡,在被围近数月后,弹尽粮绝。完全绝望的荷兰殖民者走投无路,只得同意由与郑成功谈判,罢兵约降。
1662年2月6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南明永历十五年),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而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人,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1883年,法国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引发中法战争。李鸿章签订的中法《李福条约》遭到朝中“清流派”的反对,并拒绝执行。法国的条约没有得到实现,随即出兵台海胁迫清廷,扬言如果中国不接受法国提出的要求,便要占领福州的港口作为“担保品”。
→ 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
福州东南的闽江下游建有著名的马尾港,是清朝福建水师的基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1884年7月,在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下,法国军舰违犯国际惯例,驶入马尾,战争一触即发。而由于驻守当地的中国官员的昏庸,不仅导致港内福建水师处于被法舰围困的状态,更因不准水师先行开炮,海战尚未开始,中国海军的手脚就被束缚起来了。
8月19日,法国再次向清政府提出勒索巨款的最后通牒,遭到清廷断然拒绝。23日,法国政府令驻北京代理公使撤旗回国,同时授意孤拔对中国舰队开火,马尾海战爆发。
中法两国海军实力相较,无论吨位、防护能力,还是重炮数量、兵员素质等方面都相差悬殊,法国舰队占有明显优势。战争之初,福建水师舰只未及起锚,就被法舰第一排炮弹击沉两艘,重创多艘。在官员纷纷逃命、战况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福建水师下层官兵却英勇还击。旗舰“扬武”号虽受重伤,即将翻沉,仍发尾炮准确地击中法国旗舰“富尔达”号,击毙其引水和5名水手。但敌我实力相差巨大,海面战斗仅进行了近半小时,就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福建水师损失惨重,兵船11艘、运输船19艘,全被法舰击沉、击毁,中国海军将士伤亡700多人,相比法军却只有两艘鱼雷艇受重伤,其余为轻伤,人员伤亡仅30多人。此后,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马尾海战的惨败,主要是清朝政府妥协政策和前敌将领昏聩畏敌造成的,也是近代史上中国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列强的结果。
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爆发经济危机。为转嫁国内矛盾,1894年,日本与中国清政府相约出兵朝鲜,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事成之后却令军队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赖在朝鲜不走,同时寻找借口,拖住驻朝清军,终于引发中日之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朝鲜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随后击沉了英籍“高升”号运输船,俘获“操江”号炮舰,即丰岛海战,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为护送援军、争夺黄海制海权,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返航途中在鸭绿江口与日本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遭遇,双方在大鹿岛附近海域展开决战。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日军旗舰“松岛”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北洋水师失去了整体指挥。在随后的激战中,日舰“比睿”、“赤城”受重伤,“西京丸”起火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扬威”重伤搁浅,弹尽的“致远”舰在管带邓世昌指挥下准备冲撞日舰“吉野”,以求同归于尽,无奈右侧鱼雷发射管被日舰炮火击中,“致远”舰爆炸沉没,全舰官兵大部分壮烈殉国。邓世昌坠海后拒绝救助,与爱犬同沉。战况愈发惨烈,北洋水师“广甲”触礁,“济远”逃离战场,“经远”沉没,先后多舰损失,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面对超过北洋舰队一倍以上的日舰,处境艰难的爱国官兵,毫无惧色与敌血战。时至傍晚,“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靖远”主动代替旗舰升旗集队,军威重振,准备与敌再战。日舰唯恐北洋水师诸舰会合鱼雷艇进行袭击,停止攻击,主动脱离战场,历时5小时的黄海海战宣告结束。经此一战,北洋水师退回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并最终在此后的威海卫之战中,令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3D模拟甲午海战图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由于中日海军实力对比悬殊,使得中国海军几乎未曾开战,便有可能出现全军覆没的悲惨命运。然而,抱定了必死决心的中国海军,还是以自己的机智与勇敢,给了貌似强大的日本海军以惊人一击,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悲壮而光荣的一页。
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国民党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奉命开往江阴水道,构筑严密封锁,以图堵死早已进入长江内河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之10艘战舰。由于事机不密,日舰闻讯驶离,中国海军错过了这个先发制人的良好战机。为令江阴水道变成一道坚固的水上要塞,海军陈旧不堪的“通济”、“大同”等8艘舰艇连同几十艘被征用的商船悲壮自沉,用钢铁之躯彻底切断了长江水道。而决心溯江而上攻占南京、挺进武汉的日军为突破江阴水道,将第三舰队主力倾巢而出,9月22日,日军以战舰10艘、飞机300架的庞大优势兵力,围剿据守江阴水道的中国海军守军,企图一举摧毁中国海军残存舰队。于是,一场壮烈的海空大战打响了。中国海军旗舰“平海”号巡洋舰被日军用深水炸弹炸毁。随后参战的“逸仙”舰与“健康”舰也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击沉。在海空实力如此悬殊的较量中,中国海军以残存舰艇顽强镇守江阴水道长达一个多月,使日军舰队无法越过,为其后的抗战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在江阴大战之后,失去全部主力舰只的中国海军,只有“史可法”号、“文天祥”号和“岳飞”号这三种型号的几十艘小吨位快速鱼雷艇。中国海军快艇部队的官兵们却置生死于度外,武汉会战期间更是以小艇打大舰的无畏勇气,坚持战至最后一息。而其后失去了舰艇的中国海军,更以陆军的形式,为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造就了长山守备战这种海军陆战的奇迹。
甲午海战被击沉的“威远”号练习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