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广泛开展研说教材活动,能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开启新征程,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研说教材;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19-02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的区域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使教师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以天津教育科学院王敏勤的教学理论为支撑,按照“行政推动,骨干引领,分步实施,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了“研说教材促教师专业成长”活动: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开启新征程,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感悟意义
研说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也是“研说教材”活动的目的所在。因此,要想说好教材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真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说的有理有据,才能说的明白,说的透彻。研说教材重在“研”,而不是“说”,尤其要注重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学及其评价方法的选用,以及开发课程资源等要“研”透“说”清。这样才能促使教师明确目标,杜绝无效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实效,构建高效课堂。
二、学习理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是目前中、小学的热门话题。王敏勤教授提倡老师要“煮”教材,煮熟煮透。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三大途径:一是通过“说教材”活动,引导、促进教师透彻、精准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课堂模式,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三是通过写“课例分析”,认真反思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以不断完善,逐步提高。这也是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点。
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都要把握本课程整个学段的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个学段的高度来讲授一篇课文、一节教材。教师要把本课程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都拿到手,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并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登台演讲,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这项工作不能一遍完成,要反复讨论,烂熟于心。
“知识树”是“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亦即“用知识树绿化课堂”。其形象直观、脉络清晰,便于教师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不仅在“说教材”时用,上课时也用。一堂课至少要有两棵“树”: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知识树。有些较长的课文还有段落知识树,形成知识林。若是黑板临时板书,教师只要按照知识的逻辑线索用树状表示即可;若用电脑制作课件,一般要用ppt模板,操作便捷。
三、实践探索
(一)行政助推
1.通过向专家学习,明确了研说教材的目的和要求,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实践探索。2010年,颁布实施《宣化区中小学推行“研说教材促教师专业成长”活动的实施方案》。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标的要求;以单元、章节或一册教材为单位,以“画知识结构图、说教材、同课异构、写课例分析”为切入点,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形成结果三个阶段实施。
2.推行“说教材、说课标全员达标晋级工程”。我们一是制定了各学科研说教材评价标准,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辅导,帮助学校树立“研说教材”典型,组织全区各学科研说教材评比活动。二是采用行动推动手段,实行教师全员参与,人人达标,并将研说成绩和教师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评优评先挂钩,使研说教材活动扎实开展,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骨干引领
各学科成立“和谐学习法”中心组,成员由3~5位骨干教师组成,学习王敏勤教授的讲座和相关文献,观看报告录像及说教材优秀案例录像,理解、掌握“知识树”的价值精髓。我们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了解编者的意图,理清逻辑线索,整合学段知识,把握教材体系,画出“知识树”;二是组织教师开展“说教材”活动,使教师熟悉、掌握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梳理出知识结构,形成连贯的有机整体。
(三)分步实施
1.开展“我与名师有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我们一方面深入学校,课堂调研,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或与名师同台执教,或向专家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面对面与名家就其教学环节的个性化设计以及低效环节的再设计等问题进行交流,突出三个关注点:关注课中训练的有效性、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一个教学片段的具体指导(如何由不清楚到清楚、不会到会、不懂到懂等)。这样,通过专家引领、同台执教、学访交流,营造了学习、帮扶的良性教师群体文化氛围,从而使教师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取长补短。
2.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活动。我们下发了《宣化区中、小学高效课堂评价表》,全面推动了高效课堂建设。例如,创建了区域性的“读、悟、拓”的语文课堂高效模式,“引、探、创”的数学课堂高效模式和“境、知、行”的英语课堂模式。
(四)全面提升
历经了多次研说教材观摩、评比活动,我区教师切身感受到了研说教材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只有深入领会课标,认真研读教材,全面研究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真正带领学生到达理想彼岸。研说教材活动,使我区取得丰硕成果: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和谐杯”说教材竞赛,有78人获一等奖,三次获优胜集体奖;2012年,成功承办了“和谐杯”第三届全国说教材、说课标大赛,宣化区四所中学荣获团体金牌奖;连续两年参加全国“我的模式我的课”活动,小学、中学9个学科教师均获一等奖。
目前,高效课堂效果的最大化仍是我区不断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