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委
我们的教学活动,仅依靠学生的智力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的教学还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机及克服学习障碍的毅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主要不在于智力高低的差异,而在于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开发智力的同时,还更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认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目前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影响,他们不少对家长、对家庭、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缺乏责任感,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所以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工作难度大,需要学校德育工作的密切配合,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难度大,需要学校德育工作的密切配合,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有利契机,因势利导,加强下面教育,并持之以恒,方可收到实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能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以应对新世界的挑战。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章、每一节的学习目的明确,这样才能使学习有的放矢。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磨灭学生探求真理的心理意识。故此,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做: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的内容、留有韵味的回味。教学过程中要史论结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比如利用精彩的故事、电影、谜语、典故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提出问题、设置 悬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反之,则产生内疚、痛苦、厌学等消极的情绪,随即降低或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感情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如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吸取,在课本的阅读、解题答题等方面,都要进行科学的指导。
第三、注意工作方法,培养师生感情
。通过调查发现,积极的师生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促进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感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同时,对学生要以爱为本注重个性,多一点尊重和信任,多一点欣赏的眼光,只有把自己的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感动与信赖中不断密切与老师的感情。因此,我们要做到言语亲切、目光和善、表情自然、平等信任,以实际行动温暖学生,以教学耐心感化学生,这样师生间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与学的效率一定会提高。
三、锻炼学生坚韧的学习意志
坚韧的意志既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又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内部的障碍(如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足)和外部的困难(如学习条件差、知识难度大)。因此,我们要挖掘一切能锻炼学生学习意志的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恒心和毅力。
可以通过介绍历史科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介绍司马迁、司马光、郭沫若等历史工作者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艰难困苦,攻克历史难关,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曲折历程,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坚韧的学习意志;同时要有意识地、适时适量地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和肯定,但是筛选式、填鸭式的教育却易于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缺乏热情,直至厌学。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落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师要学会关爱学生、宽容学生、尊重和认同学生;教师的评价要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品德上的闪光点。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该智力开发和学习能力培养双管齐抓,把学生培养成智力和能力俱佳的人,让我们的教育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