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冲刺阶段备考策略

2013-04-29 00:44:03汪瀛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3年5期

汪瀛

在曆史复习的冲刺阶段,如何正常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这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备考策略,请同学们注意。

一、确定恰当的目标比漫无目标重要

目标明确会使人胸怀远大的抱负,能在失败时赋予自己再去尝试的勇气,所以拥有恰当的目标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如果所设曆史学习目标太低,会使我们没有成就感,不利于激发自己努力学习并取得学业成绩的进步;但目标也不能定得过高,避免万一没有实现挫伤自己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一般而言,基础好的同学应以超越80分为目标;基础一般的同学,以达到70分左右为宜;基础较差的同学,能达到60分以上就可以了。当今高考曆史试题难度较大(近几年难度系数都在0.5以下),如果其他科目成绩不错,曆史在考试中能拿到60分以上,考上二本院校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因此,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对基础较好、自信心较强的同学而言,具体的复习目标应该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基础相对不太好的同学,就要把复习范围变窄,把知识结构简化,更加突出主干知识,努力在考场上减少失误,不必奢望查出和堵住所有的漏洞。

二、关注常考考点比盲目撒网重要

所谓高考常考考点,就是指那些在曆年高考命题中经常考查的曆史知识点。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为例,近年来经常考查且试题分值超过30分的知识单元(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依次有: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复习、理解和掌握上述单元的曆史知识,必然会有效提高自己的高考曆史成绩。

三、回归阅读教材比盲目做题重要

考前一个月,是高三学生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希望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以确保自己在未来的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希望通过大量做题,以保持自己的解题感觉和提高自己应对不同题型的能力,争取在未来的高考中有超常的发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心中没谱而大量做题,希望能在未来的高考中碰到做过的原题或类似试题,从而使成绩有大幅度的提升。

毋庸置疑,临考前适当做一些曆史试题,特别是做一些类型比较新颖的试题,确实能保持做题的感觉和速度,提高在考场上的应变能力。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做题,因为这样一是费时、效率低。如有些试题反复考查做题者熟知的曆史知识点,有些试题则因繁难偏旧而让做题者白费精力,有些试题又因标新立异而将做题者引向误区。二是难以迅速弥补自己在曆史知识方面的缺陷。做题虽能查漏补缺,但速度慢、涉及面有限,远不如依据教材系统梳理曆史知识来得有效。

或许会有人说,当今高考曆史绝大部分试题提供的是新材料、新情境,与所学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无关。这实乃一种错误认识,是当今曆史学习的大敌,同学们切不可受这种言论的影响。仅以2012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程卷为例,虽然曆史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为新材料、新情境试题,但解答这些试题时,无不或多或少地涉及曆史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如第40题就明确要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第41题小论文题也明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这里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选择题第32题: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从试题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1958年”这个特殊时间点中国经济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1958年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所以在读懂题目含义的同时还要调用所学的知识。材料中文件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二五”计划发展的判断。文件认为在此期间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高速发展,这一判断是不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状况的。1958年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犯了“左”倾错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不是高速发展。中苏关系与粮食出口都是次要原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才是造成当时中国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为D。其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相关内容。

如何回归曆史教材?回归曆史教材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曆史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回归教材。如考试大纲对《曆史必修l》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要求相当笼统:“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实际上该考点涉及的政治制度是很多的。如果我们结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也就是说,复习本课,我们只要理解和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并由此“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就可以了。

第二,重视主干知识,注意对课本内容的总体把握。主干知识是指对曆史进程能够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典章制度等,掌握了曆史主干知识就掌握了曆史发展的脉络。同学们在复习某部分内容时,不妨先回忆相关章节甚至子目的标题、大事年表等,通过对这些“纲”的综合、归纳,形成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也就是将所学知识综合化、系统化,做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如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的问题等都必须站在相当的高度才能驾驭。

第三,重视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性质、结果和影响,从内涵和外延等方面把握曆史事件的本质。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应抱着查漏补缺的心态去看书,才有新的收获。具体做法可对照考试大纲强调的考试范围,逐个对知识点进行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或内容、影响、评价等的全面复述,以掌握课本对某些重要考点的准确表述,在考试时更多地使用专业术语答题。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就要学会舍得,可以把要看的内容中觉得重要的问题先找一个出来(比如重要的曆史人物、曆史事件、典章制度和曆史概念等)去复述、记忆,不一定要复述成完整的句子,但要抓中心词、关键词。然后再第二个、第三个如法炮制,能解决多少解决多少。

第四,纵向快速梳理,横向广泛联系。高考前夕的回归教材,决不是逐行逐字地看书,而是手翻脑想的“电影放映式”复习。这里要强调快速,以保证效率和思维的提升及知识的线索化。按20天的时间来规划,前两周将五本教材的主干知识比较细地“放”第一遍,第三周“放”第二遍,6月7日晚快速地“放”第三遍。横向广泛联系是由某个重要的知识点或热点进行由此及彼的联系。这是适应小专题选择题考试的最佳方法,也是自己理清线索的有效途径。这样,通过以线(线索)带点(知识点)、以点(热点)引线(一连串的知识)的方法,在考场上可以达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的境界。

四、反思自身缺陷比盲目跟风重要

人无完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曆史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的学生阅读曆史教材的习惯差,只看正文,不看单元导言、曆史纵横、资料回放、插图、注释、模块链接、本课要旨、探究学习总结、大事年表等;有的学生记忆方法不科学,不能清晰准确地讲清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和业绩,重要的曆史事件、组织机构以及与此有关的重要的时间、地点,更谈不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去归纳、概括、挖掘曆史事物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考试时难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差,对曆史材料解析题特别是文言文材料解析题无从把握;有的学生答题粗枝大叶,考试时会将题目看错而导致不应有的失分;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差,解题时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有的学生答题不规范,总是因丢三落四而失分……因此,考前冲刺阶段,我们应认真反思自己在日常曆史学习和考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努力加以克服。

克服自身曆史学习的缺陷,说来容易做到难。这里,除了受长期形成的一些学习陋习和定式思维因素影响外,还与部分学生心理浮躁、缺乏信心、缺乏毅力有关。特别是临近高考,不少学生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复习,而是不遗余力地打听各种命题信息,并为获得某种所谓的“绝密信息”而沾沾自喜。实际上,所谓的高考曆史命题信息,或子虚乌有,或骗你掏钱,或是一些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是不能当真的。

实事求是地说,当今高考曆史命题确实存在关注时政热点和史学研究热点的现象。一些高考曆史命题研究者,常常据此推出一些所谓的高考押宝试题,由于猜得多了,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巧遇到当年某些高考试题所涉及的曆史知识点。但这只是一种侥幸,只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老鼠”而已,同学们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以免被忽悠。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同学们如果有幸遇到平时练习过的所谓“热点”材料或问题时,千万不可沾沾自喜:或许它表面类似,实际上并不是;或许材料相似而依据材料所设计的问题是全新的;也可能是一语甚至一字之差,试题的解答方向已经改变了。说到底,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还得靠下真功夫。同学们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在知识、能力、思维、解题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尽力去弥补,就能赢得高考的胜利。

五、落实解题规范比答题无序重要

在高考前最后阶段的曆史复习中,肯定会做不少曆史试卷或曆史试题。考前做题训练是必要的,但不能陷于盲目做题之中,而应该有意识地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步骤化、规范化(如耐心阅读材料、搜索材料、筛选材料、提炼观点或要点,细心审读试题中的时空条件、限制词、答题词等),要让自己的解答规范有序、言简意赅。对于做错的题(尤其是基础题),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努力减少因审题不细、解题不规范等非智力因素而导致的失分。

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不懂知识的迁移运用,该得的分没有全得。二是审题能力不足,如抓不住关键词、忽视试题中的时空条件、忽视制约答题方向与答题内容的限制词、没有弄清答题角度、没有准确把握试题意图等。三是缺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阅读原始材料的能力不够;找不出材料中隐含的信息;特别是对一些图片、地图等非文字材料的挖掘不够;答案不根据材料组织,或根本与题目无关等。四是不注意答题的规范要求,如卷面不够规范,段落、要点不清;语言不规范,不用学科语言;随意性较强,逻辑不严密;答题卡涂写错误等。

因此,为提高曆史高考得分率,尽量减少考试中的失误,同学们在日常复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训练下列内容。

第一,规范填涂答题卡,谨防填错(考号记错、写错)、漏涂(考号写后忘了涂,或漏涂科目,或某一题未涂)、错位(考号涂错位或选择题涂错位)、涂错(考号写的是“1”涂的却是“0”,或明明选“A”却涂成“B”)、没时间涂(考试结束,卡没涂完)。这里要特别强调:同学们考号涂完后一定要再检查一遍;卷一做完后就把卡涂好,不要等到最后15分钟再涂,以避免忙中出错。

第二,主观材料题答题要规范。(1)在答题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是指所需回答问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问题及问题明确要求回答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侧面时,一定要坚持做到每个小问题、角度、侧面都要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楚。“提示化”就是在回答每个小问题、角度、侧面时加上“答题词”——原因、结果、理由、评价等,并加注冒号,之后再写答案内容。“序号化”是指回答小问题、角度、侧面的各个并列要点时用①、②……分隔,使要点突出、一目了然。“整洁化”指要做到卷面美观、整齐洁净。书写答案时尽量使用高考指定用笔,字体大小要适中,防止过大或过小,不写草字,最好用楷书或行书书写。要做到卷面整洁、标点齐全、不涂抹、不画箭头、不加小注,勿将答案内容写入密封线内。(2)答案在内容上要做到全面、简约,即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点到为止。“全面”指回答问题时做到要点齐全。回答角度明显的按要求作答,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高考阅卷大约每个要点2分,也就是说如果某题分值为8分,同学们所回答的答案要点不能少于4点。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比预测的要点多答1到2个要点,以免失分。“简约”就是指回答问题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要史论结合,要使用曆史学科语言,避免文学化语言。一般情况下,一个要点有2至3句话表述足矣。

六、形成良好心态比紧张复习重要

面对高考,同学们都会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担忧,担心高考发挥失常,担心高考时身体出现不利的状况等,从而导致焦虑、失眠、烦躁等不良心态,最终影响自己的高考成绩。因此,认识自我、甩掉包袱,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是高考中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条件。

认识自我,就是在复习迎考中正确认识自己在曆史学习方面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比如,如果劣势是识记的曆史知识太少,那么就应充分利用考前冲刺阶段中的“空闲”时间多记忆一些曆史知识;如果劣势是不会撰写曆史小论文,就要有意识地选做一些曆史小论文题,提高自己撰写曆史小论文的能力等。

甩掉包袱,就是甩掉自己在学习与考试上的心理包袱,甩掉压力和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保持心态的乐观平和。说实在话,某些同学因种种因素影响或制约,会使自己在曆史学习方面存在某些劣势。有些劣势在教师正确指导和自己的主观努力之下是可以改变的,但有些劣势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弥补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接纳独特的自己,正视自己的优势,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如阅读曆史文言文材料的能力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星期里出现质的提升,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应学会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以解燃眉之急,如利用删减法巧妙摘抄材料中的某些关键句子回答相关问题等。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放弃一些不容易迅速解决的问题,从而赢得时间来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七、按部就班学习比盯住考试结果重要

高三曆史学习是离不开种种考试的,而考试的分数对每位学生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同学们在高三曆史学习阶段不关注自己的曆史考试成绩是不现实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过笔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同学们如果在考前冲刺阶段过于关注自己平素的考试成绩,反而不利于未来在高考中取胜。原因何在?因为过于关注自己每次的考试成绩,可能会使自己产生两种不良心态:成绩理想则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曆史复习已经差不多了,进而放松反思,甚至放弃对曆史知识的复习和曆史学科能力的提升;成绩不理想则垂头丧气,甚至因为自己曆史成绩不好而对高考失去信心。

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论平索考试成绩高低,都应以良好的心态坚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曆史复习计划。就一般情况而言,考前20天应重点做两件事:一是结合周练、强化模拟考试、高考曆史研究方面的信息和教师的授课进行查漏补缺,认真弥补自己在曆史知识和学科能力方面的缺陷;二是按3本曆史必修教材和任意一册选修教材的顺序,每5天阅读一册,将前面强调的回归曆史教材真正落到实处。后10天除适当翻阅自己还不熟悉的曆史教材中的章节外,还应突出注意两点:一是认真翻阅自己积累起来的“错题本”,反思自己的失误,总结经验教训,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二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生物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八、总结考试经验教训,提高应考技能

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任何一个高三学生在临近高考前一个月不可能不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但不论你如何关注考试成绩,每当同学们走出教室,你的考试成绩就已经定格,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我们与其关注每次曆史考试的成绩,还不如认真反思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的种种失误,借以提升自己的考试技能,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总之,同学们应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做到考前重视、准备充分,考后及时总结、考有所获,并结合老师的指导确定适合自己的应考策略,积累实战经验,提高考试的适应性和发挥的稳定性。怎样确保发挥稳定呢?实际上,在知识与能力一定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应考的规范性。应考不规范,就会埋下一些失分隐患。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考完比较乐观,有的分数估得挺高,可拿到分数通知单后却大失所望。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应考不规范,如审题马虎、主观臆断,忽视题中隐含条件,凭感觉答题;遇到简单题或熟面孔的题,盲目高兴或仅凭老经验挥笔作答,结果造成本该得分却没得分;平时不注意表达的规范性,不能规范使用学科术语答题;习惯写大意,要点不明确,没蓁成检查的习惯;等等。由于高考对解题表达规范要求较高,加之高考阅卷速度快,解题不规范就成了影响正常得分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注考试,提升自己的应考技能,还应注意三个方面:(1)考试前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术上重视考试,从而沉着冷静地步入考场。(2)考试过程中应注意浏览全卷,做到胸有成竹;依次作答,敢于放弃;仔细审题,分清正误;推测排除,相信直觉;对准题号,及时涂写;以分定答,史论结合;善于表达,不留空白;做后检查,系统补漏。(3)如果在考试过程中碰到不太熟悉的热点材料,千万不要心慌,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所谓的热点一定会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如“三农”问题(含土地问题)、“两型社会”问题等都是以相关曆史知识为依托的。因此,过好基础知识关,掌握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