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学生融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013-04-29 06:27谢坤禄
博览群书·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家庭心理同学

谢坤禄

由于家庭状况、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思维视野、学习品质、优势项目等方面就存在差异。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促进不同家庭状况学生的融合,才能使学生避免超出条件的追求和借助优越条件傲视他人的现象,培养学生割裂条件的差异,形成一种平等的意识,营造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担当责任的意识。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全力营造真正的教育公平

1.统一学生校服着装,克服相互间的攀比心理,减少家庭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压力

同时对学生日常管理、评介及活动要求统一,克服学生的自我优势心理。从形式上营造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做到以上两点,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下面两个案例的出现。小钢本来家庭窘困,父亲没有正式工作,母亲残疾。但是因为恐怕别人瞧不起,便在同学面前谎称自己是富二代,到处装大方,从借同学钱不还,发展到偷窃同学的钱,最终被迫退学;小雅因为父母开公司,总是在同学面前显摆自己,打扮时髦,出手大方,交往强势,在同学中引起了反感,结果在班长竞选中落选。自此便产生玩世不恭的心理,与老师同学的抵触逐步加深,最终成绩大幅度滑坡,也不得不中断了高中学业。

2. 多元化评价,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认识自我的空间,也为学生探寻到了信心的源泉

黎伟斌校长曾经说过:“差距就是一种资源,有梦想才能无所畏惧。进不惟名,退不避祸;学校的灵魂,在于校长和教师身上的教育气质。”融合教育以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为基点,着眼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创造一个良性的环境,运用对学生多方面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内在积极性的目的。来自农村的小芳性格内向,极少与同学打交道,却乐于为大家做事。一次班会上,一个学生夸她说“担任清洁委员任劳任怨,不计名利,是我学习的榜样”。那晚上她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二天她主动对班主任说:“我以为大家看不起我,看来我错了。” 所以我们可以多提供机会鼓励城乡孩子互找优点,相互夸奖。

3.榜样育人

通过典型引路、榜样育人,激发了一批家居城市、行为娇惯的学生强烈要求进校食宿,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在教学方面,学校提出要特别关注乡下来的厌学学生,多采取激趣、补缺、积累的办法使差生转优,优生更优。小王是班长,家庭条件优越,且住学校附近,从小受到了家长的良好熏陶,在校期间,穿着朴素,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在天气突然变冷时他号召走读学生从家中给住校同学带来衣服御寒;当同学生病时,主动带到家长所在的单位去看病,并带到家中休息,其父母更是要给生病同学做上一顿可口的病号饭,正是这种富有同情心和关爱的情怀,广泛赢得了同学的好评。对于类似这种学生,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表扬,在班级乃至学校里树立榜样,从而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培养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心态。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些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除了自卑心理外,大部分民工子女性格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心理学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傅宏教授认为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导致他们不自信、不敢与人交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1.设计班级个体干预形式心理周记

所谓心理周记,就是学生反映自己的心理,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愿、喜怒哀乐……通过这种形式与每个外来民工子女学生进行书面交流。学生把周记作为倾吐心里话的秘密阵地,及时宣泄了自己的喜、怒、哀、惧。同时我们也可在周记中通过与同学的书面交流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为同学出现的各类问题出主意、想对策,达到一种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要求班主任多次与这些有自卑心理的民工子女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抓住时机,放大优点,建立自信。

2.群体干预,学会交往

群体干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班队活动课、大队活动等,可以围绕“夸夸我的家乡”、“欢乐可爱的家”,“夸夸他(她)的优点”,“我来露一手”“我说合理消费”等主题展开。干预活动的形式可以表现为讨论、故事、表演等,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教育学生要懂得平等,不居高自傲,也不自卑封闭。比如我们让学生回答:上课的教室是谁的?课桌是谁的?书本是谁的?穿着的衣服是谁的?等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学生物质上是一无所有的,要吗是政府给予的,要吗是父母给予的。因此任何家庭条件在同学面前是平等的,因为家庭富裕是父母创造的,家庭窘困也有各种原因形成,不是学生的责任。作为中学生我们只是存在着学业水平的差异、某些方面能力的差异,目的却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为将来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做准备。因此同学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三、构建了一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1.学校坚持尊师重教,采用目标、荣誉、经济、情感、环境、物质等激励方式,促使全体教职工“各人做各人该做的事,各人尽各人该尽的心”——人人都是教育人,人人都是管理者

好习惯是在点滴之中形成的。我们提出“让每一个孩子在岗位中践行雅行教育”,“给每个孩子一个岗位”:大到学校的升旗手、文明监督岗、校园导游、绿色天使、电视台小记者、小播音员;小到班级的朗读员、节能卫士、交通安全员、楼梯大使等,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事”做,尽量让学校的每件“事”都有学生参与。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记录在他们的“成长档案袋”里,作为考评依据。

2.积极开展家校联谊,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定期召开家长会,如实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听取家长建议,共谋兴校之策。

3.亲情育人

教师待学生视同己出:嘴角常挂微笑,眉梢堆满温情。因乡村来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多得祖辈溺爱,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够。遵照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特殊的琴弦,只要去拔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声响。”同时争取让爱心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通过上述做法,目的在于使来自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都能够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融合;是“贫”者不馁,“富”者不傲,平等相处,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达成一个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担当责任的共同价值趋向。

猜你喜欢
家庭心理同学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