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对这位老师用罚款的方式管理学生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也许我们不能怀疑,但这种管理方式无论如何都需要批评和反对,不论老师以“商鞅变法”还是其他什么改革措施来标榜,都不能掩饰他在管理学生上的无能。
在学校,用罚款或体罚这样的方式来管理学生的事并不鲜见,这折射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重压之下的叛逆心理,让老师很难管理,另一方面是老师的管理能力不强,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来威慑学生,往往适得其反,迫不得已就用“经济制裁”。
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当前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进而不听老师话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没有认识到管理的真正内涵。总以为,这样做都是为学生好,是自己良苦用心。
俗话说,牛不喝水,压住牛角也不行。这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任何事情都要得到主体认同,如果主体不认同,用什么措施也达不到真正的目的。用罚款或其他惩罚性措施在短期内或许见效,但那是表面性的“顺服”,根本无济于事,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反弹。
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进而形成自觉意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而不能老师一片良苦用心,结果学生无动于衷或阳奉阴违。老师也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用强制性措施迫使学生接受。
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在学科教学以外,多学习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多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激励的办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所强调问题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自觉践行。比如,让学生自主管理就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会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从而形成一股自我约束的力量,让每个学生都自觉遵守。因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老师更容易。有了这种氛围,老师所说的话学生才愿意听,老师的良苦用心才会有效果。
同时,让学生自我管理还能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交际能力,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总之,在管理学生的问题上,老师应多动脑子,发掘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能,用激励等手段让学生自觉行动,而不是用教师的所謂权威来震慑学生或者用罚款这种低层次甚至错误的做法来约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