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渗透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3-04-29 00:44:03郭冬青
关键词:习惯作业内容

郭冬青

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了重要位置。因此,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计划性;(2)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3)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4)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做笔记的习惯;(5)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6)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8)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9)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目前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势必进而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课堂40分钟主要应用于传播学科知识,但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激发预习兴趣

如开展课前5分钟“故事讲座”,请学生讲讲“我的预习故事”,或进行课前5分钟关于“我的预习秘诀”的演讲活动等。

(二)指导预习方法

如下发预习方法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了解预习语文课文的一般方法。预习方法多种多样,有阅读后设问、整理;有略读或细读、精读;有圈点批注、品评赏析,进而深入思考、提出质疑。各种方法可灵活运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几种预习方法,使预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布置预习内容任务

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从理念到设计、从目标到实施都有一定的规律。其核心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才能够进行独立的听、说、读、写活动,学习语文的能力才能够逐步提高。常规预习内容一般包括“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熟读文章”等。

1.字词的预习

识记的方法不仅是读读写写,还可以通过“在文中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等解疑,写读后笔记,开动脑筋设疑,向课外内容拓展延伸”等方法自主学习,课前扫除了字词障碍,课上就可以省下识记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文学常识的预习

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使用也很方便。学生可在课前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其查阅成果,这样就省下了教师繁复琐碎解释的时间,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3.读熟文章的预习

在熟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书上留下痕迹,圈点勾画,写好旁批。要反复诵读课文,读到十分流畅的程度,并加入自己所理解到的感情。

二、听说习惯的培养

(一)倾听习惯的培养

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倾听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会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为了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要引导学生上课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又要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

1.重视听讲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讲解的重要性。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无论是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老师或家长的辅导详细得多,其效果更是学生自学所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

要教育学生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要紧密关注老师的表情和板书内容,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课,一边在脑中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教学同步。

3.会听门道

一般教师的讲课过程分成几个步骤:首先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然后对新课进行分析、讲解、推理,启发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再概括小结一下。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每一步讲解的目的,并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眼神暗示法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最好不要轻易停止讲课去批评学生,遇到不认真的学生用眼神与他们交流,通过眼神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要马上停止开小差,认真听讲。

2.手势提示法

对于个别还是无法马上集中注意力的学生,可以边上课边走到他们的面前,摸一摸他们的头或将他们的手摆好以示提醒。

3.被动控制法

如遇到学生把玩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时,可以暂时先将东西收上来,等下课了,学生承认错误后再让他们拿走。这样做一是避免了经老师提醒后学生有可能再拿出来玩,二是使他们懂得,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应主动向老师赔礼道歉,学会尊重别人,知错就改。

4.不定时检查法

发现思想不集中的学生,我们可以请他来评价前面的同学,或让他们学着前面同学的发言再说一遍,在教师这样多次提醒、暗示后,学生的课堂倾听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可每天对学生的听课情况进行评分,分自评、互评、老师评、总评,并且将每天的得分情况记载在家庭作业本上与学生家长见面,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在校上课的情况,然后请家长反馈意见或建议。针对总的评分情况,开展评比,对个别学生又采用上课评价项目记载表,记载表由学生本人填写,老师进行评价。

(二)说话习惯的培养

现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比较令人担忧的,短短一句话,不是掐头就是去尾,很少能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1.看电视、听广播、讲新闻

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看(或听)新闻联播,轮流于次日向全班同学复述新闻内容,要求发音吐字清晰、条理清楚、语句完整。学生讲述新闻后,再另请两个学生作一两句话的简短评论,评论内容可以针对学生复述的情况,也可以针对新闻内容。

2.每周一说

教师可要求学生总结班级一周以来的情况、自己的得失、改进的方法。这种说话内容比较广泛,和学生生活结合紧密,形式自由活泼,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3.小型辩论赛

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分歧,教师可组织小型辩论赛。赛前,辩论双方必须认真准备,针对对方的论点和可能用的论据,思考己方的论点、论据。辩论时,听者要能听出对方的要点和中心,抓住对方的漏洞、语言是否连贯完整等方面进行辩论,做到有理有据。这样,参与的双方就形成了息息相关的语言环境。

三、作业习惯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教师要讲究所布置作业的质量,把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系的内容渗透到作业中,让学生把作业看成高层次的练习,要体现知识的巩固性、系统性,使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能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作业提出明确要求

最基本的要求是:作业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能乱涂乱改、拆页、撕页等。高层次的要求是:字体美观,答写正确。

(三)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作业的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每次习题做完之后,认真仔细地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字、抄错题等,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在基础检查完成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能够从小养成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复习总结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复习和单元总结的好习惯。通过复习,深入把握每课知识要点、重点,巩固课堂效果。(1)重温课本,理清脉络。(2)归纳整理,把握重点。(3)比较异同,抓住关键。(4)遇到问题,主动请教。(5)认真实践,力求熟练。

每一单元学完后,要求学生利用列提纲、绘图表等手段,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梳理知识线索,提纲契领,将知识浓缩并比较记忆。特别是每次考完后,都要敦促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整理错题集,找出缺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猜你喜欢
习惯作业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上课好习惯
快来写作业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