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体现地方特色

2013-04-29 00:44:03廖书庆
地理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乡土苏州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廖书庆教师回答:

第一,了解和掌握乡土地理资源,做到全面、具体、深入。地理教师应关心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地理环境的变化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要“游山水、观社会、懂民俗、听传说”,只有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有一个比较全面、具体、深入的了解,对乡土地理资源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使其与地理课堂“无缝对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在讲人教版必修二“城市化”一节内容时,为说明城市商业区的形成,笔者引入苏州商业中心观前街的形成历史这一乡土地理资源。在此之前,笔者对观前街历史、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并实地考察,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说出观前街的著名饭店、商店、老字号小吃等,笔者对此进行“点评”时如数家珍,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共鸣,让学生理解苏州这个古老的商业区没有成为苏州CBD的原因,进而让学生明白城市商业区与城市CBD的区别,使学生清楚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加工和整合乡土地理资源,使其具有资源性、地理性、趣味性。乡土地理资源最好能形成系列案例,对成就地方特色的地理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乡土地理资源是比较零散而多样的,如果不进行加工整合,难以具备地理特色,如果只把地理资料机械地引入课堂教学,不但学生不会感兴趣,也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苏州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与学生一起对苏州的30多座古桥和40多条古巷的古老传说、奇异起源、沧桑历史、丰厚文化、美丽风景等进行了梳理,并与学生一起研究和编写了校本教材《我看苏州的名桥名街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苏州的名桥名街巷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加深了对家乡文化资源的了解和爱家乡、爱苏州的思想感情,也使苏州名桥名巷这一乡土地理资源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化和资源化案例,使用方便灵活。

第三,引入和例举乡土地理资源,体现与时俱进、完善更新。课堂教学中不要引用一些过时、陈旧的乡土地理资料,比学生所了解的还要旧的地理资料不太适合引用,否则会使学生对所引用乡土地理资料的准确性产生怀疑,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讲授“城市化”一节内容时,引用苏州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这一资料,但他所提到的外来人口比例可能是10多年前的,当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义。因为现在苏州外来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而且在报纸杂志上都有公布数字,很多学生都知道,这样的引用会大大影响乡土地理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说服力,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地方特色的努力功亏一篑。因此,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应关注地方性地理新闻,注意当地报纸、网络上的乡土地理信息,特别关注当地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关联的地理事件,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使之成为可以为课堂教学利用的乡土案例和资源。

第四,挖掘和优化乡土地理资源,适时适量且成为教学兴奋点和闪光点。课堂教学太多地运用地方性地理资源,会使地理课变成乡土地理课,削弱课堂教学的主题,反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以致喧宾夺主。另外,不能适时地引用乡土地理资源,也会使课堂教学产生“狗尾续貂”之感,成为多余成分。所以课堂教学中引用乡土地理资源必须与课堂主题密切相关,成为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润滑剂”,使地理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如讲授公开课“常见天气系统”时,在说明台风带来的危害这个知识点时引入苏州乡土地理内容,从苏州护城河水位上升导致城内很多低洼地区受淹来说明台风带来暴雨成灾,并在课堂上展示老城区受淹的图片加以说明,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随后又介绍了苏州古城区受淹的原因,是因为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排水系统不完善,老城区改选不力等,并让学生说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这样引入偏离了这节课的教学主题,使课堂教学所体现出的地方特色生硬无趣。

第五,巧用和活用乡土地理资源,力求“就近原则”和“层次相符”。在课堂教学中能引用距离学校、学生居住地比较近的内容,这比引用一些学生不太熟悉和不太了解的乡土地理资源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为太远的乡土地理资源,学生由于不了解、不熟悉,往往起不到运用乡土资源应有的效果。另外,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引用的乡土地理资源要有所区别,因为学生的知识层次及教育背景甚至家庭环境不同,都能影响到学生对乡土地理资源的理解和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知识层次相符合的乡土地理知识,应做到因材施教并巧用活用。如要说明当地河道弯曲的原因时,最好在高中物理学过地转偏向力之后,学生才容易理解;要让苏州本地学生了解产业转移,引入的乡土案例最好是苏州本地的工厂和企业,而不要引用郊县的地理资源等。

猜你喜欢
乡土苏州资源
亲近乡土
科教新报(2024年23期)2024-06-16 07:17:01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苏州一光
芬芳乡土行
苏州十二忆
苏州杂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1
读《乡土中国》后感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