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芬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 思想品德 教学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理想课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因文讲道,因道悟文”,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
现行语文教材,大都文质优美,有助于培养学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但有了好的教材,并不等于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是教师没有相应的思想认识水平,不能理解、感受到蕴含于教材中的积极的思想意义,怎能以之教育学生?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教案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思想教育的要求,而在课堂上却不能体现,或失之肤浅,或失之偏颇。究其原因,是教育者没有真正地理解和真切感受,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而已。因此,加强思想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
二、寓思想教育于作文训练的全过程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訓练。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事物,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以较高的思想水平认识事物,围绕中心选择有意义的、说服力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完成自我教育。有一次我出了一个命题作文《一条路》,要求学生课外练笔。一个学生写了自家三代人走的从家里到镇上的路的变化,分别用了三个自然段,大致的内容是:①爷爷娶奶奶回家时蹚过河水,穿过茅草丛生的小路;②父亲走着泥泞便道踏着摇晃的水面浮桥去镇上中学读书;③我坐着车穿过大桥直达家门。文章语言质朴无华,但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文章借路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的变革、人民生活的变化的欣喜,歌颂了改革开放是一条带领中国人民奔向富裕的光明道路。
三、必须重视教学的情感性
人的认识过程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教师正确、健康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却没有用自己对课文的情绪体验熏陶、感化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感情浪花,这样的语文课不能算是成功的。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大凡佳作无不是作者健康思想感情的结晶。“感人心者,莫先孚情。”借助课文应有的感情力量,在一定的感情氛围里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感情与作品情感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触动学生的灵感,借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仍不失为德育的主旋律。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要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于作者简介之中。比如,在教《风筝》介绍作者时,可以把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坚定抉择与他苦苦寻求救国之路、想以文学来唤醒民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教学实践证明,有机地利用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作合理的延伸,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