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娟 梁正海 杨宝珍
【摘要】以土家族为例研究了地方性疾病治疗的用药特点。从土家族的用药实践来看,疗病类型和治疗效果与药物生长的空间对应关系,人体组织器官与药物形状在治疗上的对应性,用药时的现采现用和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道具化,共同构成了地方性疾病治疗时用药的独特性。
【关键词】土家族;疾病治疗;对应性;現采现用;道具化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41-01
在地方性的疾病治疗过程中,虽然仪式疗法在象征性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神药两解”的治疗模式中,药物尽管被视为仪式中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特殊道具,但药物的治疗作用仍然不能忽视。
1、疗病类型、治疗效果与药物生长空间的对应关系
“万物之为我生,万物之为我用,万物不离其土,土生万物必能治病养人。”地方民众认为,植物之所以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是因为人和植物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生存。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可以导致人体不适。“药物的作用是起到补偿因环境变化而带来的人体的不适。”这种药物疗效与药物生态的关系认知链可概述为:药物——生态类型——疾病类型。
2、药物外形与人体组织器官形状在治疗功效上的对应性
土家族认为药物外形与人体组织器官形状在治疗功效上具有对应性。
像这种关于象形疗法的认知明显具有象征性的特点,其指药物形状与人体组织器官形状,所蕴含的意义则可用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加以表达:吃什么,补什么。
3、“现采现用”是地方性疗病用药的又一大特点
对土家族用药体会特别深刻的另一个特点即是疗病时的现采现用。笔者在苏竹村采访时,田德明从路边临时采集青蒿治伤止血的情景:在田德明去采集药物标本。回来的路上,笔者不小心左手无名指被小狗咬了一口,顿时鲜血直流。然而,他并不慌张,只是顺手在路边掐了几棵青蒿,放到嘴里嚼烂后,直接将其敷在伤口上,一会儿血流就基本止住了。相比,民间治疗更加便捷、廉价,更体现了“万物之为我生,万物之为我用”的生态理念。
4、药物道具化也是地方性用药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神药两解”的治疗过程中。为便于理解这一特点,本人记述一下土家族民间医生彭继龙的亲身经历:土家族医生搞仪式的时候,要专门从山上采药,然后他在身上披一块红布,让病人坐在椅子上,把病人用铺盖蒙起来,再在旁边放药水,待药水烧开了,咕哝哝、咕哝哝,往被子里面灌,就是焖蒸。病人有的还要过刀梯,刀子磨得疯快,病人和梯玛都走过去,梯玛边念咒语边走。还有的抬红铧口,梯玛抬着铧口在病人旁边打转转。用药比较巧妙,焖蒸时有时候要弄两背笼草药,把药烧开了,那蒸气咕哝咕哝往被子里灌,被子也放点点个。出气孔,病人就会发热嘛,从布达到治病的效果。针对一般稀稀弱弱、全身无力病人。这个情节生动地表明,药物在仪式治疗中的重要功能,这也是人们把这种治疗称为“焖蒸”的原因所在,只不过因为仪式而使这种药疗神秘化。很显然,药物道具体化这一治疗实践反映了神灵信仰与疾病治疗的紧密关系。
5、结论与启示
5.1 从文化视角认识地方性医药知识的科学性。现代医学要有效地应对危机,就需要关注“大众医学文化”。
5.2 为地方性医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土家族治病用药的实践可以看出,地方性医药知识的利用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
①打转转,意即转圈。
②点点个,意即留出的缝隙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