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化战略: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及启示

2013-04-29 15:43:36牛欣欣
高教探索 2013年5期
关键词:香港科技大学国际化大学

收稿日期:2013-04-02

作者简介:牛欣欣,临沂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山东临沂/276000)

摘 要:香港科技大学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后发型大学跨越式发展成功的典范,是香港高校走“美式”高等教育成功的范例,具有高度国际化的显著特点。科大国际化战略是其抓住机遇的必然选择。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科大以明确的国际化战略愿景为指引,以国际化人才战略为核心,以国际化课程战略为基础,以国际化制度战略为保障,以全球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手段,通过全方位的国际化战略举措,助推了学校的成功崛起。科大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内地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香港科技大学

大学的发展经历了“国际化——民族化——国际化”的历程。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自产生之初就是一个国际性机构,具有国际化的显著特征;16世纪以后,受欧洲基督教改革带来的新教教派兴起等因素的影响,学术界树起了宗教的樊篱,大学的国际化特征趋于淡化;直到二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全球问题的凸现,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推动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也成为大学增强自身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选择。时至今日,大学国际化的规模、水平、范围和复杂程度等都远远超过了20年前,并且“未来国际化将继续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化是“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入到中等教育后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中的过程”[2]。基于此,大学的国际化,是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过程,是将国际维度融入到大学教育的目的、功能和传递中的过程,它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机构层面的一种体现。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成为许多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竞相追求的目标。

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科大)成立于1991年,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后发型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2012-2013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科大位居第65位,是亚洲进入世界100强大学中最年轻的大学。科大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具有高度国际化的显著特色。卓有成效的国际化战略在科大的成功崛起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科大国际化战略举措及成功经验,以便为提高内地大学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内地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借鉴。

一、抓住机遇:科大国际化战略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大创建时期,正值全球知识经济兴起、世界高等教育掀起新一轮国际化浪潮。此时的香港,已初步确立起亚太地区多功能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地位,国际性是其最大的价值之一。香港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中西文化交汇地,文化多元性也是其国际性的一个体现。这都为科大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便利,可以说科大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及其成功实施,是其抓住独特机遇的必然选择。

第一,资金方面。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香港经济全面腾飞,这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1989-1990年度政府财政预算中,教育开支为131亿港币,比上年度增长5%,占政府总开支的16.6%,其中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1/5左右。[3]香港政府不断增加科研经费以强化大学的科研,拨款1.2亿作为1988至1991年三年的科研经费,这笔经费约占这三个年度整体拨款的2%[4];港府经“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建议,于1991年1月成立研究资助局,统筹香港高校的科学研究,确保对研究项目的长期稳定支持。在此背景和经济实力基础上,政府对科大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绝对支持,“在中国教育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近20亿美元),投用在创建一所大学上”[5],这为科大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第二,人才和理念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确定回归祖国,内地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留学生回国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同期美国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港府为吸引、留住人才而持续加薪,香港教授的薪酬在1988到1993年创校之初的五年间,几乎增加了一倍,[6]大学教師的薪资水平高于同期美国和新加坡。科大借此机会从美国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香港科大集合了一批理、工程、工商管理、人文及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国际专才,担任教席和行政职务,他们既是专家,又是富有献身精神的领袖”[7]。可见,科大在创校之初就实现了人才国际化;他们所拥有的国际视野和观念,也使科大在创校之初就实现了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国际化。国际化成为科大的本色。

第三,政策方面。科大的创建,标志着香港政府“突进式”高等教育发展计划的开始,香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同时,香港政府也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办学模式、运作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经验,并与海内外高校开展广泛交流。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02年3月公布的《香港高等教育》报告,再次明确香港的大学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参与者,“重点不仅要面向本地,也要面向区域和国际”。近年来,港府也不断致力于吸引非本地生来港接受高等教育的行动,不仅增加非本地生和交流生学额,更通过配对辅助金计划允许院校将款项用于非本地生奖学金资助。[8]可见,港府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鼎力支持,为科大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政策便利。

二、明确目标:科大国际化战略愿景

科大创建之初,就定位成为“亚洲的MIT”。科大初创者们以国际化标准定位科大,确立“着眼世界”的国际观,即立足香港、面向世界,以世界大学的主流理念和标准包容善用各国大学优势,建设世界级研究型大学。科大原校董会主席钟士元博士在开学典礼献词中指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完成大学的使命。我们要培养同学们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关心社会的公民。我们必须从事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去创造新知识。我们还要为社会各个层面提供专业顾问服务,以促进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9]同时钟士元也明确提出科大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学府,不独为香港,更为中国、亚太区——以至全世界做出贡献”[10]。由此可见,科大自创校之初就明确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为其日后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0年3月,科大正式公布新制定的《使命、理念和目标》,确定其“成为一所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又致力于为本地服务的优秀学府”[11] 的理念。科大《2005-2020策略发展计划》再次明确了这一理念,并提出将世界观、国家观和地区观相结合,明确将大学国际化和民族化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上既注重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又致力于为区域和本地发展服务。多年来科大一直将“国际化”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之一,期望将科大发展成为真正的“跨文化校园”。除了将国际化办学理念和目标体现在政策、文件中外,学校高层管理者对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也持非常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认为国际化对科大发展尤为重要。

三、全面实践:科大国际化战略举措

创建时的科大就抓住其独特机遇,实现了办学理念和人才的国际化。发展至今,科大继续深化实施了全方位国际化战略举措。从实践过程和结果看,这些战略都以明确的国际化愿景为指引,是全面而有效的。

(一)坚持国际化人才战略

科大建校时就明确国际化人才战略,提出要依靠世界一流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广揽英才。

1.教师国际化。科大拥有一流的国际化师资,教研人员来自世界24个国家,海外教授占52%,其中1/3来自北美。所有教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80%以上来自哈佛、剑桥、麻省理工等世界顶级大学。① 为延聘并留住世界一流人才,科大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科大的选人、用人机制可以概括为“三级一界”的学术评审制度,即要成为科大教授,拥有终身教职,必须通过系、院、校三级评审委员会的审查,还要送到七位以上外界评审人手上进行学术鉴定。另外还有一条必须从香港以外招聘人才的硬性规定。[12]完善且贯彻执行的人事制度是实现科大教师国际化的根本保证。

第二,加强师资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化建设。科大制定内容翔实、条例具体实用的《教员手册》,并在实际运用中多次修訂完善。该手册包括11篇、41章、119条,对大学及其组织、学术政策与程序、学术服务、学生资源、科研、离职、经费与采购、外联、校园建设和设施,以及退休、学术诚信等问题都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说明,保障了科大师资管理的制度化。

第三,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科大提供一流的教学支持服务,设立教学促进中心,并从2007年起推行“果效为本”教育计划,鼓励持续质量改进的教学文化。为此,教学促进中心积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项目,并予以经费、制度、技术及评估资源的支持,同时培育教学共同体,倡导教学创新。

第四,加大人才吸引资金投入力度。科大前任校长朱经武在宣布科大未来15年发展蓝图时,计划以5亿港元基金招揽最少10名国际级学术明星进驻科大,使科大于2020年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全球学者的朝圣地。[13]为吸引学术明星,学校现已设立香港高等研究院,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楷模,延揽国际“星级学者”,并设立60个研究席位以资助年轻学者从事博士后研究,力促亚洲发展成为世界学术及创新中心,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学术重镇。

第五,积极采取其他优惠措施。除学校所具备的诸如学术自由、最新的科研设备、充足的研究经费申请等吸引人才的因素外,科大还制定一系列奖励、晋升、带薪休假制度和优惠政策。如全部教授多经过每两年一次的考察来确定薪酬,并获得奖金;教师享受一年22天的带薪休假;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会议、从事国外合作研究,以及为国外学者提供住房补贴等。②

2.学生国际化。科大积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非本地生人数及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在2012-2013年度,科大招收非本地本科生数约占本地新生人数的18% 。[14]策略发展计划中再次明确提出,会继续提高内地及国际学生比例,大幅度增加海外交换生。科大学术副校长办公室原下设国际和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办公室,2008年设置本科生教务长办公室,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推进校园国际化。

第一,大力推行学生海内外交流计划。“跨国体验是学生掌握理论、强化应用、拓展知识、锤炼能力的过程”[1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和综合素质。科大与亚洲、欧洲、美、加、澳洲等地约150所著名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为学生提供一至二学期的交换生进修学习机会,同时吸引海外交换生来港。2012-2013学年,科大派出交换生686人,接受交换生707人。[16]

第二,积极拓展非本地生招生计划。由于香港政府已放宽专上院校录取非本地生学额,科大不断增收非本地生,提倡多元化和国际化目标。对于学生国际化,科大的目标是继续增收全日制非本地生,在10年之内使本科生中非本地生所占的比例达到15~20%。[17]

第三,全面提供优秀学生奖学金计划。科大下设奖学金及财务援助办公室,其中以学生资助办事处来管理各项学校、私人捐助奖学金及校外开放奖学金,包括新生奖学金、在校生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以及交换生奖学金。优秀奖学金资助计划旨在从香港及世界范围内吸引高才学生,其中交换生奖学金更是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海内外学生交换计划。

第四,积极开展内地及海外招生宣传工作。科大在内地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举办招生说明会,还积极走进北京四中等中学,直接向学生提供信息;也以参加教育展的形式,在欧洲、亚洲等国招生,甚至联系国外的学校,直接与学生交流,更主动地吸引国外学生。此外科大的教授也参与推荐优秀非本地生。③

(二)实施国际化课程

科大国际化课程既包括一般课程的国际化意义,也包括具有国际意义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1.采用全英文原版教材,重视语言培训。科大除人文社科学院部分关于中国的课程外,所有课程均以英语讲授,选用北美西欧最新英文教材,与国际接轨。科大设立语言中心来提供广泛的语言强化服务,为学生提供英文、中文、日语、韩语等课程。推行英语小班导修课堂,成效显著,学生在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中的平均成绩在短短五年间由6.44 分提高到6.72分[18]。此外其下属的自学中心还有包括越南语、阿拉伯语等在内的20多种语言的多媒体教材,方便学生开阔视野,学习不同语言文化。

2.推行通识教育,扩展国际视野。科大由人文社科学院为全校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通识课程的设置目标为“加强创新和思维能力,扩阔世界视野,提高文化修养”。“为本科生提供普及教育,把科学、技术及商业的发展与人文背景及社会环境相结合,以期盼培养学生分析及批判能力,并促使他们对自我及世界的认识。”科大通识课程采用选修和副修的课程形式,涵盖文学、语言、历史及人类学、哲学及宗教、经济及政治发展、社会关系、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国研究8个领域,[19]并规定选修课程的最低学分。可见,科大的通识课程注重全人教育和均衡教育,提供人文体验,扩展学生国际视野。

3.设计跨学科课程,开设涉外课程。科大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多门跨学科学位课程,如生物工程学、环球物流管理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物流双主修四年制本科课程等。在策略发展计划中,再次明确承诺为学生提供灵活、以单元为本的课程,以方便学生修读跨学科课程,接受跨学科教育。为此,学校计划打破传统学术壁垒,结合各学院优势,创建跨学科学院,实现学科融合。科大成立了跨学科课程事务处来管理跨学科课程及新成立的跨学科环境学部,目前已提供科技与管理双学位课程、风险管理和商务智能理学学士、环境管理与科技理学学士以及环境科学与管理理学硕士、大气/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性硕士及博士课程。2011-2012年,科大共有465名学生修读了跨学科课程。此外,科大还开设许多涉外课程,不仅为中国学生开设有关西方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律、社会学等课程,也为国际学生开设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等中国研究方面的课程,以增强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此外,文化研究中心还经常就地区研究和文化问题举办跨学科研究讨论。

(三)秉承国际化管理制度

科大采用美式管理体制,学校成立校董会、顾问委员会和教务委员会,分别为大学的最高决策、咨询和学术管理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下设若干学术性和行政事务性专门委员会, 师生通过不同委员会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各院系也根据需要下设相应的次一级委员会或组织, 实行学者自治。这一制度的根本,是以“教授治校”为核心的学术管理制度。科大教授在學术管理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创校校长吴家玮所说,“教授是学校的灵魂”。

科大非常注重大学章程建设。1988年4月正式生效的《香港科技大学条例》,在实施过程中于1995年、2000年及2008年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该条例尤其注重对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规定,主要内容涉及大学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及其职权范围,其中对监督及顾问委员会、校董会、教务委员会、学院及评议会等组织的人员构成、职权范围、工作程序等进行了细致而明确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章程对教授参与学校重要管理机构及在决策中发挥作用也有明确规定。这无疑为学者自治、教授治校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开展全球国际交流与合作

目前科大已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36个国家约380个单位结成伙伴关系,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和“环太平洋大学协会”在香港的唯一成员大学,形成了一个全球性合作交流网络。首先,与百余所大学开展学生交换计划,与多所世界顶尖学府结成交流伙伴,互相访问和从事合作研究,2012-2013年度科大本科生交换计划的伙伴由150所增至177所,增幅18%,遍及31个国家和地区[20]。其次,设立科大欧洲研究所,先后成立法国中心、德国中心等,开展与欧洲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并与欧洲著名大学合办学术会议,欧洲的跨国公司也在科大校园成立研究单位。再次,积极参与开办联合课程、合作办学和研究,先后与洛杉矶加州大学开办联合课程、与中国科学院成立联合实验室、与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联合开办行政人员工商管理课程、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启动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与德国卡尔斯鲁大学联合成立国际先进制造研究所项目等。最后,不断拓展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与内地高校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目前科大已与内地近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多个研究项目获国家级“863”及“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在内地建立南沙信息科技园、深港产学研基地和医学中心、科大深圳研究院、霍英东研究院,科大商学院北京中心及深圳代表处,以及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

四、启示与借鉴:科大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之道 科大的深度国际化战略,为其成功崛起奠定了基础。科大以明确的国际化战略愿景为指引,以课程国际化为基础,以人才国际化为根本,以制度国际化为保障,以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手段,推动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借鉴科大国际化经验,结合内地大学发展实际,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坚持大学国际化组织战略与活动战略相结合

科大国际化战略成功的主要经验在于将国际化组织战略与活动战略相结合,实现了在学校的主导和明确推动下,自上而下的国际化策略与自下而上的国际化策略相结合,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国际合作的发展。(1)在组织层面上,科大明确国际化目标和理念,使国际化目标与学校总体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在学校使命陈述、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中予以认同,制定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程序和政策,并在学校组织体系中设置相应的机构和部门,以提供与国际化发展相关的服务和学术支援,这为科大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组织和制度保障。(2)在活动层面上,国际化课程战略,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和国际水平,奠定科大发展的基础;国际化人才战略,实现了大学发展必需的“软力量”,从根本上保障了科大的发展;全球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更开阔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声誉。因此加快内地大学的国际化进程,也可以从以上方面做出努力。

(二)坚持大学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

科大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另一个经验在于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始终将国际观与地区观和国家观相结合,不断致力于为本地、区域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科大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并立志于推动香港城市的国际化进程;科大的国际化发展,始终立足于推动区域社会发展。自创立之日起,科大就肩负着增强香港的科研能力和科技水平,为香港经济转型提供高技术人才,推动香港由区域金融、商贸中心向区域科技、文化中心转变的重要使命。2003年香港政府公布“重整香港经济”的文件,提出要把香港建设成为“亚洲的世界城市”;随后又提出使香港成为“亚太地区创新和科技中心”的目标,科大也不断地以国际化策略推动自身实现亚太地区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积极回应香港的区域社会发展要求。科大15年策略发展计划也再次明确科大的另一策略目标,即加快内地发展、增强在内地的影响力。可见大学发展要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国际化与本土化并不矛盾,它是在民族化基础上面向世界开放发展,应尊重自己的传统特别是文化传统,要面向国际但最终还要立足本土,实现大学与区域社会的良性互动。

(三)注重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及战略重点

科大国家化战略的成功经验还在于其抓住机遇,进行了正确的战略选择。由此可见,大学的发展,战略选择是关键。高校领导者要立足全局,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善于分析内外环境,抓住机遇,整合资源,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学校发展做出准确定位并选择科学的发展战略。同时,为切实落实各项战略措施,建立良好的制度、在资源配置上向重点发展领域倾斜等配套保障措施也必不可少。科大即是在结合内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使命的基础上,将自身定位成世界级研究型大学,选择国际化发展战略,并以战略重点为引领。科大一直秉承“重点研究领域”理念,精心挑选并优先促进纳米科技,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电子学、无线通讯及资讯科技,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以及工商管理教育及研究五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从而引领大学不断追求卓越,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四)把握大学国际化的“度”

科大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其地域、财政、政策和制度等便利。因此,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有条件的,既要看大学的外部环境,还要看大学的内部资源和实力。鉴于我国高校地区、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校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的现实因素,并非每个地区、每所高校都适宜走国际化道路,因此,不能为国际化而国际化,不能唯国际化是从。国际化也并不意味着一切发展战略都是外国的好,大学发展最终还是要在立足自身实际上,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走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注释:

① ② 摘自作者对人事处访谈记录。

③ 摘自作者对原内地和国际学生及学术事务办公室主管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1]Philip G.Altbach1,Jane Knight. Higher educations landscap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motivations and realities.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6.

[2]Jane Knight.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pring 2004.

[3]吴福光.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及其对广东的启示[J].高教探索,1991(2):52.

[4]邬大光.九十年代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前瞻[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4):53.

[5][6]孔宪铎.我的科大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

[7][9][10]Yuen CHUNG. Dedication on opening ceremony of HKUST[EB/OL].http://column.bokee.com/87118.html,2010-05-12.

[8]Hong Kong Government. Economic Summit on “Chinas 11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EB/OL].http://www.info.gov.hk/info/econ_summit/chi/pdf,2007-11-20.

[11]HKUST.Mission, vision, and objectives[EB/OL].http://www.ust.hk/cn/pa/c_pa000331-190.html, 2012-12-20.

[12]姚先国.一流大学如何打造[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33.

[13][17]摘自作者对原科大校长朱经武访谈记录.

[14][16][20]HKUST.annual_report_2011-2012[EB/OL].http://www.ust.hk/chi/about/annual_report/2011-2012,2011-09/2013-03.

[15]郭峰.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J].教育研究,2012(4):67.

[18]HKUST.annual_report_0809[EB/OL].http://www.ust.hk/eng/images/about/pdf/annual_report_0809.pdf,2009-12/2012-12.

[19]徐辉,季诚钧.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课程比较[J].高等教育学刊,2004(2):5.

(责任编辑 陈志萍)

猜你喜欢
香港科技大学国际化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教育部批准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留学(2022年12期)2022-07-21 08:17:20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论当代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与服务理念创新——以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