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翠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就是学校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甘为人梯的精神,还要有爱心。一些专家、教授认为“师爱”就是“师德”的灵魂,这种爱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的确,教师只有倾注爱,用爱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才能“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才能健康地成长。经过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现就这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些教育家认为:习惯成性格,性格成命运。由此可见,人的习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首先要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个性,平时在家由于父母的娇惯,自私自利,自理能力差,生活上一点也不节俭,吃西餐,穿名牌,城市里的学生摆阔气,农村的学生爱面子,不考虑家庭的情况。针对这些,我每带一届学生,对学生在生活上的要求是: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好坏,都要求他们衣着整齐,艰苦朴素,文明待人。还要让学生参加一些义务劳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理能力。利用身边的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我曾经带过的一个学生,在初一时学习很好,由于上初二时,父亲不幸病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我得知后,除了给他经济上的关心和支持,有时还从家里拿一些学习用品给他,我还让其他同学主动去接近他,与他共进午餐等。这些不但给这位同学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这条艰苦的道路上,好的习惯会带来良性循环,事半功倍,坏的学习习惯会带来恶性循环,事倍功半。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学习怕吃苦,没有远大的理想,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在教室里张贴了一些名人名言,教师格言,学生学习的经验等来激励他们,对学生中好的方法和建议在班上予以推广。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去学习,并寻找机会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使用赞叹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平时,让学生自己严于律己,对知识的学习多感悟,要求精益求精。如此等等,学生就能养成“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习惯。
再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虽然长大了许多,增添了几分成熟,但他们的行为习惯不一定能达到完善,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辨别出真善美与假恶丑,他们心强气盛,崇尚自我,追求个性,语言行动上带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遇事总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是正确的,有时在家不受父母的约束,在学校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容易冲动,做出一些过格的事。作为教师,这就要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正确引导。
二、对学生受到挫折后要正确引导
一个人在成长中不可能样样顺心,一帆风顺,总会经历一些挫折与失败,但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如何站起来,这对于中学生来说很不容易。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他们战胜挫折的信心,有的学生就会在人生道路上摔倒了,永远也爬不起来。如,有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失败或比赛中名落孙山而沮丧,有的学生犯了一次错误,受到委屈而一蹶不振,这些现象,教师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可能使学生自暴自弃,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我教的上一届的一位学生,初二时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可是到初三时的一次学科竞赛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落在了别人的后面,一段时间后这位同学闷闷不乐,三天两头请假,我发现后,便找他谈心,得知面对这次竞赛失利,该生思想包袱很重,竟有自杀的念头,让我大吃一惊,于是我及时与他家长联系,取得他家长对这件事的关注和对孩子的关爱。后来在我的多次引导下,分析了他这次失败原因,化解了学生心里的疙瘩。花季少年心中充满了激情与幻想,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和失望,如果得不到抚慰和排解,往往会发生意外。因此,在挫折面前,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莫为失败找理由,当为成功寻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自卑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从不同的途径获得了多种多样的信息,这些有益或有害的信息,不可能不对他们的身心产生影响,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思想比较复杂,在他们当中经常出现消极、退缩、孤僻、缺乏社会责任感,遇到困难缺乏信心与勇气,心理脆弱,不能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教育等心理,有的甚至自残、自杀、违法犯罪。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已成为当前教师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就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指导与教育。采用一些沟通的方式,在尊重学生人格,爱护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逐渐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例如:对一些心理脆弱,消极退缩的学生,教师要有意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做好,然后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一些孤僻的学生,要多与他们接触,坦率地与他们交流,还可安排活泼好动的或他们信任的、谈得来的、彼此思想能产生共鸣的同学坐在一起,互相影响。对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要从家庭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引导,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人公意识;对那些不能正确对待教师批评教育的学生,教师要冷静对待,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或用命令的口气责斥,要多用“希望你”“建议你”等词语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正确的是非观等等。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心理多方面关注、多引导,才能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全面健康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育人这项工作虽然平凡,但责任重大,处处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师只有植根于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