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娟娟
2001年,湖南省株州市二中语文教师尹健庭“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话题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笔者无意于讨论其观点正确与否。但一名人民教师在课堂上公开地把这种纯属以“自我实用主义”为中心的读书欲望作为崇高的理想宣传给学生,显然不妥。不管尹老师有多么率真,但有一点他做得很不够:即他在教学中不懂得“藏私”,所以导致其不够“敬业”。
在这个充满竞争个性张扬的时代里,“藏私”相当重要,尤其是人民教师。也许你很羡慕李后主“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洒脱,但在学生面前你得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也许你会因某位学生家长的无理要求愤懑不已,但在学生面前你不应该发牢骚。毕竟你的职业是教师,你工作的环境不属于个人拥有的场所。当你将私人感情和欲望无所忌惮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你的师道尊严又体现在哪里呢?有些教师喜欢借“分享私事”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这样的方式虽能体现民主,但因不懂得“藏私”,很容易误导学生。这不仅让人感觉你缺乏“敬业”精神。如何“藏私”?这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炼。
一、让情感闪烁理性之光
教师既要有说真话的胆量和勇气,更要有看清问题的胸襟和学识。客观事物是非真伪,不仅要靠“识”来辨别,更要靠“德”来取舍。中国传统的教育源于求善的精神,格物致知不是目的本身,其目的在于修身即道德的圆满。尽管现在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恢复了“言为心声”的本来面目,让教师的个性得以在课堂上飞扬,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学生面前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学生犹如一本时刻变化的书。读懂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在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在读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读教师,学生也会时时注意教师的言谈举止和爱好。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善于求真,更要在做真人上下工夫。从而以做人来促进教学,以教学来升华做人。让学生最终懂得做人必须站稳立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的道理。上面提到的尹老师如果能明确这些,那他的眼光肯定会放得更远、思考也会更深入,他那充满激情的话题也会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二、扫清思维中的灰尘
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郭卜乐先生有关“现代教师面临五大挑战”的言论让我感触颇深。他认为现代教师面临着师生恋、心理素质、师道尊严、知识权威、竞聘上岗等五大挑战。是啊,教师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必然要同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并在比较中寻找自己的坐標。在横向比较中,由于教师的地位还未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而比较的结果常常令教师产生困惑;从纵向看,终身献身教育的教师们与其它行业的人收入反差明显。
心理失衡,思想也就有了灰尘。主要表现有:社会批判意识的片面性,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不屑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范;过分看重自我价值,只强调社会对“我”的尊重和满足,却不讲自己对社会应贡献些什么。这些思维上的灰尘如不扫清,我们的教师就无法“敬业”。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只有教师具有反思能力,才不会让思想蒙上灰尘,才能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尊严和生命力。
三、让生命轻装上阵
教师生活在一个喧嚣的世界,难免负重多多。因此,要想拥有一个宽阔的胸襟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学会让生命轻装上阵。我很推崇江苏省南通市一中冯卫东老师“经验既是‘入世的凭证,也是‘入世的手杖”的观点。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定的经验,让他们学会“从无字句处读书”。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则更需要这样的经验,不然,他无以立世、立事和立“人”。
大凡在教育领域里有所成就、卓有建树的教师,他们的灵府之间也往往有一颗“出世”的童心在搏动。如苏霍姆林斯基等人,他们教育生涯中的每一串足迹都能证明这一点。加入到小学生队伍里去的陶行知,谁不认可他是一个“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者?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曾经说过:“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所以只有兼有“入世”经验和“出世”童心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不是消极,而是修养。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或者说在21世纪谁有资格做教师?我的观点是:要懂得“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