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重症患者临床干预探讨

2013-04-29 00:44:03吴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显著性重症意义

吴韶

【摘要】探讨药物乌司他丁(UTI)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重症患者临床干预作用。方法:85例SIRS重症患者随机分A(UTI治疗组n=43)组和B(非UTI治疗组n=42)组,分别测得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B(IL-1β)、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进行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记录2周内并发症及4周后的转归情况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二组组内比较TNF-α、ICAM-1,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二组组间比较TNF-α、IL-1β、ICAM-1,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TNF-α、ICAM-1,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内并发症及4周后转归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TI对SIRS重症患者免疫因子和粘附因子的炎性级联放大“瀑布效应”有终止作用,能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乌司他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APACHEⅡ评分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36-0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和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而细胞因子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I)是从人尿液中提取的广谱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它能调整重症患者细胞因子,我们在此探讨UTI对SIRS的细胞因子干预作用及预后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sIRS诊断要点: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确诊为SIRS: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频率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32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0.10,收集自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感染科重症病房收治符合条件的SIRS患者85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5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2.65±23.42)岁,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为(19.43±6.45)分,据入院次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3)为UTI治疗组,B组(n=42)为非UTI治疗组.二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俩组患者均给予针对原发病治疗及充分的抗感染、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A组入院确诊为SIRS患者即给予UTI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万/Kg/d溶于50ml生理盐水Q12h(2次/日),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1小时,疗程5~7d两组均在确诊治疗前及治疗后7d采外周血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记录2周内并发症如脓毒症、脓毒性休克、MODS等,及4周后的转归。均采用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标准试剂均由晶美公司提供,操作和结果计算均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应数据行t检验,组内数据应用方差分析行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比较二组患者血清TNF-α、ICAM一1水平降低明显P<0.01,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一1β水平降低P<0.05,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A、B二组患者血清TNF-α、IL-1B、ICAM-1水平比较P>0.0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二组患者血清TNF—α、ICAM-1水平比较A组较B组降低明显P<0.01,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一1β水平降低P<0.05,水平差異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二组患者在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相差不大,治疗后二组APACHEⅡ评分同组内比较P<0.05,表明病情得到缓解,二组间比较P<0.01,表明A组病情得到缓解程度明显优于B组,二组2周内并发症及4周后转归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B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在引起SIRS的炎症介质中,TNF-α、IL-1被认为关键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十分关键作用,研究表明,TNF-α对众多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有调节作用,能诱导单核一巨细胞系产生IL-1,激活中性粒细胞,产生级联放大“瀑布效应”;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使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受体表达增高,引起粘附分子ICAM-1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导致粘附,导致内皮细胞和凝血功能障碍,同时内皮素分泌增加,微血管收缩,机体氧代谢障碍,因而说ICAM-1参与机体损伤重要因子。UTI的Kunitz结构区域决定了其有水解酶抑制剂的活性,及稳定细胞膜,稳定溶酶膜的活性,作为水解酶抑制剂和细胞膜的稳定剂,能够同时抑制胰蛋白酶、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等多种水解酶的活性,因此UTI能减少细胞因子TNF-α、IL-1等的释放,终止级联放大“瀑布效应”,减少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CD11/CDl8、稳定溶酶体膜,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或防止机体损伤,保护患者脏器功能。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二组患者血清比较TNF-α、ICAM-1水平,A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B组,血清IL-1β水平比较降低幅度A组大于B组,表明对SIRS重症患者使用药物UTI进行干预,有利于调理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本研究显示,二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2周内并发症、4周后的转归结果比较,治疗后A组的APACHEⅡ评分比B组下降更明显,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4周后的死亡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统计学比较有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明对SIRS重症患者使用药物UTI进行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SIRS重症患者,通过药物UTI对其免疫因子和粘附因子的炎性级联放大“瀑布效应”干预作用,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有效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显著性重症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环球时报(2022-04-15)2022-04-15 17:15:38
有意义的一天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6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知识产权(2016年8期)2016-12-01 07:01:32
诗里有你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