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宇
本应肩挑背扛忙春耕的农民,现在在现代农业蔬菜基地里,操纵着叉车,把一筐筐萝卜搬进了停靠在村头的货柜车里。
“把土地包给业主种蔬菜,我家的收入翻了好几番。”62岁的吕世碧是一位普通农民,她把自家的2亩地租赁给外地业主规模种植无公害蔬菜,她到蔬菜基地上班,既收租金,又拿薪金。
据了解,像吕世碧这样的“双栖”农民,在蓬安有很多。这样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他们的种植模式。业主李丽琼驾驶着一辆拖拉机高兴地说,“我们不仅实施标准化种植,而且用拖拉机代替了笨重的牛车,洗菜机代替了双手,叉车代替了肩挑背扛,自耕农变成了种植园主和农业工人。”
要提高农业生产的装备,就必须实施农业工业化,彻底改变以人的体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用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来装备农业,是农业工业化的本质特征。从我国各地的情况看,农业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往往也越好。
农业工业化可以直接带动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受益的产业链条太短,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太低。比如稻米,农民直接销售稻谷或自己粗加工的稻米,价格低廉,效益不高,如果经过标准化的精米加工,再进入市场,每公斤可增值0.4至0.6元,效益非常可观。
农业工业化可以从本质上改变农业与其他各业长期分割的状态,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经营与发展。农业工业化条件下的农业已进步为工业式的农业,即以工业为主的各个产业与农业基本融为一体,相互作用,互相带动,合力运行,共同发展。 凌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