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轩
为深化“走转改”,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3月下旬以来,湖北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引导和推动全省新闻战线开展了“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进一步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代记录者、优秀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一封老新闻工作者的来信
3月22日,《湖北日报》刊发了“一封老新闻工作者的来信”。这位老新闻工作者在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媒体编辑记者对正面报道和建设成就宣传热情不高,认为缺乏新闻价值,但对负面新闻却兴趣十足,常常一拥而上;有的媒体对主旋律影视作品报道仅三言两语,对一些影视明星的风流韵事却连篇累牍;还有些媒体喜欢从互联网上‘扒新闻,导致经常出现虚假报道,严重影响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令他感到愕然的还有:“身边有的同行习惯以‘黄鹤楼上看翻船的心态看待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或者以‘无冕之王的口吻指责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有的同行,特别是青年同行甚至以‘打酱油的自称神圣的新闻工作岗位。”
刊发来信的同时,《湖北日报》配发了编者按,并以征文形式发动全省新闻工作者围绕“强化建设者主体意识”开展讨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封来信引发了全省新闻战线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深入思考。广大新闻工作者、高校新闻院系师生、机关干部以及社会各界群众踊跃参加征文活动。短短10天时间内,湖北日报连续刊发了7期共11篇来自社会各界的征文,有的谈体会、讲认识,有的说看法、提建议,有的摆观点、论思想,很快形成了“大讨论”的浓厚氛围。
一场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大讨论
一花引来百花开。《湖北日报》推出“我是建设者”大讨论专栏后,省直和武汉市各媒体积极响应,及时跟进,纷纷开辟专栏专题刊登讨论稿,并有意识地结合媒体特色拓展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湖北卫视不仅通过记者谈体会、说感言,还以记者的采访亲历和小故事,反映“建设者”的内涵和要求。湖北之声结合记者参与当前湖北省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工程的经历,展现记者“建设者”的风采。《长江商报》在设置专栏的同时,还通过评论版刊发“我是建设者”系列评论。荆楚网在东湖社区设置主题讨论帖,引导网民观点,形成评论声势。
全省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结合工作和学习实际,全面参与到“我是建设者”大讨论中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省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动员组织编辑记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央、湖北省委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围绕“建设者”角色、“建设性”要求,深入讨论,交流体会,撰写心得。各媒体坚持“开门讨论”的原则,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欢迎群众评判,接受群众监督。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新闻院系不仅发动师生参与讨论,还在一些课程中强化“建设者主体意识”和“建设性报道要求”等教学内容,并发挥科研优势,开展对新闻工作者是“建设者”和新闻媒体的“建设性”的研究。
一次因势利导的主题教育活动
“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各媒体开设专栏刊发稿件、采制报道,形成了浓厚的讨论学习氛围和强大的主流声音。有的记者写道:“新闻工作者不是无冕之王,只是千千万万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只有以社会主义事业主人翁的姿态深入基层百姓、深入火热实践,才能拿出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作品。”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说:“看到大讨论专栏的文章,我深切感受到了记者同志们敢于自我剖析的勇气和改进作风文风的决心。相信通过大讨论,作者与读者的心一定能贴得更近。”
一浪更逐一浪高。湖北省委宣传部、省记协认为,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新闻报道、新闻教育中突出问题很好的切入点,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再教育的极佳形式,是深化“走转改”活动的重大举措,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决定因势利导,将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将组织开展青年记者集中蹲点、“我是建设者”主题演讲比赛、优秀新闻工作者典型宣传、基层工作者与记者编辑系列座谈、新闻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多项主题活动,以此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和机制,巩固和放大讨论成效。同时,还将继续开展省直新闻媒体负责人与高校新闻院系教师“双向挂职”,引导高校新闻院系师生积极参与“走转改”和新闻实践,在大讨论的基础上汇编“我是建设者”案例,组织编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专辑。
(责任编辑:武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