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
第一次尝试,儿子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明白了孩子的画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要用心倾听。哪怕一副看不懂的画,只要孩子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那也是—种天分。
家里的墙上贴着一张“绘画小能手”的奖状。那是去年小小班老师奖励的。自从得了这张奖状后,儿子从此不拿画笔,提到画画就摇头。
“宝贝!你为什么不喜欢画画了?”
“妈妈,画画很不好玩,画画没意思。”
绝大部分孩子在幼儿阶段都喜爱涂涂画画,为什么儿子不喜欢呢?
我找出小小班学习的内容,发现那时老师教的主要是涂色,偌大一张纸,要涂得满满的。这对于2岁多的孩子来说是件辛苦、无趣而有压力的事,久而久之,儿子自己得出一个结论:画画太不好玩了。
看来,得到这张奖状的代价有些大了,它让儿子对绘画失去了信心。
一些朋友最近问我要不要让孩子去学画画,我说等等,再等等。对于绘画的启蒙教育,对于兴趣班,我很慎重,也很挑剔。我担心像那张奖状一样,让儿子失去对绘画的渴望与信心,那将得不偿失。
现在的兴趣班良莠不齐。好的师资凤毛麟角,不是说老师不专业,有的老师恰恰是太专业,而不懂得幼儿心理与发展状况。毕竟,幼儿阶段不是发展绘画技巧的时候,而是保护兴趣与想象力、创造力的时候。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长大以后如何保持艺术家的天分。”是的,我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天分。然而,自己对绘画一窍不通,如今儿子如此反感绘画。该如何帮助他找回以前的绘画天分呢々
思来想去,一个“玩”宇冒了出来。既然不愿意画,那就玩吧。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感受艺术,感受色彩与形状。我准备了小喷壶、颜料、画板,让儿子自己动手去喷画。在这个过程中,不给予指导,只负责提供材料。
小家伙很投入。喷画过程中,他告诉我在喷“树”,还指着一棵小点儿的“树”说:“妈妈,这是远处的树。”我惊讶,近大远小的知识何时已进入他的脑海,而且不知不觉地运用到了喷画中。
没有想到,第一次尝试,儿子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我明白了孩子的画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要用心倾听。哪怕一幅看不懂的画,只耍孩子能绘声绘色描述出来。那也是一种天分。
现在儿子每天回家都想玩“艺术”。你看,我用“玩”的方式,让宝贝重新拿起了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