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越
文字和语言一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有了通过书写来记载事情、传达与交流感情的必要,文字随着这种记事的实用性而产生。随着人们审美活动的发展,人们对装饰美的追求,呈现出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局面,文字的功能也从“叙述”向“表现”提升,文字作为一种装饰语言频繁出现在各个设计领域,从时装到广告等等,尤其在陶瓷艺术设计领域,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现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将文字对于陶瓷装饰所能起的特殊作用表达出来,使陶瓷设计的思路更加宽广。
一、衍生于符号的史前文字
最早出现的陶瓷文字,就集中体现在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2 0世纪3 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章丘县城子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有几个刻画符号。5 0年代以后刻绘符号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半山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以及东南沿海诸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上也不断发现。在其后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夏、商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刻画符号则更为丰富。史前刻绘符号在我国广大区域里的史前遗址和考古学的各个文化时期中相继出现,说明了它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有延续性的文化现象,这些史前符号在它的发展中,一部分进步的符号由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交流和社会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原因,总结提高、约定俗成,逐步演变为记录语言的文字。
史前刻绘符号作为文字装饰的美化开始萌芽,它使符号有了一个稳定的结构骨架,发展到后来逐渐演变为我国汉字最基本的造型特征。这一点说明了史前刻绘符号与成熟文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延续关系,并最终演化成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这样一种成熟的有着装饰美化性质的文字日趋进步,达到了发展的高峰。
二、文字演进的典型时期及其在陶瓷器皿上的表现
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离不开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汉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字,在笔法意境,经营位置等方面具备了其它装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审美艺术效果。汉字被利用到陶瓷装饰领域,与其它装饰手法相结合,发展成为陶瓷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
作为传统意义上最为直观的符号,文字常常被应用于许多艺术形式的表现中。文字与陶瓷装饰的联系源于古代陶文,陶文是指书写在陶器、砖瓦上的文字。这些文字在西安半坡遗址的彩陶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的陶器上均有出现。陶文的历史早于甲骨文一千多年,它是中国汉字的雏形。在简单的写意的陶文中,含有原始抒情文学因素。原始人通过在陶片上画意象符号来表达思想情感,这时的文字更趋向于实用性,随着原始装饰的萌芽和发展,文字逐步突破实用性圈子,发展成为一种装饰语言符号。陶文的出现奠定了文字在陶瓷装饰中的基础。
2、 文字统一之后的秦砖汉瓦
秦代的陶器上也多印有文字,以表示产地、工匠的籍贯和姓名,如“咸亭”、“蒲里”、“新中”等。秦代用篆书装饰文字,是工整对称的理智型写实风格。汉代的瓦当装饰中,除了动物纹、四神纹和卷云纹以外,大量的则是文字瓦当,许多反映当时统治者的意识和愿望,如“千秋万岁”、“汉并天下”、“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大吉祥富贵宜侯王”等。这些文字瓦当,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质朴醇厚,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字之美。
3、 唐代长沙窑文字装饰
自唐代开始,陶瓷装饰进入了陶瓷文字装饰时期,当时唐诗的盛行决定了它的发展趋势。文字以诗歌形式大量出现在陶瓷装饰领域,这不仅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打破了仅仅以图案和绘画来装饰陶瓷的旧模式,开拓了陶瓷装饰的新领域。唐代的长沙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长沙窑器大量采用文字作装饰,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一些哲学格言、民间谚语也在长沙窑产品中有出现,这些文字装饰通俗易懂,情满字里行间,书法也极具功力。
4、 宋代磁州窑文字装饰
宋代的磁州窑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间特色的瓷窑。磁州窑的釉下黑彩器上,还常见题写唐宋诗词及通俗诗句民谚作为装饰,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陶瓷在器面上题写文字的装饰形式,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在宋代民窑中别具一格,文字内容与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思想心态更广泛、更深刻地结合起来,使陶瓷文字与社会现实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元、明、清文字装饰特点
元代的陶瓷文字装饰向纵身发展,在讲究文学内容的同时,也讲究书法体式,把中国书法所讲究的笔法、章法淋漓尽致地反映在文学装饰上。明清的文字装饰在陶瓷工艺、书法艺术和文字艺术上相结合,形成了陶瓷文学装饰的形式清雅、简朴而内涵深刻的艺术之美。
三、文字在当代陶瓷装饰中的形态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信息时代,一个设计的时代,字体在现代陶瓷设计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传统陶瓷设计到现代陶瓷设计,文字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在现代的陶瓷设计中文字不仅要正确地传达信息,而且文字形成了其特色的形式、手法。
1、文字装饰引发的审美心理
人类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对中国的陶瓷装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陶瓷装饰的手法丰富多样,艺术创作的手法也丰富多样。装饰语言符号的手法虽各不尽同,但如何把汉字作为装饰语言符号应用到瓷艺中去,这需要艺术创作者有丰富的文学内涵,系统地掌握文字的书写规律,练好书法艺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熟练运用汉字所包容的点线面的结构关系,合理结合多种装饰手法与器皿造型的特征,创造出纹饰、釉色、造型三者珠连壁合的好作品。
文字在笔法意境,经营位置等方面具备了其它装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审美艺术效果,被广泛应用到陶瓷装饰领域,与其他装饰手法相结合,发展成为陶瓷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以鲜明的视觉性、图案化和节奏感在陶瓷器中反复出现,成为陶瓷作品中一些抢眼的“亮点”,从而也营造出一种整体的艺术氛围。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应该将精力全部投入在陶瓷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上,除了“土”与“火”所赋予陶瓷的“形”与“色”之外,各种能够给人以心理暗示的符号文字同样能够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2、文字装饰的基本类型
在陶瓷器中通过文字装饰的器型类型有很多,以下列举了几种装饰手法:①剔釉装饰:在当代陶瓷艺术中,黑釉剔花无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装饰手法,通常在各种陶瓷造型上外壁通体施黑褐釉,用刀具在器外壁剔除多余的釉层,形成黑褐色釉层字体,无釉处露出浅色胎质,强烈的反差使字体图案效果显得夸张、变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作为历史悠久的陶瓷制作方法之一,黑釉剔花在现代陶瓷设计中较同类其它陶瓷制品更多地被使用,颜色上的视觉冲击以及装饰方式上的独特使黑釉剔花给人以一般陶瓷制品所不同的现代感,可以很好地融进各种现代环境里,除了本身的颜色特征,环绕周身的符号文字无疑也给了黑釉剔花很好的陶瓷语言。将文字符号的装饰作用引入是黑釉剔花能成功地被广大消费群体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文字符号在通过合理的排列、变形后使整个陶瓷在颜色的素雅和内涵的丰富上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使陶瓷书法作品给人以洒脱的感觉。②刻画装饰:刻画装饰是用钨钢刀或金钢石刀镂在素胎上刻书画的又一种装饰手法,以刀代笔、以泥为汁,通过竹刀或铁刀在未烧的陶瓷坯体上刻划纹样,从釉中透出极富层次感的纹饰,其装饰手法被运用在很多器型上,其装饰语言特点,刻划纹样粗犷,刀法简练,刚劲有力,有意到笔不到的写意画意境,艺术品位很高。在很多器型装饰中直接以文字的形式来刻画装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乏这种刻画的装饰器物。③青花装饰:在陶瓷中,青花瓷无疑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它又称白地青花瓷器。人们喜欢把吉祥的纹样和俗语通过青花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在现代,艺术家们开始越来越注重装饰效果,不再单一的通过造型和构图来表达作品,使青花的造型魅力和文字符号的装饰效果结合在了一起,现代的造型手法加上古朴的传统文字装饰,同样能起到很强烈的视觉效果。④压印装饰:压印,是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段,在瓷胎未干时,用瓷土烧制成的阳文印模压成花纹,然后施釉烧成,是陶瓷印花技法之一。压印能大大缩短制作的时间且工序简便、快捷,而且整体统一,适合大批量生产,像瓦当、器物底部的落款标识等等,都可以用压印装饰来表现。
四、当代陶瓷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文字可以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可以是对图型的说明,起着与图形的互补作用,在当代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字已经远远越出了“说明”的概念,除了“传递信息”的功能之外,它还能起到视觉扩张的冲击力,而在不少的设计中,文字本身就是图型的情况常有发生,对字体功能最大值的利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手段与趋势。
文字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在现代的陶瓷设计中文字不仅要正确的传达信息,而且形成了其特色的形式、手法。艺术同源而互补,我们应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诸人以为善”而有所创新。时代的发展,市场需要我们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生产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我们在吸收传统的同时,不能忘记时代的要求。文字的装饰特色应当与其它艺术一样,处处与人们的生活时代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应该从汉字的题材内容,优美的艺术形式方面入手,充分选择多种装饰手法,创造出文字在陶瓷装饰中的新前景。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明君《历代文物装饰文字图鉴》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年版
3.周世荣《长沙窑瓷绘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版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