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依旧等
出来混,总是要讲故事的 美人依旧
看了几个挺火的电视节目,突然问顿悟了,敢情这玩意儿都是买一送一哪,不仅听唱歌看跳舞表现才艺展示梦想征婚找老公老婆,还捎带着听故事呢!
也是,如今这年头,中国又这么大个林子,能唱能跳能蹦趾的鸟人多了,是还得有一个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故事傍身,才能出来混。一般又以悲情、励志、积极、向上的故事最有市场,听起来最带劲,比光听人唱歌跳舞可带劲多了。
说实话,很多歌手在我眼里也就一群麦霸,唯独那些莫名其妙曲折离奇的故事,却刻骨铭心,深深地,深深地,不仅深深地印在我婶婶的脑海里,我叔叔的脑海里,我大姨妈二姨父的脑海里,还深深地印刻进了全国观众的脑海里。
你看电视台做得多成功啊,如果只是一个光溜溜的节目——唱歌的只唱歌,变魔术的只变魔术,找对象的只找对象,找工作的只找工作,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水至清则无鱼,啥都没有,能这么让人念念不忘,连嚼好几天舌头,收视率一路飙升吗?
所以,在中国的电视屏幕里,充斥着各种故事,以及各种有故事的人。现在无论你卖什么才艺,你都必须附带着卖故事。于是乎,各种故事层出不穷如潮水一般涌来,各种讲故事的人纷纷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不知所云,又人云亦云,使人昏昏,又似乎使人昭昭,大致都是在叙述自己的奋斗史、血泪史、努力进取史,表现自己的爱心、孝心、友情、亲情……
不仅演艺圈,普通人也是如此。听闻某些特殊场所的夜店老板,训练那些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员工时,也常常和大学导师传授“如何写小说”一样,让她们编故事。一般都会教她们说,家里穷,妈咪下岗啦,爹地得绝症啦,有一窝弟弟妹妹要上学啦,所以不得不出来挣钱养家云云。
据说很多大豪客都相信——我觉得他们也应该选择相信,因为只有相信了,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行为添上一抹慈善的色彩。
因此,活在这年头,没有一个好故事傍身,你还怎么出来行走江湖?出来混,总是要讲故事的,故事好不好,这事儿很重要。
怪不得以前凤姐说,她最爱看的书就是《故事会》,可见我们这些国人可真爱听故事,也特爱编故事。
像歌里唱的,“故事里的事,说是也是,是也不是……”其实,到底“是不是”已经不重要了。反正大家在共同或者互相消费彼此的“中国好故事”,互为作者,也互为听众,或许两假相逢必有一真也说不定呢。
当然,这已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记者VS明星:中国式英语奇葩屈出不穷 钱心心
3月26日的《朝闻天下》中,播出一段央视记者采访赞比亚发展署总监安德鲁的新闻——这段一分多钟的视频,瞬间在微博掀起一鼓“热浪”。原因无它,实在是记者的中国方言式英语让网友们大感“亲切”,都说“这味道好熟悉”,就像自己在英语课本上用汉语拼音标注发音,然后照着背诵似的。
除了发音不标准外,记者提的第二个问题:“How do you see China'sdevelopment in recently years?(你怎么看待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也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点。按照标准的语法,记者应该这样问:“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a's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Howdo you see”明显是“你怎么看”的中文直译,大有“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风范。
英语特好的同学看到这段视频就哀叹:“这样的水平也能进央视啊?”而英语不好的同学却在一夜之间找到自信心:“原来我的英语也没那么差嘛!”还有人打趣,直接套用广告词:“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口语了!”
更有人呼唤起黄晓明:“教主,快把你的人马收走,这货绝对是‘闹太套(黄晓明在演唱《One World One Dream》时,由于对not at all的发音酷似“闹太套”而遭网友调侃)教里的分舵舵主,经此一役贵教名气更盛,建议提拔此人为左右护法!”
央视记者的奇葩英语,让黄晓明大为郁闷:“本来我的‘闹太套都快被遗忘了,你这么一闹,观众们又把我给揪出来了!真真躺着都中枪!”
当然,也有“善良”者,跳出来批评大伙不该嘲笑记者,说,英语毕竟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犯错误、发错音是正常的。同样拿了黄晓明做例,言下之意:明星错得,记者为什么错不得?
想那明星,属于娱乐圈——既然是娱乐,大伙挑其英语语法、发音的毛病,挑完笑笑也就过去了。可作为新闻记者,怎么可能和娱乐明星一样放任自己犯错?身为记者,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央视记者,出去做采访,却不预先做好“功课”,搞得在镜头前贻笑大方,还真的让人无语。如果你英文不太灵光,那更应该将自己要提问的问题预先整理翻译正确(通讯这么发达,自己不会好歹总能找到个会的朋友帮忙吧?)
有些人,是知耻而后勇,这种人还有救;若果是连耻都不知,非要强词夺理死抗到底,那实在是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