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画面空间和整体感的再认识

2013-04-29 20:07邓琪颖
美术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实体物体空间

邓琪颖

当17世纪的西方艺术家们开始掌握透视知识后,便逐渐出现了具有纵深感的画面,我们的视觉得以不断前进。中国艺术家在营造国画的情境空间时,采用散点透视和空间留白的“虚”处理,体现了国人认识和表现空间的方式偏向意象和平面。在国内美术专业教学中普遍认为具有扎实的实体塑造能力就等同于具有扎实基本功,导致我们只注重研究实体,把空间视为实体的附属,缺乏对空间广泛的、科学的探索。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学习使笔者逐步意识到画面空间训练和画面整体表现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该学院教学理念和训练方式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一、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素描写生教学的启示

空间意识与画面构成息息相关,“画面的相对独立性是由绘画各基本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而其中的关键正在于空间意识,空间意识是组合画面的核心,只有用空间意识去感受画面、经营画面,将自然中实体与空间的关系转换成画面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的有机组合……”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在严谨有序的素描教学中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体描述和空间整体意识的问题:

1、善于构造有实体的实际空间

构造有实体的实际空间是指把模特或是静物等实体放置在具体的空间里,形成有美感的关系。布置有实体的空间是严肃而漫长的过程,工作室全体教师会共同针对每个局部反复的商量和实验,以期让所有因素看起来都达到完美。在军事题材工作室,师生们还会专门设计搭建室内环境,给模特穿上特制的服装,制造出故事场景。精心构造的这些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观察的范围和内容。

2、注重材料的运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学院的学生同样秉承严谨的行事作风,素描纸必须裱在画板上,花上半个月或一个月深入仔细地完成一幅作业。学生喜欢尝试各种材料,在一幅画里会同时使用几种材料和工具。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一种类似色粉棒的材料,这种材料有从浅至深的棕色,使用工序较复杂,先要削成粉末,再用布块沾上粉末,在纸面定出基本形,刷出大面积的黑白灰关系,同时依靠软橡皮、炭笔和直尺等工具刻画细节。此材料的特性是纸面附着力强,颗粒很细,无经验的人使用会让画面泛糊,难以修改,但它能适应长期塑造的要求,并能制造出极其细腻和丰富的素描空间效果。

3、合理利用多种因素构造理想空间效果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写生教学,培养学生们如何主动利用各种因素塑造出理想的空间效果。

利用光线与投影。光线在空间里是有距离的,不同距离的物体受光程度不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受光程度也不同,物体越多,关系越复杂。首先得确定光源方向,通过大块面的归纳,形成一个基本的、明确的受光层次,有时还需夸大这种层次关系,然后在大关系里分化出小关系。这种光影关系不单指实体本身,而是指整个包含有实体在内的环境空间。投影也很关键,它体现了一个物体与四周相关物体的连接,其本身具有形状透视与明暗变化,需要结合物体共同完成。

利用线条或形状的透视。在古典绘画大师维米尔的作品《音乐课》中,展示的室内场景集中体现了线与形在空间中的递进,“这种急转直下的缩减是由接近的观测点产生的,它总是要加强纵深的运动。在地面图案上的外观也有同样的效果。”,委拉斯凯支把《纺纱女》里居于前景人物的体积画得明显大于更远距离的人物,根据视觉对体积的逻辑认知从而产生空间错觉。

要正确表现现实中的物体透视,并非直接用尺子衡量就能获取,因为在画面上还会产生新的透视。此外,相关物体各自产生透视后还要互相保持正确的关系,建立起这些联系才能构建出画面的透视空间。

利用形状的重叠和明暗的衬托。对于“某些画家来说,创造空间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互相重叠着的事物组成连续性系列。这个系列,就像一层层台阶一样,引导着眼睛从最前面看到最后面。”如果前后形体再加以明暗映衬,更能制造出符合视觉同时对比的空间关系,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深谙此道,“被用做对比衬托的光和影增强了塑形的幻觉,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而且达·芬奇特别要求应当注意把亮的形状放在暗处或把暗的形状放到亮处。”

利用清晰与模糊的对比。明确前景物体的形体,加强它自身对比关系,同时减弱远处的物体自身对比和刻画力度,有意引导视觉焦点顺序。处于前景的物体并非都是实体,如果持有实体就是画面主要描述对象的固定思维模式,将会影响眼睛对实际空间的正确分析和表现。

二、对画面整体感的再认识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很好地贯彻了从组织空间到观察空间再到营造空间的这一过程。写生教学的同时还结合课外的创作辅导,鼓励学生开拓生活中的空间,收集资料,并以空间为切入点抽取出多种艺术因素,无论是构筑自然的对象或是建立一种异于自然世界的对象,都能创作出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画面空间。

画面空间感的培养最终还是为了培养画面整体感。对于画面整体感的探讨,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强调画面的语汇次序。此观点认为画面不要把每个局部都描述得很细致,避免刻画的着力点不对。提倡整理出最重要的表现角度和清晰的布局,形成描述的最大张力。另一种观点是强调画面整体的概括。格式塔学派声称,“视觉过程中在大脑皮质中起作用的电力,正是这些电力有走向简单和平衡的趋势,使我们的知觉仿佛总是偏重于几何学的简单和凝聚。”以此推断出:一幅画的整体感来源于视觉上的简化,单纯的色彩和形式。

但相应的,这些观点会产生两个误区,一是过分明确画面的主体和非主体的次序,导致关系脱节。在笔者数年的专业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实体塑造能力强,但主动组建画面的能力弱,画面构图一般只考虑实体,背景放空,即使有背景,实体与背景结合得也较勉强生硬。二是只停留于画面整体关系,没有深入细节刻画,受整体关系的阻碍,有能力但不敢深入,或是借保留整体关系的幌子,其实无法深入,掩盖自身造型能力的欠缺。

因此,真正优质的画面整体感应该是,在所有细节都照顾到的基础上还能保持整体关系的明朗,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俄罗斯绘画以巡回画派最为闻名,其中伊里亞·叶菲莫维奇·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大型历史场景画极好的诠释了画家对画面整体的把握。“苏里科夫的历史画,表现技巧高超,人物形象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革新了历史画的面貌。”苏里科夫在《近卫军临行的早晨》这幅作品中,对画面中每个人物的表情服饰,甚至对远处红场上瓦西里大教堂的描绘都不遗余力,如果把每个人物单独放大来欣赏,像独立的肖像画,由于精心设计了构图,人物生动有序,主题鲜明,组合在一起时,画面层次和现场感很强。

如今俄罗斯美术仍坚守着具象写实的阵地,因为俄罗斯人善于从生活土壤中挖掘带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样式。俄罗斯艺术质朴的风格和平民化的主题容易为世界广大群众所接受,它的艺术地位不容动摇。

参考文献:

1 徐刚,谈油画教学中空间意识的培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2009,(5)

2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M]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 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奚静之,俄罗斯和东欧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实体物体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