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超
一、首饰是情感的承载体
在远古时期首饰就具有情感的承载体这一功能。在古代,有作为图腾崇拜、驱邪祈福等仪式中的重要道具而存在的首饰,也有作为信物存在的首饰……,这些都传达了当时受众的精神寄托。
在远古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人类就已经把首饰作为与神明等超自然力量的沟通工具。古埃及通过首饰上的圣甲虫图案达到与太阳神联系的目的。从古罗马人开始到现代,人们一直将戒指作为订婚的信物。中国古代的“玉”文化把玉和君子的品德联系在一起,更是反映了首饰作为思想情感的载体作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首饰一直起着情感寄托的重要作用,寄托着佩戴者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设计师可以利用首饰的这种情感的承载体功能,加入对人文的关怀,从而引导佩戴者的精神追求走向理想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设计师设计制作的首饰产品也因为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情感变得更加有内涵和吸引力。
二、“平和”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最主要的代表就是儒释道。本人以为,儒家的中庸之道,老庄学说对人与自然交融合一的原初之美的赞同,佛学提出的万法皆空和自性清净的智慧,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平和的人文精神。
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说无不体现出对平和的重视。
庄学主张“游”,而“游”的基本条件是“无用”和“和”。庄学里面“无用”在艺术中的极致体现的是:人在沉浸艺术境界中时应该一切皆忘,从而得到精神的自由和解放。然而,仅仅是通过“无用”,完全逃避于社会的约束,孤立逃避俗世,未免太过于消极。庄子因而用“和”来限制“游”,即和谐、统一,包容一切。在特异和矛盾之中寻求统一的“和”,是庄学的“游”的条件。
中国禅宗佛教主张随缘自在,不计较和执着于任何事物的得失,内心清净、平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圆满快乐。
本人曾经尝试主要把平和、寂静的中国传统美学意境,融入首饰艺术设计,试图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之下人们精神上的慰藉,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三、在现代首饰设计实践中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
1、首饰设计材质的平和之美
对于中国传统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在儒、道、佛中分别有不同的见解,但是都体现了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现今的国内的首饰设计师偶尔也会抛弃采用象征财富、地位、特权的钻石、名贵珍珠、红宝石、蓝宝石等精雕细琢、光彩夺目的昂贵材料,尝试使用木头、水泥、廉价天然未经雕琢的普通石头等天然素朴的材料来表达首饰设计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贴近生活的平和之美。
本人也曾经尝试使用乌木、未经抛光白银等价格相对低廉的材料做过一些实验,试图从中寻找和感悟生命的无生无灭、坦然寂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乌木由于其埋于地底历经千年而不腐烂的特性,故而人们在通常情况下认为它们具有驱邪纳福的灵性,这也是这种材质具有的一种精神寄托功能。本人在这系列设计中试图用经过抛光打磨以后的乌木温润、柔和、光滑如玉的质地表达内心的平和与寂静(如图所示)。本人以为在这系列设计中未经抛光的白银也许无法通过发出闪耀的光华夺人视线,但这种柔和、内敛、如软玉的质地或许更能表达乌木经过千年历练之后的品质。
本人以为强调设计师的艺术观念和情感,重视对非贵金属等陌生、质朴材料的领域探索的首饰作品,与卡地亚(Cartier)、蒂凡尼(Tiffany)等老品牌的精雕细琢的贵重材料制作的首饰产品可以形成强烈对比,同时占领着各自的市场,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态度。质朴、素净的材料有时可以更好的表达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崇尚的回归自然的平和、清净、坦然和包容,让受众的精神从俗世中得到超脱。
2、首饰设计形状的平和之美
现代一些首饰设计师偶尔也会抛弃过于矫饰、繁复的图形,更注重首饰的自然形态,满足忙碌紧张的人们向往的平和、寂静。对待每一个首饰材料,尽量在保持它们原本的形状基础上再创造,可以使它们的形状看起来更加轻松、随意。也许我们收集的材料形状残缺不全、纹理有着许多瑕疵,但是如果能够包容这些残缺不圆满,或许才能得到圆满。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禅的智慧。残缺有瑕疵的形状是自然的本真,我们在首饰设计时不妨在形状上接受它们,随顺它们。这种对自然形态的随顺也体现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宗佛教的智慧。
在过去的首饰设计实践中,本人曾对白银、铜、珐琅、乌木、树脂、未经打磨抛光的琥珀等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做过一些形状上的实验。在制作过程中让金属呈现出偶然性的动态有时可以使金属在视觉上给人以柔软的质感,同时也可以使造型更加活泼,传达一种禅宗佛教对瞬间、当下的感悟。手工雕蜡时利用蜡流淌的特性创造出如流水般的自然造型,可以使金属材质的首饰质感变得含蓄温和。粗糙的木头雕刻成圆润的造型再经过打磨抛光也可以是一颗质朴的宝石。下图是本人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首饰。
3、首饰设计师心态的平和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首先重视自身内在精神的修养、熏陶。庄学注重虚静恬淡之心,认为若能万虑消沉,则能使精神得到净化也得到大自由,才能更好地把需要创作的对象融于心中,从而表达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禅宗文化常言放下执着,要让六根清净,不要为世间万法所迷惑而得不到自在。本人以为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内心平和的表现。
本人以为,我们创作本土特点的首饰作品时,不妨清理干净对材质贵贱之分的主观意识。设计师不以传统的高低贵贱的分别之心对待首饰设计的材质,而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样材质,对材料的选择面也会更加宽广,或许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通过材料表达设计理念。本人以为中国首饰设计师在这种心态下设计出来的首饰作品不仅能更好的体现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中君子般儒雅平和的特点,同时还能使作品具有现代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所需要的人文关怀。
小结
本人以为不少国内首饰品牌已经意识到了民族文化传承在首饰设计中的重要性,但是多数只是停留在研究中国古代首饰的图形和相关工艺的表面研究,缺乏对传统首饰设计精神的拓展和开发,缺乏对未来首饰设计理念的思考,从而导致了设计内涵的缺失。我国的现代首饰设计师在学习西方现代首饰设计的同時,更应该植根于本土文化的根基,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首饰精神文化。本人以为这些首饰设计或许工艺精湛、材质贵重,但是因为缺乏对设计的内在情感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探索,忽略艺术的人性化,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作品显得有些单调、空洞和冷漠。把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文化用于首饰设计作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佩戴者精神寄托的需要,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勋,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黄河涛,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M],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