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胜瑜
“我一心一意爱你。”罗曼·罗兰说。
“我温柔地爱你。”玛维达·封·梅森堡说。
这两句话,他们向对方说过不止一万次。虽谈不上电光石火,但他们彼此语气里的炽热,胜过世上所有热恋中的男女。“我一心一意爱你”,简单的欲念从他的心涧溢出;“我温柔地爱你”,恍若人间呓语,她对他呢喃不休。他们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罗曼·罗兰才23岁,梅森堡已经73岁了。23岁的罗曼·罗兰唤73岁的梅森堡“亲爱的小姐”,梅森堡叫罗曼·罗兰“我亲爱的朋友”。
《浮士德》里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前进!”就这样,穿越50年的隔阂,梅森堡成了引导罗曼·罗兰前进的永恒的女性。
年近八十,梅森堡依然是罗曼·罗兰眼中的女孩。梅森堡历尽沧桑,却保有一颗无比年轻无比活泼的心,所以,罗曼·罗兰由衷地唤她“亲爱的小姐”。而那个年少的法国青年却有着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歌德式的深沉和深邃。在同龄人中,或许没有人可以和他平视交谈,唯有梅森堡—一个德国贵妇,她用多舛的人生经验和宁静的长者智慧,征服了这颗孤傲冷寂的心。那时的罗曼·罗兰刚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被派往法兰西考古学院进修。他不服命运,向往专业从事文学创作,却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没有经济自立能力的他彷徨而又苦闷。他对梅森堡说:“我过的是从早忙到晚的生活,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我想做的一切,却有时间感到厌倦。我钻研历史、音乐、文学和小说,我为了千百件小小的牵挂耗费心思,我还得听别人说数不清的滥调……”这般“愤青”式的抱怨太常见了,相信所有家里有个大小伙子的母亲或许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天下哪有儿子不向仁慈的母亲撒气的呢?
深入的交往通常都是从诉说苦闷开始的。是的,罗曼·罗兰与梅森堡的友谊正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的开端完全不像是天才与贵妇高山流水式的知音相逢,反而有些平庸和俗套。其不同在于,在他们两人中间,还有音乐、绘画、文学等许多人间烟火外的话题,许多光辉甚至伟大的名字在两人的唇间排队甘作桥梁。于是,他们晚上常在一起消磨时光,先谛听巴赫亲切而深邃的独白,尔后亲密地絮谈,彼此取暖。幸福的时光,有时候只有一个小时,有时候会更长些。
青藤和老树,目光如麻绳交织着捆扎彼此亲近的躯体,言语如灯光照耀渗进对方欢愉的心灵,年轻和不年轻的两个生命蓬蓬勃勃地生长出许多新的枝丫。沉闷或灰暗的生活因此而重现盎然,一老一少由此温柔地沉溺。
1890年,罗曼·罗兰刚写过莫扎特札记,还没有写出《贝多芬传》和《约翰·克利斯朵夫》。但是,哪怕罗曼·罗兰沉默着,梅森堡也能看见他身上性灵的光芒,她如矩的目光探视到眼前的孩子“正挟着辉煌的自由与丰满的气魄奔腾泛滥”。她眼看着她亲爱的朋友在波浪中一次次地挣扎,唯恐他会沉没于世俗和平庸的漩涡里,破坏这属于他和她的欢乐。她慈祥地伸出满是绉褶的手,欲望托举他向前、向前……
发现和引领一个天才艺术家!这是梅森堡强过天下母亲诞生婴儿的油然而生的责任。她无法压抑心中的兴奋,也不愿刻意掩藏脸上丝丝的幸福光芒,她对罗曼·罗兰说:“至于你的艺术,我对它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我比你对它更有信心。”她甚至预言:“假如有一天你的名字列入了法兰西伟大的名字中间,你将记起一个友人,她在你出发完成使命的黎明时向你致敬,并且守护了你的精神权利。”所以,当她从信中知道罗曼·罗兰已经结束了对贝多芬生平和遗文的研究时,她马上回信道:“我所爱的亲爱的朋友,我真高兴,因为你的小舟又在扬起满帆,驶向健全的活力充沛的事业了。”
罗曼·罗兰很多时候都走在路上。他随时写信告诉梅森堡罗马的雨景、威尼斯的绮丽,有时也会唠叨“因为大风暴,我在卡波里成为俘虏”,她则写信建议他到尼斯的墓园去看一下赫尔岑的墓和他的铜像,还告诉他可以在沙莱诺、陶密那、柏莱摩收到她的来信,因为她知道,她的信能带给他一直向前的力量。他在翡冷翠和她谈论葛朗达玉和米开朗琪罗,在《蒙娜丽莎》名画前与她讨论达·芬奇—他和她的每一封信、每一次交谈,打开的都是一扇深幽的艺术之窗,而这样棋逢对手的两人世界,也因此绚烂无比。年老的梅森堡人蜷缩在某个角落,心却始终和他相伴相随,她是他最为贴心最为专业的向导。那些她早先走过的路、看过的精彩和不精彩的风景,在他脚步刚刚抵达的时候,她的心早已恭候多时。白纸黑字,她对他说:“我的心和我的思想同你在一起,它们将拥抱你,不管我能不能见到你。”她还不忘告诫他:“我不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我能预见你将来会碰到某些险阻,可是斗争比安静而舒服的庸碌生活对你更有益。”
梅森堡喜欢和罗曼·罗兰四目相对的每时每刻,年轻小伙的倾向、感情、智慧和兴味跟她的内心是那么的吻合!她长久地凝视他,如同雕塑家看着眼前的顽石,总想要从中看出理想的人物,她要全心全意地去帮助“发掘”眼皮底下的年轻人!她看他的眼神甚至有些“心急”,毕竟,她已74岁了。她经常会想到自己“死”的时候,她仍没能感召年轻人创造出不朽的作品来。她坦言道:“我早就应该在自己的生命里完成这任务,但是,我没有做到。我把这任务传给你,你有更完美的条件去实现这目标。当我死去的时候,我将欣慰地知道,有一个血液纯净的理想主义者,他将向全世界宣称:“除了这些注重物质利益的人所讲的道理之外,生命还有别的意义。”许多年,梅森堡都在心里梦想着要是有了一个称心的理想的儿子自己会怎样,现在,她亲爱的孩子就在跟前,她总是想多照顾他一些,并以此为自己创造一种美好的生活。”
梅森堡是罗曼·罗兰的“第二母亲”。罗曼·罗兰的母亲养育了他的肉身,而这个漂泊到异国他乡的女人,则喂养了他的精神。她让他真正成长和成熟起来,他回报她的,是分离时他随时随地挥笔写就的长短不一的一页页信笺(有时哪怕一小时后就要相见),是相处时他十指间弹奏的渗入了性灵的让她迷醉的一段段旋律。她对他和自己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显然心有责怨,好在,他写给她的信总能让她感到神清气爽,每一样影响他的、感动他的、让他思索的事情都让她兴致盎然,她要是有一天没有她亲爱的孩子的讯息,就会觉得自己很可怜。
因为爱,所以矛盾;因为爱,所以冲突。天才常常会生小孩子气,而贵妇,也总是会滋生颇多敏感和幽怨。罗曼·罗兰因为一段时间不能稳定地工作,情绪极不稳定,以至于开始消沉,他很想睡一个月:“呵,给我一个月的安静吧!没有艺术、音乐、思索、博物馆和大自然的一个月!”然而,梅森堡担心的远不止罗曼·罗兰耍小脾气时的消沉。更令她纠结的是他心中的秘密:他在她家里邂逅的意大利女郎成了他初恋的对象!她敏感地发现他被某种骚乱的心情纠缠着,于是直白地告诉他:“我一生中没有同很多初交的人保持和你那样密切的友谊,可一旦发生了那种友谊,就仿佛变成了我生命的中的一部分。”她啜泣道:“我相信你不会做任何不义或不忠实的事情—但回想起来,我实在丧失了跟你愉快的甘美的情趣—我在积极地思量怎样使你健康,而你却在搞狂热的事情—你懂了吧,就是这些使我深深地伤心了。”对此,罗曼·罗兰赶紧解释他为什么没有把隐密的情感告诉她:“假如你现在知道的秘密只涉及我一个人,那我就不会犹豫;但我觉得,即使你爱的女人不知道你在爱她,也不会允许你讲起这爱情,甚至对你最亲密的朋友也不可以。”就因年轻人这一句,老妇人便释然了,回信时溢满了欢喜:“现在我们之间一切都清楚了,什么都不能再分离我们,打扰我们了,因为我在心里把你带走,而我将留在你的心里。”
爱,难免会让人感觉到襟固。有时候,梅森堡因为“最温暖的友情都无能为力”而烦恼时,罗曼·罗兰也会反抗:“不要老是抱怨你难得看到我。我常写信给你。或许你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占有我大部分的性灵,比你和我一起在罗马时得到的更多。可是真的,我常通过别人的音乐而跟你无言地絮谈。”他告诉她,他在1890年8月和9月初写了《安皮度克里思》,构思了《奥西诺》,以此反驳她对他被激情延迟才华绽放的担心。她想为她准备一张书桌,让他在温暖的房间里写作,他却不同意,说:“这不可能。我在孤独时每天只能写几张,假如和你在一起,我甚至一行都写不成了。我得上你那儿去,看望你,还得跟你谈话,还想跟你再谈一会儿—那整个上午不会有五分钟写作的时间了。”你瞧,这多像一对小情人在拌嘴!更可爱的是,梅森堡竟然会在这样的时刻介绍雕刻家冯克·勃兰妲,说冯克·勃兰妲渴望认识他,以后冯克家会成为他寄托心灵的舒适的所在。她兴奋地在信中写道:“他们都是些天生的理想主义者,家里充满着一种温暖、可爱和诗意盎然的气氛。亲爱的朋友,我迫切地想在永别之前,给你在这人间的沙漠中发现一些绿洲。”
罗曼·罗兰注定是一个孤独者。他有太多的不喜欢:不喜欢那些早熟的孩子与没有经验的眼睛,不喜欢腐化的天真,不喜欢外表热闹其实空虚的画面,不喜欢过分表现强烈的感情或柔情的人,不喜欢虚伪、故作文雅,不喜欢挤眉弄眼—就像他自己所说,他愈跟别人在一起愈感到孤单。但是,他喜欢和梅森堡亲密地呆在一起,对她说:“我一心一意爱你。”这已经够了,因为,她的存在是对他最有力的拯救!
1915年,罗曼·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梅森堡这个女性的名字,也因此成了浩瀚星空里光辉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