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蓝天上的“红十字”

2013-04-29 00:44:03
解放军生活 2013年5期
关键词:红十字伤员医疗队

背着伞包去跳伞的医生

跳伞,是空降医疗队区别于其他野战医疗队的特有“名片”。空降医疗队员们对蓝天充满向往,可谁也没有想到,从白衣天使到蓝天舞者,竟是那样的艰辛与漫长。

伞兵中流传着一句话“三肿三消,才上云霄”,意思是说,在伞降地面训练中,只有双腿经受了从肿到消、从消到肿、再从肿到消的历练后,才有可能领取上飞机跳伞的通行证。地面离机姿势定型训练,要求跳伞员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膝盖弯曲成120度,身体向前倾斜,哈腰弓背缩脖,双手抱在胸前,一定就是半个小时,比站两个小时军姿还难受。

再苦再累,队员们也不说放弃。空降医疗队队长周军说,只要进入空降医疗队,不管男女老少,不论职务高低,人人必须会跳伞。自2000年空降医疗队抽组成立以来,已经连续11次组织新队员参加跳伞训练了。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蓝天上比比看……”说出这句话的,是一名不起眼的女兵,她叫杨颖洁,上士军衔,是空降医疗队的小护士,战友们都喜欢叫她“小洁”。当兵前,她非常崇拜军人,大学毕业后,她说服父母报名参军入伍来到了空降兵部队。

新兵训练三个月杨颖洁最活跃,这不,新兵集训还没结束,她就向新兵连连长申请,要去最艰苦的岗位挑战自己。2011年3月,当她听说空降医疗队要挑选新成员,迫不及待地第一个提出申请,可连长却提醒她:去了空降医疗队,可是要经常跳伞的哟!她坚定地回答:“怕死不当空降兵!我要当一个能够从天而降的护士!”这个敢于挑战自我的杨颖洁,凭着一股子巾帼不让须眉的冲劲,一次次从千米高空扑向蓝天,累计跳伞40多次,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具备全天候全地形跳伞能力的“空降型”护士了。

像杨颖洁这样的例子在空降医疗队中还有很多:“最老跳伞员”马平恩院长48岁仍身先士卒领着队员们跳伞、“跳伞女王”周凌云医师累计跳伞400多次……从院长到士兵,从男兵到女兵,空降医疗队人人能跳2种伞型、3种机型。

空降医疗队不仅仅满足于人人会跳伞这个层次,他们还根据未来空降作战的特点,加强了复杂气候条件下的跳伞训练。那次,空降医疗队组织正常跳伞训练,临近跳伞,原本云淡风轻的天气突然狂风大作,地面风达到12米/秒,风向指示带被吹成了一条直线。有的队员犹豫了:这种天气跳伞容易受伤,还是取消了吧。“打仗可不会择天气,外面是刀山火海也得跳!”空降医疗队队长周军的话铿锵有力。

狂风、大面积上升气流袭来,哪一项都是空降官兵跳伞的“沼泽地”。“跳!”队员们毫无惧色,一个接一个跃出机舱……要知道,大风天跳伞,空中容易出现两伞相插的险情;如果空中操纵,容易飘到着陆区域以外,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着陆后,降落伞难失效,容易造成拖拉……队员们凭着平时练就过硬的跳伞技能,沉着冷静地处置各种特情,全部安全着陆。这一跳,他们创下了空降医疗队大风天跳伞的纪录。

天上降下个救护所

一天清晨,鄂北某军用机场人头攒动,一场实兵实投实弹空降作战演练即将上演。等待登机的伞兵中,佩戴红十字袖标的空降医疗队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不仅和普通伞兵一样背着伞包,身上配挂的空投型医疗器械装具也格外显眼。在此次演练中,他们将担负空降支援师规模作战卫勤保障任务。

8时55分,目标空降区域上空出现多架某型轰炸机,轰炸机群向“蓝军”阵地周围“倾泻”炸弹。片刻间,地面烟雾弥漫,爆炸声此起彼伏。人们的目光还未从中抽回,这时从东南上空出现4架运输机,刹那间,全副武装的伞兵从天而降。“红军”将红旗插上“蓝军”阵地的同时,3架深绿色的“鹰”和一架白色飞机悄然在机场东南上空“抛”下一个个“小黑点”。原来,从4架飞机里空投的是佩带红“十”字袖标的空降医疗队队员和一批卫生物资。

着陆后,医疗队员迅速聚拢,收集空投下来的药品,心电图机、手术器械等卫生物资,他们随“红军”后方保障群空投的4台小型运输车风驰电掣般向指定地域开进。10分钟后,一个简易野战救护所在机场主跑道南端东侧拔地而起,分类后送、急救手术、危重急救护理、X线诊断、战救药材供应、卫勤作业指挥、远程会诊等野战救护一线展开……

战场救护能力的大小基本取决于空投医疗器械水平的高低。医疗器械空降空投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捆绑好了空投下去就行了,越精密的医疗器械对空投的要求越高。比如,供氧器在战场上有大用处,但携带充气钢瓶空运和空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制约了空降作战时氧气的携带和供给。

近年来,在现有装备空降空投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空降医疗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突出急需、补缺配套,不求数量、但求顶用为原则,加大了对战场战伤医疗救护亟需医疗器械空降空投核心问题的研究,油料、血液制品携带等空降空投难题先后取得了突破,自主研制空降救护器材10多件,大大提高了空降卫勤保障能力。

演习场上,硝烟滚滚、炮声阵阵,不时有伤员被送到野战救护所。

这是一名空降着陆时不慎骨折的“伤员”,医护人员对他进行腿部验伤分类,发现左大腿中段异常活动,诊断为左股骨干骨折,随即对他骨折处进行夹板固定。

这是一名头部炸伤当即昏迷的“伤员”,头部帽式包扎,有血迹。医护人员给他注射药液,但右侧瞳孔放大,对光反射迟钝,右下肢瘫痪,血压偏低,脉搏每分钟只有52次,诊断为左颅骨折、硬膜外血肿,当即送手术组抢救。

这是一名颅内血肿伤员,病情严重,生命垂危 ,护士长陈言迅速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通过军队内部网络,将伤员的具体病历、医学图像等资料传给“红军”总医院,请求总医院专家指导诊断。3分钟后,总医院有关专家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传回救护所,使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抢救……

垂直后送机上能救治

“101,101,两名重伤员生命体征正在消失,请速派直升机后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抢救!”一场实兵空降作战演练进行到收尾阶段,指挥部收到空降医疗队的求援信号。时间就是生命。迅即,一架医疗运输直升机降落在指定的位置,医护人员迅速将两名“重伤员”抬上飞机。直升机复又拔高,载着伤员飞飞向后方医院。连接呼吸机、针刺输液、心电监测……机舱内,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两名“重伤员”,控制病情恶化。不到半个小时,两名“重伤员”被送抵后方医院,由于抢救及时,顺利度过危险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远程打击和精确打击武器装备对空降兵的威胁和杀伤力越来越大,使未来空降作战参战官兵受重伤的几率成倍增长。如何将伤病员迅速安全地转移到后方医院实施救治,是形势任务发展赋予空降医疗队的一道新命题。近年来,随着运输直升机列装空降兵部队,垂直后送逐渐成为战场运送伤员的可行模式,但飞机在空中颠簸飞行,让医护人员不仅难以保持平衡,而且容易晕机呕吐,导致救护难度特别大。

困难面前,空降医疗队没有退缩,一场旨在提高机舱救治水平的岗位练兵活动随即展开。他们利用直升机飞行训练的机会,积极向上级请示,争取上飞机实践练习的机会,以一名院领导、医疗队各组组长和3名士官组成训练小组,摸索在机上开展救治的技巧和方法。结合实践得来的经验,他们制订新的训练计划,从简化程序入手,按分级、分层、分类的要求,狠抓单兵能力的训练,让医护人员每人结合自身所担负的职能制订训练计划,有效增强了训练的有效性针对性。陌生的任务和陌生的飞机,对空降医疗队的护理人员也是一大挑战。为了练就过硬的战场救护本领,护理人员也想尽了招数:飞机颠簸,空中做静脉穿刺难度很大,他们便设置颠簸环境,坐在飞驰的卡车车厢内,自己扎自己进行练习,体会在颠簸环境下进针的感觉和方法;互相对扎,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浅度。

在一次大型演习中,医疗队接到任务,对8名“伤员”进行重直后送。医疗队的队员深知这既是一次考核,又是一次机上救治技艺展示。十分钟后,两架医疗运输直升机降落在野战医疗所附近,医疗队员小心翼翼将这些“伤员”抬上飞机,送往“红军”后方医院进行治疗。飞机内噪音大,伤员听不清问话,怎么办?难题一个接一个。队员凌红灵机一动,在纸牌上写上“伤口痛”、“腹胀”等常见症状的询问牌。这样,不用说话,只要伤员用手指一指或者用眼神表示一下,凌红就知道他们哪里疼痛或者想干什么了……

虽然是演练,但气氛却和真实战场一样紧张。直到飞机平稳降落到地面,8名“伤员”被救护车接走,医护人员才松了口气,这次考验他们算是圆满完成了,也标志着空降医疗队具备了战时垂直后送能力。

猜你喜欢
红十字伤员医疗队
伤员呵护队
援非医疗队
金秋(2021年12期)2021-10-06 04:07:42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孙子研究(2020年2期)2021-01-13 06:29:40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4:38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11-25 04:06:23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3:01
激情燃烧的『红十字』(组诗)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4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遵义(2017年8期)2017-07-24 18:11:29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遵义(2017年6期)2017-07-18 11: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