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壮 郑海晨 刘聪欢 索俊峰 冯光成
摘要:当今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大规模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化进程正迅速地改变着城乡面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聚落正处于同质化的边缘,现存的大量遗存也有衰败之危。本文以临夏积石山县保安大墩村为例,通过对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等所隐含的传统原型语汇进行分析梳理,运用三维绘图软件的优势,将传统聚落特色建筑展现出来,把保安族传统聚落形态还原成一种符合人文精神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三维模型。在3D MAX软件中,借鉴那些正在消失的符号,形象地表现出建筑物的造型、外部场景与内部的装饰效果、材料质感等,能更直观的了解保安族的民族建筑特色。
关键词:临夏保安族;传统聚落;特色建筑;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055-04
1 立项背景及3D MAX软件的优势
1.1立项背景
当今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大规模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化进程正迅速地改变着城乡面貌,传统聚落正处于解体的边缘,现存的大量遗存也有衰败之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不应该丢弃前人千百年来营造家园的历史经验,而须记录、整理、借鉴那些正在消失的财富,领悟其聚落生成与基地整合等方面的深层内涵,推敲其中成功的特征。为了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使研究工作能有更直接的线索,2012年暑假期间课题组多次赴实地考察了历经沧桑的传统聚落,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素材。
1.23DMAx软件的优势
3D MAx是建筑工程及其各专业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是建设主管部门、设计院、建设单位等广为接受的软件。其形象逼真的建筑效果图为管理、设计等带来较好的空间效果。
充分运用三维绘图软件的优势,将传统聚落特色建筑展现出来,把保安族传统聚落形态还原成一种符合人文精神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三维模型,能更直观的了解保安族的民族建筑特色,也为日后少数民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大墩村简介
大墩村是保安族地区特色鲜明的村落,隶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位于甘肃西南部,东南与甘肃临夏市接壤,西与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省民和县隔河相望,具有“融合性”、“复合性”特点。(如图1)地势平坦,气候温煦,适合农业畜牧业发展,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其特有的传统村寨民居,独具特色,有“多元一体,和而不同”这样的特点,使这些地区的文化经久不衰、独树一帜。
2.1空间景观
大墩村坐落于积石山下,大河家镇以南,方圆数十里,一面临水,三面环山,整体布局西南高,东北低,距镇中心约三公里,出行较为便利。当地居民间“高墙连房”(如图2),村寨坐落于一起。数十里的村寨被一条条小巷穿插交错连在了一起。村寨中心建有一座清真寺,其周围的民居则围绕清真寺而建,清真寺是这一区域的中心,也是地标建筑,体现了信仰的向心力(如图4)。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筑墙围院,多为合院,院内种植果木花卉,开双扇木质大门。
2.2特色建筑
保安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保安族的传统建筑营建及装饰风格体现了以伊斯兰文化为本,以中国传统建造技术为用的原则。在当地,主要的建筑物除了民居之外,便是清真寺。民居一般为合院式院落,由堂屋,居室、沐浴室、灶房,圈舍组成,从整体来看,院落结构紧凑,设施齐全,整洁而宽敞(如图3);清真寺多采用中国式样的歇山大屋顶勾连搭形式,内部装饰雅洁、肃穆。不论是民居还是清真寺,在建筑的装饰装修上,严格按照宗教的要求进行,使建筑充满了伊斯兰情调。
对当地特色建筑的测绘,主要以清真寺为测绘中心,并在一定范围内对民居进行粗略的测量,最终在CAD中绘制成图(如图4)。
2.2.1清真寺
清真寺是聚居区的中心,是伊斯兰教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附近村民平日做礼拜的地方。早期清真寺的建筑简朴无华,主要由围墙圈成院落供礼拜,房顶供唤拜,再设一简单讲台供宣教即可。其后随着穆斯林建筑艺术的发展,结构严整、雄伟壮丽和带有装饰艺术的建筑群相继出现。布局合理,外形独具特色,宏伟大气,各种雕刻、彩绘十分精致。无论从外形还是内部陈设,处处都体现着宗教的神圣,从村民平日准时前来做礼拜,可以看出信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图5、9为CAD绘制的礼拜堂和邦克楼;图6、7、8、10为3DMAX软件效果图、线框图。
2.2.2传统民居
保安族民居以其因地制宜和独具匠心的营建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保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民居文化。保安族的传统民居总体布局可概括为“高墙连房”(如图2),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土平房。保安族在青海同仁和迁到甘肃积石山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般是整村连房密集居住,一家一院,平顶,高墙,墙体厚实,形成房连房、墙连墙的阵势。保安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墙用土夯筑,受传统居住习俗影响,庄窠墙较高,多在丈八左右。屋檐有出檐和挑檐之分,出檐房比挑檐房多一道檩柱,比较宽敞。正房坐北向南,一门两窗。一般北房为上房,俗称堂屋,三间或五间组成,规格有大五架、大七架等,有的饰以鹁鸽头、描檩花嵌等精美木雕,多“虎抱头”式,即中间的一间(或三间)从檐柱下隔为檐廊,两边出檐的地方建两个土炕。上房常由家中老人居住,堂屋中间置八仙桌子。保安人喜睡热炕,炕上多铺毛毡,炕墙周围装板、挂炕围,炕上要放炕柜和板箱,装衣服杂物。备有炕桌,供吃饭、喝茶、待客用。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反对偶像崇拜,房屋内部忌有人或动物形状的装饰,因此房内多贴字画,以挥洒自如的阿文对联和“克尔白图”最为常见。如今,仍可看到这种形制的民居,但大多已改变。保安族庭院较大,院内一般都辟有花园和菜地,种植果树、花卉和蔬菜。这不仅满足了家庭部分食用,也美化了庭院。保安族院落的大门大多高大素雅,单檐起瓦,檐下雕刻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大门多木制双扇门,立柱用青砖砌成,并饰以砖雕。
图11、12为3D MAx软件绘制堂屋效果图及线框图;图13为当地一百年古宅堂屋的总平面图;图15为西房内部陈设效果图。
2.3内部陈设
保安族的建筑宏伟大气,但内部陈设简单而富有特色。就所测绘的百年古宅而言,印象最深的是大门上的木雕,当然不只是大门,镂空的窗户,房檐等都有精致的木雕,但不比其大气。堂屋坐北朝南,是整个民居的主体,左右两边的房间称为东房和西房,拐角处设厨房和厕所置于两边,院子或闲置或种菜,进入大门一面是一个简单的车库,另一面则是羊圈。基本每个房间里都有土炕。根据辈分不同,保安族的居住也有一定的讲究。堂屋由家里的老人居住,一般有三间和五间的,中间常设为客厅,左右两边两个房子,房子布局简单,多的面积均为土炕,炕长三米有余,比普通北方的炕要大得多。炕囤也有精美的木雕,镂空地方的图案栩栩如生。堂屋相对简单,只是在客厅摆放常用的家具,如炕桌、木柜、冰箱等。东西房也是每个房间都置有土炕,常是由年轻人居住,建筑也显得不那么陈旧,不再有太多的木结构,房间的地面和墙壁都是砖混结构,但屋檐仍是保持原有那种出挑的木结构。
虚拟少数民族建筑模型,运用三维虚拟技术将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设计意念表现得酣畅淋漓,让人们不用亲赴实地就能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及简朴生活方式。逼真的三维模型充分的展示保安族的民族建筑特色以及当地村落的整体规划布局,也为日后少数民族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素材。
3 结语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是我国传统建筑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承载了太多的人文的东西,我们必须不断的领悟并运用于实际。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只注重到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而忽视甚至否定自身传统的少数民族建筑艺术,造成了在特有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上的断层。如今我们重拾这个话题,是要为当代特有少数民族建筑的弘扬做出我们这辈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或许,对于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建筑风格的研究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将会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传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