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娟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GATT/WTO多个回合的谈判,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贸易保护措施日益弱化。出于维护本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口号,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或借口,绿色壁垒正成为发达国家频频使用的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贸易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就屡遭绿色壁垒拦截,已成为农产品贸易的一大障碍。
近年来,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贸易冲突事件不断发生,农产品贸易壁垒日益成为新的贸易保护工具,农产品贸易领域的规则整合问题也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深受绿色壁垒的危害。鉴于此,针对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动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动因分析
(一)世贸组织有关文件为绿色壁垒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为了增进贸易自由化,减少各国基于本国利益而设置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国际环保公约和世贸组织颁布了一系列的绿色法律,如《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等,以确保国际贸易的公平与公正,防止各国政府凭借技术优势任意设限,人为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规则中的某些弹性条款对限制绿色壁垒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在某种程度上还为绿色壁垒的设置、滥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发达国家往往以人类健康和安全、维护动植物生命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为借口,制定许多苛刻、名目繁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
(二)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
绿色壁垒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人类科技和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由于全球公共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环保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环保措施纳人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其次,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农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要求,对产品加工的技术标准,甚至对动物的福利问题等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这些规则和标准的增长和改变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在短期内难以适应,从而限制了出口的增加。
(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自由贸易使贸易规则凌驾于环境保护政策之上,竞相降低环境标准以吸引投资的国际贸易模式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鼓吹设置苛刻的环境法规,以保护本国的环境。再者,发达国家在享受全球自由贸易带来的效益的同时,却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兑现其对发展中国家彻底开放市场,提供优惠的承诺,拒绝降低对本国农业的保护程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日本、韩国、欧盟这些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和地区纷纷以食品安全为由,采取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等办法,致使绿色壁垒的使用大大增加。
(四)农产品分散经营,缺乏协调统一
我国农户生产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形式进行的,这种小户型分散生产经营方式是造成我国农产品屡遭绿色壁垒的根本原因。由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以家庭为单位自主进行,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上缺乏协调统一,农药喷洒次数和数量不一致,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另外,农户分散经营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及时,而绿色壁垒正是以信息和技术的不对称为基础的,此外,目前我国在农业的信息搜索、整理、发布和反馈体系方面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从而导致在实际生产中盲目性大,风险高,解决问题的反应速度慢。
二、绿色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绿色壁垒增加了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难度
设置绿色壁垒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出台各类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名义上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所谓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而实际是为了有效限制别国商品的进入,保护本国进品竞争产业。
(二)绿色壁垒导致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减少,国际竞争力下降
加入世贸组织前,根据人们的普遍预期,在我国,作为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应有较大的国际比较优势,加入世贸组织会使农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从2002年的实际数据看,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化肥污染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遭拒收、扣留、停止进口的事件大大超过了历史同期,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前景。2002年初,欧盟停止从我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原因是从这些产品中检出残留抗生素;2002年2月,欧盟对中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从20世纪80年代的6种扩大到62种,农药最大残留量的标准提高了10~100倍。尽管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有成本低、价格廉的比较优势,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不升反降。
(三)绿色壁垒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
要跨越绿色壁垒,就必须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必须增加有关环境的检测、测试、认证等手续,从而发生一些额外支出,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另外,近年来,美、日、韩和欧盟等国和地区为了限制种植业产品进口,不仅扩大检验的种类和范围,还大幅度减低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凡超标产品一律不许进口。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一项,最高时检测指标有200多种,这些无疑会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降低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
三、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分析
中国应结合国情,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采取有力措施冲破绿色壁垒,使壁垒成为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
(一)要为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建立绿色壁垒信息库
各级政府应开展对重点国家的情报搜集和调研,建立绿色壁垒信息库,面对国外不断变化的绿色技术标准和各种绿色制度,按产品实行专门分工,不间断连续跟踪,以获取第一手情报材料,通过专门的渠道将信息及进传递给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政府决策部门,为其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做到知己知彼,以寻求突破绿色壁垒的策略。
2 建立微观主体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利益激励机制
国家可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框架下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条款,强化对绿色产业项目给予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农业保护、产业保险等优惠条件,对农业外贸企业的绿色农产品出口实施税收减免优惠与财政补贴等一系列绿色补贴政策。
(二)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建立农产品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首先,我国出口农产品应争取获得IS09000和IS014000认证,以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争取取得贸易方自定的一些认证要求,如美国水产品的HACCP认证,英国的BSI认证,德国的GS认证等。其次,积极推进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认证制度和贸易制度与国际接轨,为绿色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因此,应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和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此外,还应加强对世界产业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及标准趋势的长期跟踪和预测研究。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对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容量大的农产品技术领域的环境标准国际化研究,如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标准。再次,要加强管理,确保绿色农产品质量。加强对绿色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全程监督管理,加强对绿色产品区域内环境监测,防止环境恶化,损害绿色产品质量。
(三)科技兴农,实施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面对绿色壁垒的存在,科技兴农'技术创新至关重要。首先应重点加强现代生物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综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产品。全程监控高技术成果,加快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尽快改变我国这些领域技术落后、瓶颈制约因素突出的现状,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其次,要积极促进技术扩散、技术推广,重点建立一批无公害蔬菜、水果和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地源头控制,带动绿色特色农产品产业跳跃式发展。
(四)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实现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首先,农业应以市场为导向重视深层次加工,提高产品的档次,丰富产品的种类,以期获得社会资本的平均利润,实现规模效益。农业的产业化是生态农业的基础,而生态农业又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有利于突破绿色壁垒,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其次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烤烟等,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对于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应进行战略调整,在保持安全供给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生产,调整资源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布局。此外,要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制度,促进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