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
菜便利要想盈利,要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路子,同时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建立“中央厨房”,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最终整合全产业链。
卖菜难,买菜贵,是农民和市民一直面临的难题。
影响菜价的因素有很多:成本、产量、产地、气候、供求、中间环节、终端销售等。但问题的根源在于“最后一公里”,即从批发到零售市场,蔬菜价格出现猛增的现象。
正是这“最后一公里”,使原本菜农手中以几分钱低价卖出的蔬菜,到了市民手里,加价幅度往往超过了50%,甚至超过了300%。
为了解决“卖菜难、买菜贵”的难题,经过市场调研后,2012年下半年,路遂峰在郑州市区开了三家菜便利。菜便利蔬菜、水果、肉蛋、主食、粮油调味品等一应俱全。
开蔬菜社区便利店,路遂峰并不是第一人,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存在这种模式,单在郑州市场上,毛庄绿园等社区蔬菜便利店也已经运营了有两年。
但面对高额的房租和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这些平价菜店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关门的消息也不断传来,这些都让路遂峰重新审视这一销售模式。
经过不断的论证,他得出结论:菜便利要想盈利,要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路子,同时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建立“中央厨房”,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最终整合全产业链。
菜里的商机
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经一路丰产路口的一家菜便利店,虽然已经是正午时分,店里依然熙熙攘攘。
陈列柜上,蔬菜和水果码得很整齐,部分蔬菜、水果包装后放在精品区,蔬菜的价格都清晰地标在上方的板子上。
除此之外,肉蛋、主食、粮油调味品等厨房食品都可以在菜便利找到,市民可以在这里实现“一站式”购物。
距离这家菜便利不远的地方,就是一家农贸市场,许多摊贩已经把菜用布盖上,准备在下班晚高峰再卖,市场里零星的顾客与菜便利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这种菜便利店如此受欢迎?除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菜便利的优势还体现在价格上,市民在菜便利购菜,要比超市价格低10%~15%,比农贸市场低5%左右。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生鲜产品的流通费用占总成本的70%,比国际上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这其中又以新鲜蔬菜销售最为典型。
菜便利通过与中牟的蔬菜经销商万邦合作,减少了流通环节,直接通过菜便利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具备了价格上的优势。
路遂峰介绍,菜便利在去年开业的时候,市委书记吴天君就曾经过来视察过,称赞菜便利是利民、便民的好项目。
然而,就是这个“利民、便民”的好项目也面临着不能盈利的问题。路遂峰算了一笔账: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投资要在150万元。每个店面一个月的运营成本包括租金、水电、工人工资等,需要12万元左右,而本身蔬菜的利润空间就小,再加上运输、保存环节的资金维护,无形中也增加了中间成本。
尽管蔬菜便利店作为社区商业配套设施,起着满足市民日常需要的作用,目前郑州市政府在规划、用水、用电、税收及经营环境维护等方面也都给予其一定的优惠,但是它目前还是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在路遂峰看来,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政府可以引导,但最终企业还是要由市场来解决盈利问题。
探索之后,路遂峰发现,菜便利的盈利模式是可以实现的。首先,要实现规模化,他通过估算后预测,菜便利开到50家店可以实现盈亏平衡,200家店就可以盈利。其次,菜便利要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和“中央厨房”,从源头上保证采购优势,之后再发展为“订单式农业”,向产业链上游发展。
规模化效应
打造自己的配送体系,实现规模化经营,路遂峰的信心来源于他的另一家企业郑州新农村蔬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农村)的实践经验。
这是一家位于荥阳只做芽菜的公司,一共投入6000多万进行建设,占地75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日产销豆芽200吨,是全国最大的豆芽生产基地。自2006年投产以来,这家公司的豆芽占据了郑州市场70%的份额。
新农村成立初始就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和清洗包装线及生产工艺,工厂化孵化,无菌生产绿色天然的“放心豆芽”,让豆芽实现了工业化、规模化。
由于资金的问题,新农村一开始的规模并没有这么大,路遂峰从10吨的规模做起,不断扩产,成滚动式发展。
“10吨规模的时候,我们每斤的成本要合到一块钱,30吨的时候规模效益就出来了,能顾住成本。”路遂峰说,达到200吨的时候,成本随着产量的提升进一步降低,连以低成本运作的生产豆芽的小作坊都纷纷加入新农村的销售队伍。“他们自己生产豆芽成本低,但是也没有卖新农村的豆芽赚钱,还特别辛苦。”
通过规模化、集约化运作路遂峰把生产成本降下来,并且具有了绝对竞争优势。做豆芽的过程让他更有信心。
但是,豆芽的销售受蔬菜价格影响比较大,蔬菜价格高的时候,豆芽销售好,反之,则不好。整天跟菜贩打交道的过程,也让路遂峰进一步看到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问题。
路遂峰深入调研之后,发现蔬菜到市民手中,中间得经过四五个环节,从产地到大批发市场,再到二级批发市场,再到农贸市场,层层加价。“我们就想能不能通过卖场集约化,采购集约化,配送集约化,公司化运营,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想法促成了菜便利的成立。
在这个过程中,2012年年底,路遂峰正好碰到陈寨蔬菜批发市场租赁期到期,寻找新的租赁人。竞标成功让他取得了陈寨蔬菜批发市场承租权。
在竞标的过程中,他组织了大量陈寨村村民去他的新农村豆芽生产基地参观,通过参观,村民们认识到,连一个小小的豆芽都能做得这么好,这人是做事的,不是“玩票”的。
建立“中央厨房”
陈寨蔬菜批发市场的竞标成功,让路遂峰为菜便利的盈利模式找到了出口。
陈寨蔬菜批发市场作为一个发展几十年的老市场,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作为蔬菜批发集散地,同时它又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路遂峰计划在不影响市场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投资3到4个亿对陈寨蔬菜批发市场分批进行升级改造。将陈寨蔬菜批发市场变成全封闭式的标准菜场,同时加上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蔬菜检测、电子化信息交易、银行等。
改造后的陈寨蔬菜批发市场除了保留现有的批发交易功能外,还会增加菜便利配送中心,建立“中央厨房”。
所谓“中央厨房”,就是将菜品用冷藏车配送,全部直营店实行统一采购和配送。采用“中央厨房”配送,比传统的配送要节约30%左右的成本。“中央厨房”采用巨大的操作间,采购、选菜、切菜、调料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半成品和调好的调料一起,用统一的运输方式,赶在指定时间内运到分店。
“中央厨房”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集中规模采购、集约生产来实现菜品的质优价廉,在需求量增大的情况下,采购量增长相当可观。
同时,“中央厨房”的建立也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因为品牌原料不仅能够保证稳定的供应,良好的物流体系能更好地保证原料的新鲜与安全。
在路遂峰的规划中,“中央厨房”建立后,菜便利的发展速度会加快。根据郑州市区对菜便利的市场容量,届时会发展100~200家,真正形成十分钟便民生活圈。
“菜便利终端建设到一定规模,我们可以采用订单式农业,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同时把产品的追溯体系建立起来,让我们的产品从源头到餐桌是可控的。” 路遂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