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那山那人那狗》抒情诗里的完美人生

2013-04-29 00:44温俊轶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抒情诗友情亲情

温俊轶

摘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激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那山那人那狗》是在秀丽风景和淳朴的民风中流淌着的一首抒情诗,在这首诗中人类的美好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有深沉内敛的亲情、爱情,有质朴真挚的友情,还有对事业执着的坚持,这部小说对青年人来说,是一堂完美的人生课。

关键词:抒情诗 亲情 友情 爱情 完美人生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虽然它不是人生的指南,也不能为人们回答人生中的具体问题,但它最宝贵的品质则在于通过真实的反映他人的生活,激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让人们有所感悟,不断审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就是很好的例证。《那山那人那狗》像是在秀丽风景和淳朴的民风中流淌着的一首抒情诗,在这首诗中,人类美好的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有深沉内敛的亲情、爱情,有质朴真挚的友情,还有对事业执着的坚持,这部小说对青年人来说,是在抒情诗中上了堂完美的人生课。

《那山那人那狗》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一对乡村邮递员父子之间深沉、温馨的情感,以及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部短篇小说获得了1983年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作者彭见明一举成名。这篇短篇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讲述的是一个在深山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因腿病提前退休,他的儿子接替了他的工作,面对儿子第一次的送信之路,老父亲放心不下,带着自己的黄狗陪伴儿子走上送邮之路的故事。这200多里的送邮山路既是儿子的第一次尝试体验之路,又是父亲对自己工作的告别之旅,更是体验亲情、友情、爱情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之情的幸福旅程。

《那山那人那狗》中美丽清灵的乡村风光,古典秀美的山村民居,奠定了整部小说唯美清新的格调,其间各种真情温情脉脉的流露,更是打动了无数的读者。《那山那人那狗》不仅在中国拥有广大读者,而且在日本发行时,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发行超百万的畅销书,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其在精神与文化传承上,也是难得的佳作。《那山那人那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彭见明给了大众一个有着优美风光、淳朴民情的审美感受,更重要的是在于给予人们多重情感的感动。这部小说不仅是一个父子间的亲情故事,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亲情、爱情、友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抒情诗。

彭见明善于从普通人身上发觉“博大的感情,博大的灵魂和博大的性格”,“长于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让我们从《那山那人那狗》中去感受普通人的情感,平凡中的伟大。

一、感人至深的亲情

小说中蕴含的亲情是最容易被感受到的,深沉内敛的父子亲情感动着读者。在小说中人们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挚爱真情。四代一线单传,视男儿为宝贝,“他让儿子骑在他背上玩了一整天。儿子想下来也不让。他要以此弥补作为父亲的不足。”想下来都不让,可见这个父亲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儿子;“他买了鞭炮,买了灯笼,在山里挖了一只竹蔸给儿子做了一把打火炮的枪。”因为儿子会玩这些玩具了,他以自己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儿子的爱;中国人的父爱是深沉内敛的,让孩子不易察觉的,由于常年在外送信,父子交流非常少,父子增进亲情需要一个过程和契机,这三天的行程让父子的心灵不断贴近,很多细节感动了人们,比如儿子心疼父亲腿病,执意背父亲过溪水,父亲“有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老邮递员“已经理解到了‘享受的含义。他正在享受所有做父亲应得到的那种享受。”父亲留下感动的泪水。在这三天的旅途中,儿子更多地理解了父亲多年的辛苦,父子亲情加深了。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有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也有儿子对父母的孝顺,让人们也看到了作为儿子的担当。刚开始旅程时看到父亲累了的时候他心疼地对父亲说:“爸,你不行,你走不动了。转身回去吧。”知道父亲担心自己,也担心邮件的送达,就说:“你回去吧,放心,我晓得走的。”多么懂事、善解人意的儿子;嘱咐父亲一定要带有病的母亲去县城检查身体;在儿子交代家里的情况时,是那么的成熟干练,看着父亲倒像是个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可见在父亲这些年忙于工作的背后,儿子承担了太多,“十几岁时,就已必然地、无可推托地挑起家庭重担,默默地像牛一样的劳作,为在远山奔走的父亲解脱,为操劳过度的母亲分忧。”十几岁就成了一个家庭的支柱,默默地支持着父亲,疼爱着母亲,可见这个儿子是个敢于担当,能够担当的孩子,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在他们“恨父”成钢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看了这部小说,年轻人应该内窥自省。

二、热烈温情的爱情

爱情是美好的,是动人的,老邮递员年轻跑邮的时候,“由于经常在一栋大屋里歇脚、吃中午饭,引起了一个年轻女子的注意。”可见他们的爱情是一见钟情式的,是浪漫的,从此,那年轻女子开始不断地等他,偷偷地送他。最后这个姑娘成了他的妻子。女人为家庭操劳,受了“百般苦楚”,在等待中度过了几十年,他只是她名誉丈夫,她更多的是对丈夫的想象。他们的爱情是内敛的,也是炽烈的,女人多年坚定执着的等候是对爱情的坚守,是夫妻一辈子爱情的写照,老乡邮员的爱情是纯美深沉的,令人艳羡的,因为有一个女人愿意为他在寂寞中从年轻等到年迈,从美丽等到苍老。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谁还愿意再为爱情等待?当今没车没房免谈婚姻的女孩子,怎么会选择等待?人们更多看重了物质,淡忘了爱情本身应有的纯美,物质欲望驱动下的爱情扭曲成了图一时之快的快餐,快餐仅仅有着食物的形式,却没有食物应有的营养与精致,美好的爱情犹如精致的食物,需要用心地制作,需要时间的等待。物质欲望驾驭下的爱情不能称之为爱情。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人们应该如何看待爱情?应该拥有怎样的爱情?应该为爱情做些什么?在看了《那山那人那狗》之后必然有了更为贴近本真的答案。

三、淳朴深沉的友情

老乡邮员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几十年奔波在送邮艰难的山路上,无怨无悔。人生就在得失之间,他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固然没有得到世俗看得起的名利,但得到了山里人的认可、信任和尊重,得到了山里人深厚的友情。当乡亲们看到像极了父亲的儿子时,“乡亲们更高兴。于是,大队干部马上带头鼓掌欢迎”。这不仅仅是对儿子的欢迎,更是对老乡邮员的认可,也是新的友情在传递,老乡邮员并没说退休的事,他撒了一个心酸的谎,“将来也是跑这一带,和儿子轮流跑。”说这话时,他觉得眼圈那儿一热,这一热是对乡亲们无限的眷恋。“洗脚水、一顿丰盛的晚餐、特别好的铺盖、还有夜宵”,这是山里人对客人的最高礼遇,这是对乡邮员的最深情谊,以自己的能力所及给他最好的最周到的待遇。他们通过自己能做的日常的照顾展现对朋友的真诚,他们的友情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是在付出真诚后获得的一份感情。老乡邮员与乡亲们结成的友情是朴实的、真挚的、纯洁的,是他人生的一份收获。

四、对事业的执着

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一个乡邮员,几十年来,寂寞孤独地走在艰难陡峭的山路上,把信件邮包准确无误地送到山里人手里,他没有和领导叫过苦,也没和家人喊过累。他为了保持“硬朗的步伐”竟然吞下了一百条蜈蚣,他因为从事了这件工作因此耽误了与家人团聚的最重要的时光,即使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周岁这样的重要日子,他带着他的狗却走在送邮的山路上,他失去了太多和儿子亲热和妻子相守美好时光。他忙于工作,不能像人家的丈夫是棵大树,为女人避风挡雨。他只做了名誉丈夫,更多的只给女人带来想象。他为了工作,让自己的独子十几岁就替自己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因为多年的工作,他成了自己家乡生活的陌生人。他对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他一路上给儿子三天把工作上注意的事情和儿子重复了很多遍,他怕儿子工作出错,也怕因此给乡亲们带来不便,“葛荣荣有信,那就要不惜脚力,弯三里路给送去。他和大队秘书关系不好,秘书不给他转信。”“木公坡的王五是个瞎子。他有个崽在外面工作,倘若来了汇票,你就代领了,要亲手交给王五。他那在家的细崽不正路”,他对自己的服务对象的情况是那么的了解,他把自己的服务对象当成了亲人朋友;“不怕路远山险,不怕风霜雨雪”,面对九条江作为乡邮员他必须毫不犹豫地脱袜卷裤下河,严寒也罢,急流也罢,必须通过。有时,还要脱掉裤子过河,把邮包顶在头上送过去。当看到坚定执着、无怨无悔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付出了几十年老乡邮员的时候,人们内心安静了,得到了平凡的坚持,平凡的执着为人民服务就是事业。

小说中的老邮递员,他是平凡、普通的,但他拥有完美的人生,完美的情愫。他有着一见钟情的激情和婚后温情等待的爱情,有着山里村民们质朴浓厚的友情,有着对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还有多年难以割舍的父子亲情,在物欲横流、喧嚣嘈杂的今天,人们在把名利作为追求目标的时候,再来看《那山那人那狗》里的老乡邮员,他的那种执着、平和、安静、淳朴、纯洁是多么的难得,也深深感动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唤醒了人们内心久违的让人平和的温情,也让人们在喧嚣中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亲情、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友情,追寻人生的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金蔷薇》:作家劳动教育创作的隐喻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谢冬平

摘要:俄罗斯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著的《金蔷薇》是一部关于作家劳动礼记的创作经验谈,在该著作中,他结合自身的创作实际,并以一些知名作家的创作活动特点为切入口,以清新自然的散文笔调,结合感人肺腑的叙事方式,揭示了作家劳动教育创作的隐喻。

关键词:《金蔷薇》 作家 劳动教育 隐喻

《金蔷薇》是俄罗斯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一部关于作家劳动礼记的名著,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不仅是作家创作的著作,同时也是一本文学教育著作,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一本经典。巴氏用叙事的手法,结合对旅程中自然风貌的描写,将文坛上已故的大文豪的创作特点进行了穿插式的分析,揭昭了作家创作活动后面的教育隐喻,具有很高的文学、美学、艺术和教育价值。文章就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本著作进行一些诠释。

一、自然劳作:作家创作活动的素材来源

在“珍贵的尘土”讲述的故事中,巴黎清洁工沙梅为了让曾经自己照顾的苏珊娜获得幸福,用很长的时间不为人知地收集首饰铺的金粉,最后用收集的金粉做出了一朵金蔷薇。而作家的创作活动就像沙梅收集金粉一样,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寻觅自己的金色的素材,然后用这些素材创作出经典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构成了人类思想史上金光灿灿的金蔷薇。

作家在创作时从不特意带记录本,随时记录下收集的各种素材。相反,作家是在劳动中生活着、痛苦着、思索着、快乐着,自然的劳动生活状态是作家素材的来源。作家的材料蕴蓄远远比创作作品时所需要的多得多。劳动过程中的每一天都在作家的心上刻下了自己的标志和痕迹,保存在作家的记忆中。

巴氏认为,文学作品的来源不是书斋的苦想,而是自然中存在的一切,来源于自然界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并对这些语言赋予诗意的寓意。作家应该去关注的取之不尽的语言源泉是人民自己的语言、民族的语言,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的全部劳动经验中,作家可以发现农民、水手、猎人、林业伐木工、手工艺人、流浪者、工人、职业艺术家等人群中发现那些字字如金石般的劳动人民的语言和生活,从而把这些不同职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样态融入到文学作品写作中,锻造出不朽的文学作品。

二、作家劳动劳动创作的使命:为人民和理想生活而写作

在巴乌斯托夫斯看来,作家创作的使命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写作,不是把描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日常得失作为主要的刻画对象。那种只向人们叙述一些奇闻轶事、现实平淡生活的文学作品是经不起时间的锤炼。作家也不应该成为权贵利益的代言人,起到麻痹民众精神的生活,相反,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大众庸俗生活的解毒剂。作家的工作也不像其他的手工匠人,以创作作为一种职业或是一种生存的方式,而应该是一种使命,一种民族和国家的使命。历史上,能够留下不朽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很多没有向苦难屈服过,没有在威胁迫害下有所畏缩,作家的创作活动室痛苦但是又是美妙的劳动过程。

对作家而言,作家的创作是由于内心的召唤,这种召唤不仅来自于作家自己的内心,也来自同时代生存的人民的召唤、民族的召唤和人类的召唤。对一个真正的作家而言,他会把自己和周遭的人民,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作家创作的时候是为了自己、为最亲近的人而写作。作家倾听良心的声音,作家内心有一种坚定的向善的信仰,他们不会编织谎话自欺欺人和欺骗人们。作家不会虚度一生,而把洋溢在身上的热情和思想慷慨地献给正在遭受苦难和不幸的人们。作家向人们描述被蒙蔽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有生机的故事,他们揭示了许多别人觉察不到的真相和美丽。对于作家而言,一个作家的社会活动的最有成效的形式,便是他的创作工作,作家的创作是全人类的事业。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家要用非常晦涩的、故作玄虚和深奥的言词创作才可以表现文学,相反,作家如果只顾自己的需要,而不顾人民的需要,弄成一种无病呻吟的姿态,这样的文学和作品是不会被人们所接纳的。也不是说文学就一定要清晰明了,非常直白,才会存在和起作用。真正的作家和文学作品应该力求反映真实,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坚信人类理智的强大力量,有一种通过文学塑造的人类心灵和精神能够拯救一切的力量。作家福楼拜身上高度地表现了作家的“人格化”的特性,他以强烈的力量,使自身与人物合成一体,亲身极其痛苦地体验作品人物所遭遇的一切。就像作家普里希文所说的“作家最大的幸福是:不把自己当作一个特殊的、孤独的人,而是一个和一切人一样的人”。巴乌斯托夫斯还引用另外一位俄罗斯文豪普希金所说的“我所以永远能和人民亲近,是因为我曾用我的诗歌,唤起了人们的善心,在我的残酷的时代里,我歌诵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没落的人祈求过怜悯和同情”。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就像佛教中的菩提花一样,经过了时间的流逝,能使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平淡地散发,同时也成就了作家和其创作出来作品的不朽价值和意蕴。

三、灵感、构思、细节、想象:作家创作的生机

灵感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和灵感对科学发现的意义一样重大。作家在创作的时候,虽然灵感出现的时间可能会很短暂,但是只要出现过这种体验——精神昂扬、清新的感觉、敏捷地感受现实、思想丰满和对自身创作力的自觉的心理状态。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作家创作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下,作家应该马上投入到创作当中,短暂的延滞,这种状态就会倏然一现便永远消逝了。很多作家的创作经验是经常不停地创作,在灵感出现的那一微不足道的刹那,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便产生了。在灵感出现的时候的耽搁,将对作家造成不可弥补的创作损失。在灵感出现的时候,作家全力地生活在作家自己的意识中,赋予文学作品以形象的生命。

作家的构思是一个选择记忆材料的过程。对于作家而言,在记忆中留下来并且不易忘记的东西,就是最宝贵的东西,比如人民深刻的苦难、自然朴实无声的美丽、心灵上的印迹。巴乌斯托夫斯运用了很多大文豪的构思创作特点,表现了不同作家的构思和写作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比如职业对作家构思的影响,契诃夫曾经是一个医生,他对人的知识不仅停留在文学层面,也再对人的精神剖析层面,这对契诃夫的写作风格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他能够写出像医生手术刀一样锐利、分析深刻精准的作品来;比如性格对作家构思创作的影响,雨果是一个热情奔放、狂热、激烈性格的人,雨果的作品中有着他所看到的一切对他的视觉所造成的创作冲击,在雨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激昂而庄重、愤怒和热情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比如知识结构对作家构思的影响,普里希文把自己在民族志学、物候学、动物学、农艺学、气象学、历史、民俗学和其他科学方面的渊博的知识,能够把科学当做自己小说创作里的成份。另外,作家的构思还与作家自身的性格和写作方式有关,比如作家陀妥耶夫斯基、拜伦习惯在晚上写作,列夫·托尔斯泰、卢梭、狄更斯则是在早上写作,席勒只有喝完半瓶香槟,把脚放到冰水盆里才能写作。

细节也是作家创作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在“车站食堂里的老人”这个故事中,巴乌斯托夫斯通过描写车站食堂里的贫困老人和他养的狗,以及车站里的一群年轻人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告诉读者细节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小说写作中的重要性。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已经缺乏对细节的描写,从而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他看来,细节和读者的直觉有着最紧密的联系。通过细节,读者即可以把握由个别部分,由某一个特性能构成整体的景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作家不仅再现过去生活的真实画面,不同的时代的人们的情调和心理气氛。

想象则是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充盈,这是作家创作艺术化的一种特质。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想象的产物,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极其重视想象,这种极具想象力的能力使优秀的作家能够观察到细微的平实生活,聚集思想和情感,用以创作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和情节。这种想象还使读者阅读到作家创作的作品后,使读者能够相信,并且追求想象的召唤。在文学体裁中,诗歌、散文、神话、童话都与想象密不可分,在优秀的作家那里,想象把记忆和现实、信仰与希冀、偶在与虚幻连在一起,构造出了无数的题材和不朽的作品,把自己的想象传递到作品中,从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想象。巴乌斯托夫斯写下了关于安徒生童话创作的“夜行的驿车”,告诉了读者们想象的力量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且引用了安徒生的言语“我的朋友,要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隐喻出作家应该是为人们的福祉、美好生活而去想象、而去创作。

四、艺术:作家创作的诗意理解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但也有人认为诗歌是一种艺术。艺术无关功利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使人们对周围的一切有了诗意的理解。起源于古希腊的古典人文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由艺术,而在西方教育史上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中,艺术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对作家而言,巴乌斯托夫斯认为“所有邻近艺术部门(诗歌、绘画、建筑、雕刻、音乐)的知识都能丰富散文作家的内心世界,而赋予它的散文以特殊的表现力。”他很赞同梵高主张的“艺术家的事业就是用全部的力量,用所有的才干对抗苦难。”作家同艺术家一样,用精心创作的作品来对抗人世间的苦难和不义。而艺术并不是可遇不可求,需要一种天性和禀赋,狄德罗说过“艺术就是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东西,在不平凡中找到平凡的东西。”作家也正是这样,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的平凡和不平凡,有力地表达着对芸芸众生的诗意理解和关切。这也可以从作家创作经验中看出,很多杰出的文学家,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或艺术造诣。

参考文献

[1]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著,李时译.金蔷薇.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抒情诗友情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優美的抒情诗——赞邱玉祥的水粉画
我有友情要出租
解析与对话:西方抒情诗如何呈现内心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我们的友情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