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春
最初接触这个题目是早年看了香港摄影家陈复礼的作品,陈先生在摄影风光片上选择恰如其分的位置题写书法作品,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酷似一幅山水画趣味无穷。由此,我也进行尝试,在拍摄过程中,根据我多年从事中国书法绘画的创作体会,有意在构图时预留出题字的位置,发挥自己撰词书法的特长,直接题在放大的照片上,再加盖小红章,感觉还可以。以后,我反复琢磨,反复实践,有如下体会,与朋友商榷。
一、多读照片
国内外摄影家的作品要经常反复读,不是走马观花一看而过,要静下心来品味欣赏,阅读大师作品,我为什么强调读呢?读和看有本质的区别,看是表象的光影与构图,而读是深层次的作品内涵,与大师心灵的沟通。十几年来,我订阅可以订到的所有摄影杂志,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在,受益匪浅。往往大师们的创作,是在丰富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在猎人般的眼睛里产生的作品。同样在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位置上,所拍出的图片有天壤之别,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主题选择的区别。我们搞书法的必须有的过程是读帖临帖后再创作。我想摄影也应循此过程才是捷径,这也是我近十年来的体验吧!
二、多读书写笔记
近十多年来许多摄影朋友拍了很多好片子,给片子命名犯了愁,找我来根据照片内容给起个名字,看上去很简单,如果恰如其分则不太容易。我们许多著名摄影家的作品不是无题就是作品1号,2号……我认为一个准确而有内涵的命题,对作品是个升华,告诉读者你的思想境界。我在读书的时候常常喜欢写笔记,把妙词佳句分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到用时方恨少。比如山水、花卉、人物、民俗、日出、日落、森林、海洋等等。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楚辞中许多名句足够我们享用了,举个例子供朋友们参考:
(一)一个朋友在颐和园拍了幅雪后梅花,我选用元曲,元好问《中吕·喜春来·春宴》句“梅残犹香”。
(二)一个朋友拍了幅万人报考公务员场面的照片,我选用了马致远《双调·清江引·野兴》句“争什么半张名利纸!”
(三)一个朋友拍了幅茶馆的静物,茶壶水在沸腾,我选用了洪应明《菜根谭》句“碗茗炉烟”。
(四)一个朋友拍幅黄昏的小溪一对情侣的照片,我选用了秦观的《鹊桥仙》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五)一位朋友拍了一幅大画幅金山岭长城,我选用了孙浩然词《离亭燕》句“一带江山如画”,并题在两米长大照片的左上角,混然一体。
另外,多读书写笔记,可能会对你摄影有帮助。
三、案头工作
我常与许多影友驱车上万公里饱览祖国大好风光,陶醉在美丽中国之中。出发前选好路线、摄影地点,这只是第一步。案头工作,拍摄计划也是必须做好的,随身带上拍摄提纲,查阅大量地理人文资料,气候条件,不可盲目拍摄,这是事半功倍的工作。比如上百万人拥上黄山,几万人挤在平遥古城,大家都要拍摄,这时如果你前期案头工作做得细而有深度,你则不会随大流奔波,而是静静选择你提前准备的方案精心拍摄。我记得让我最失败的一次是在云南元阳梯田,早晨4点就沿着漆黑的山路到拍摄地点,抢占拍摄位置,天刚蒙蒙亮我却惊呆了,足有3000人,晨曦出现的一瞬间只听到半山坡上快门声,长枪短炮都拍一个景,我真的好失望啊!于是,我静下来,改变了拍摄方案,以拍局部特写为主。
责任编辑/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