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3-04-29 23:15汪晓琳胡俊胜
职业时空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湖北省

汪晓琳 胡俊胜

摘要: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省份之一,其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可作为中部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一面镜子。采取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推动湖北省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湖北省;农民体育;新农村建设

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发展和建设新农村体育无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囊括了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理所当然也包括了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问题事业的建设。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按照生态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新举措。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村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60%,是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省。首先湖北省的农村体育发展状况不仅决定了整个湖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中部其它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其次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一般化的地区,其新农村体育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华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及成就。为此,将湖北省新农村体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做出总结和归纳,对全面实现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湖北省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1.新农村体育总体上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家“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指出“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体育整体发展缓慢,农村体育人口偏少,农民能享受的服务也少,农村体育在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仍然是新农村体育发展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从个人意识到经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省会中心城市——武汉为“8+1”城市圈的新农村体育发展较快,在体育设施、农村体育的运行机制、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如农村体育的运行机制开始从政府主导型向自发型转变,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开始由“劳动替代型向健康娱乐型人际关系型”等多元方向转变,闻名全国的体操之乡—仙桃市的新农村体育就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健身点、健身器材、健身房总面积等方面位居全省之首,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局面。而西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如鄂西山区,农村体育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这些地方的农民虽有健身需求,但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客观条件难以跟上,导致农民的体育需求难以得到基本满足,农民体质健康状况欠佳。同时,随着年轻人大量进城务工,留下大量空巢家庭,致使村里的体育工作不如过去。

2.贯彻文件落实精神缓慢,领导缺乏重视。贯彻和执行中央的文件精神后,一个文件从中央到省到县,最后落实到基层往往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如国务院1995年就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5年的时间都过去了,但农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从学者方春妮《华中地区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得知,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内容完全了解的农民所占的比例只有1.8%,与北京市农民18.42%的比例相比非常低,更别说国家把2004年定为“农民体育年”这一知识点了。由此可见,湖北农村的体育普及工作整体上滞后,尤其是对湖北西部山区地方的农民,体育宣传工作几乎为零。

目前各个县市体育工作的重心往往围绕着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只重视“夺金戴银”的轰动效应,群众体育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农村体育就更加捉襟见肘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体育的开展与乡镇领导的兴趣爱好和重视程度有关,若乡镇领导喜爱体育,重视体育的开展,则乡镇农村体育的一些困难就很容易解决,而往往得到乡镇领导支持的乡镇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否则乡镇农村体育工作就很难开展,湖北也不例外,尤其是偏远的山区更是如此。另外,有些乡镇领导通常花大力气狠抓农村经济建设,体育只能是可有可无,通常一年下来难得举办几次体育活动,乡镇也没有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也仅限于几位体育教师,指导群众开展体育活动也屈指可数。

3.青壮年流动频繁,空巢家庭增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但由于湖北地处国家中部地区,经济上还处于并不发达地区,耕地数量和面积有限,如今,南下江浙北上京津等进城务工已成为时尚。因此,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外地,其中包括很多年富力强,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大量外流,只留下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经构成了日益增多的特殊群体,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使得本应是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中间力量的青壮年常年漂泊在外,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和小孩也无暇和无力顾及体育活动,这无形中削弱了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4.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体育观念滞后,体育消费偏低。长期以来,虽然强调要把体育、文化、卫生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但在实际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体育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体育文化活动大多数处于半瘫痪状态,农民能直接接触到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和体育娱乐活动少之又少。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显示的数据,农村不同年龄段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城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呈起伏下降趋势。这与城乡居民的体育观念差距有关,究其原因是我省的广大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城市人来说较少,导致文化素质低下,长期以来的个体经济使他们养成了对事物缺乏长远的看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对体育的意识和体育观念淡漠,误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劳动就是体育”,天天劳动就是每天在开展体育活动,搞体育活动就是出汗的活,劳动也是出汗的活,所以参加劳动就是搞体育活动,而不需要额外的参加体育活动。举例来说,即使是花钱买运动服、运动器材也是为了孩子而买的,专门为自身体育健身而买的人并不多见。农民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文化娱乐活动却相对缺乏,再加上湖北农村人口偏多,耕地面积和数量较少,农民有大量闲暇时间尤其在秋收以后的漫长冬季无事可干,于是看电视、打麻将、闲聊、赌博甚至于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乘虚而入,严重影响新农村体育的建设。

5.村庄重组导致机构人员缺乏,管理混乱。村庄重组使得新农村体育面临新的挑战,首先表现在管理机构上,精简机构,压缩人员,节约开支,于是体育机构不但没有增强,相反经合并重组后逐渐削弱,以前的乡镇文体中心都不复存在了,只设立文化服务中心,相当于一个中介服务机构,属于社会性服务组织,工作人员也相应减少,一个人身兼数职,其监管体育的精力和效果可想而知。体育机构改革后,省市和基层体育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的管理体制,上级体育组织机构向下开展工作时,因农村体育在基层没有立足点,管理渠道不通畅,导致上级政策在基层无法落实,这样一来体育工作就无法延伸到乡镇和农村,如国民体质测定在基层一直未能落到实处。现今,体育部门被挤到文化卫生部门后,划归乡镇统一管理,上级体育部门无权干预,乡镇体育与县市级管理部门严重脱节,缺少交流、沟通和监管,不能联手共抓农村体育。因此,体育机构的重组不利于当前新农村体育的发展,也导致农村体育备受冷落。

二、湖北省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针对湖北省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结合湖北省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新农村体育。如何解决好农村体育问题,关系着社会体育的大局,也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农民体质的增强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增强。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农村中小城镇为龙头和重点,发挥其纽带作用。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认真研究制定湖北城乡统筹兼顾的体育发展政策和规划,把农民身体健康,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目标,使新农村体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2.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发展新农村体育基础设施。近年来,虽经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各地的积极努力,湖北广大农村体育事业有所发展,但资金一直存在短缺。为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首先,按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其次,各个地方要积极利用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企业赞助和场地出租,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捐款投资,加强农村自身造血能力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潜在的力量,采取各种渠道,扩大经费来源,巩固和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最后,充分抓住历史性大好时机,大力争取国家、地方以及乡镇的支持,促进新农村体育建设。例如国家体育总局把2004年确定为农村体育年,在全国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安排了专项资金,在包括湖北在内8个省市的250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进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这些政策的出台给新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以开展体育活动为载体,适时营造体育氛围,构建适合地方特色的农村体育内容。(1)建立常规活动体系,每年利用农闲、节假日、春节等组织舞龙舞狮、扳手腕、屈原故里赛龙舟等常规项目来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2)建立地方农村特色的体育内容体系,将体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相结合,把趣味性与常规性竞技项目结合起来。例如:100米拾西瓜、200米背化肥、三人四足行等等具有农民特色的体育比赛,生动展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和开朗热情的精神风貌。(3)挖掘和创新民间传统体育内容体系,比如湖北的屈原故里赛龙舟、十堰武当的国际武术节、长阳土家族舞蹈撒叶儿嗬、枝江民间吹打乐等,充分挖掘和开发这些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创新改造相结合。(4)要与时俱进,大力传播新体育文化精神,推行现代时尚的体育活动,如交谊舞、广场舞、扇子舞、羽毛球、台球等。借鉴先进乡镇的做法,培育示范区,以点及面,以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农村体育氛围。

4.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农村体育发展。首先,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体育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软硬件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农村数百万教师经过了“国培计划”回炉深造后,师资水平有了明显了提高。所以,可以借助农村学校资源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是目前实现多、快、好、省地开展农村体育的捷径。在农村体育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双向结合不仅是人力物力的相互有效利用,使农村体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得以解决,而且对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严格开展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发展农村体育中影响最为深刻、最为成熟,培育终生体育观念意识最为有效的途径。其次我国有比较健全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每个农村家庭都有成员在学校接受教育,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来自学校的声音,农村家庭往往比较相信,这给传播全民健身思想,培养全民健身体系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最后,湖北省自2004年首次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以来,已有54个县市区400所乡镇学校迎来了1335名年轻的本科教师,他们不仅给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希望,而且把国家近年来开展学校体育的新思想引入到了农村学校,为农村学校体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所以,要大力实行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相结合,走学校体育和农村体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新农村体育建设之路。

5.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增强农民健身意识。新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对体育的需求越大,参与集资或义务修建体育场地设施和花钱买健康的态度越积极,定期参与开展体育活动的意愿就越强,这表明“科教兴体”和“文化兴体”是完全必要的。实践证明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抓住农村基层体育可以先从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和有体育传统习惯的乡镇抓起,滚动发展。各县市都要持续开展体育先进乡镇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召开农村体育现场会,把优秀典型向全省推广,以典型带动一般,先进促进一般。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人才建设,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优惠政策吸引体育专业学生到农村体育部门就业,发挥体育积极分子(复员退伍军人)、高中和初中毕业回乡青年以及老年退休干部的骨干作用,为农村培育人才。要充分发挥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构建培训体系,积极培训体育骨干,通过体育骨干牵头,成立各项农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并委托老年人协会负责管理一批晨练晚练健身点。同时,要求各级各类体育组织把体育工作的重心落在基层,落到实处,体现出亲民、便民的宗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学者方春妮的研究表明,湖北省由于地处华中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农民生活负担较重,体育经费不足,缺乏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等主客观因素,导致新农村体育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但总体而言湖北的农民有一定的体育意识,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体育行为,因此应加大农村体育工作的力度,加强乡镇领导的体育意识,扩大体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于体育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农村要大力宣传,以此带动周边农村体育的开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村里体育积极分子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应适当向农民开放,用以缓解农民体育场所和设施的不足;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应该成为农民的体育指导员或体育骨干,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健身。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近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这就为全省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包括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湖北新农村体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策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体育要立足于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为农民办实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体育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庆山.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0).

[2] 李会增.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

[3] 陈宁.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4] 殷进平.湖北省新农村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5] 于向.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6] 杨小明.湖北省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5).

[7] 方春妮.华中地区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湖北省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取缔1136座非法矿山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