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人才培养的探讨

2013-04-29 23:15高长江
职业时空 2013年5期
关键词:资格考试人才培养护士

高长江

摘要: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毕业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关系着学生就业。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探讨推进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提高考试过关率,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各职业院校不断完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学体系,积极推行“双证制”,使之成为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结合最新护士执业资格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

一、紧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调整课程设置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变化

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理条例》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组织的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2010年,国家实行新的有关考试成绩有效期的政策:对护理学(初级士,专业代码003)4个科目成绩实行当年有效,不再进行滚动管理。自2011年起,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作为独立的考试项目进行组织和管理,卫生资格考试将不再设置“护理学(初级士,专业代码003)”这个专业。取消地区特殊照顾政策,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即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考试仍采用纸笔考试,考试科目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题型和题量也发生了变化。

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的变化

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变为系统:新大纲打破原有的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变成现在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科病人疾病的护理等按系统分类法;考试涉及学科由专科到全能,新增6门专业人文类课程。加大了医学人文部分的考试比例,要求护士在特定的疾病背景下,掌握为完成特定的护理任务所需要的特定护理知识,完成护理工作应该具备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社会医学、人文知识等。考试内容在涵盖医学心理、医学伦理和卫生法规3个学科的基础上,研究和改革护士资格考试医学人文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加大考核力度,旨在帮助考生提高医学人文素质,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真正做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增加了护理问题、健康教育和新的疾病种类。

二、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讨,推动护理教学改革

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大纲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计划应该随着考试大纲的修订及时作出调整。护理教育应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调整教学方式,从中开拓教学思维、寻找教学重点,应用新知识,充实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跟上护理发展的新形势,使学校教育与行业准入要求接轨,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将考试大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国际、国内卫生行业的发展趋势,把一些前瞻性的理论知识、先进技术及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及时反映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对专业技能的实训应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参照,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的学时,强化技能实训的标准、程序与方法。努力与国际接轨,实现学校教育的国际化。

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仍全部采用选择题纸笔考试形式,考试题型有A1、A2、A3、A4四种题型。改革后的考试临床病例题分量增大,各题型所占比重为A1型题占20%,A2型题(临床病例题)占60%,A3、A4型题(临床病例题)占20%。护士执业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和理解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应熟悉最新考试大纲要求,对历年来考试的知识点及大纲变动部分加以分析,熟悉考试发展趋势,及时补充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分析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证,是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病例分析练习,运用整体护理观点,对病例进行整体把握。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分析具体病例的能力。专业教师应改变以讲授为主、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变疾病讲授模式为护理工作过程的讲授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开展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构建以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顺序为主线的操作项目课程,开展“实践引导理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达到护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性的目标,使学校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零距离”对接。通过情景教学、病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等形式,培养护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病例教学法中,可以临床标准化病例为导向,将多种问题设置在病例分析讨论中,问题的设置可围绕以下程序进行:提出护理问题(包括首要护理问题)→列举护理措施→如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程序实施:发放病历资料、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组陈述观点、教师示范与总结。教学中,为护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鼓励他们质疑问难,逐步形成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积极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护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持证上岗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医药卫生院校在学生中积极推行“双证制”,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做好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考证

为适应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许可证制度的实施需要,学校及护生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学校应将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和就业率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充分贯彻中职教育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另一方面护生也应了解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对自己的重要性。学校应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让护生知道什么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毕业后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对护生的重要意义,使护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才可以就业,这样护生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及厌学情绪。

2.聘请考试专家进行考前强化培训

聘请考试专家进行考前强化培训,除在教学中强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外,学校还应在考前1个月左右精选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聘请考试专家进行考前强化培训。除培训考试内容外,还应进行模拟考试,甚至包括标准化答题卡的填涂等,使护生对考试内容、考试技巧、考试方式及考试环境都非常熟悉,有助于缓解护生在考试过程中的紧张心理,减少考试失误,提高过关率。

四、完善考试培训的教学管理与服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

2008年通过的《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实习满8个月即可报名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具有报考资格。开展执业护理资格考试培训,不仅是为了提高考试过关率,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更是系统复习巩固专业知识,检验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主要面向本校应届毕业生。培训时间一般选在实习结束后的3月至5月。为保证学习质量,建议安排专人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与服务。将参考人员集中面授、自习、测试,并提供相对固定的多媒体教室,合理科学安排课表。选派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及沟通。同时,根据个人申请,免费为部分非市区同学提供寝室住宿,做好后勤保障。

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授课。针对考试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根据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授课,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对模拟考试进行分析,依照授课内容及复习进度定期安排考试,随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复习内容的掌握以及教与学之间的配合,便于调整复习计划。授课教员在讲解过程中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问,学生在课余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时向教研室教师请教。每次阶段考试或全真模拟考试完毕,均设有专门的答疑时间。通过卫人网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电子阅览室或家里自学自测、巩固提高。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国家推行行业准入制度的有效措施,其考核标准对所有学校来讲是公平客观的,是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它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研究考试内容的变化及行业的发展,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其逸.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政”解读[N].健康报,2011-03-14.

[2] 望永鼎.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推进护理教学改革[J].亚太传统医药,2009,(11):188.

[3] 易礼兰,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革趋势及应对策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14):11.

[4] 任俊丽.启发式教学法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4):65.

猜你喜欢
资格考试人才培养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