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
【摘 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质量不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也不尽合理、科学。本文着重介绍了优质高校思政课程的含义及其创立的必要性,并就优质高校思政课程的创立,从教师方面、学校方面、用人单位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优质高校思政课程 含义 创立
作为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程”)改革和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关键,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问题日渐突出的特别时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重视并支持高校思政课的执行情况。优质的高校思政课程,也就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创立。
一、优质高校思政课程的含义及其创立的必要性
优质高校思政课程,是指根据正确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高校的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并在客观上拥有或者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知识的思政课程。
被安排在大学第一学年学习的高校思政课,它的授课对象是刚刚经历了严峻高考的学子,他们告别了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的身份,新的大学生活,使他们对高校里的一切充满迷茫、失落,让他们变得混混沌沌。处于这种消极兼思想空白状态的青少年,往往又没有是非观念和社会生活经验,极易引发类似药家鑫等此“门”彼“门”的不良问题。高校学生思想品德问题若没有解决,后期的专业学习、成才和顺利就业更是无从谈起。此时高校的思政课程教育就凸显出思想观念和精神力量的“救世主”的地位。
高职思政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理应使课程本身和授课的思政教师受到广大高校学子的热爱和崇敬。然而,放眼当今的高校,众多校园里的宣传栏上,不乏某年度本院优秀思政教师之类宣传师资力量的校方信息,宣传栏的窗外,手持思政课本却穿着拖鞋慵懒地去上思政课的学生不在少数,若对思政课程或授课教师怀有抵触情绪,甚至会满口污言秽语来发泄自己所谓的“不满”;而拿着各自专业课本去上专业课的学生虽对待自己专业课的态度相对“有礼”一些,但积极性依旧不够高。如此巨大的反差,表明目前在高校众多的课程之中,思政课处于“活在当下”的劣势。如此一来,高校学生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道路上,就会因为缺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偏离正确的方向,这会严重制约我国高校教育乃至社会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创立优质高校思政课程势在必行。
二、优质高校思政课程的创立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总体质量不佳的状态依旧没有得到改善。要创立优质的高校思政课程,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教师方面
首先,思政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思政教师在备课时对思政课本里的内容没有用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梳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求速度不求质量,在课堂上,不是高度地照本宣科就是过多夸张地用自传体讲授思政理论,只想着赶紧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感受,导致思政课饱受冷落和抵触,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不到提升。这种过于片面的思政教学理念,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创立出优质高校思政课程,教师自身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摆正教学理念,备课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梳理,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使学生拥有或完善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从事思政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其次,思政教师应积极使用新兴的教学方法。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很多课程都使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普遍应用。不过仍有相当数量的思政教师只沿用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思政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方法上摆脱单一且低效的教学方法,增加自己的“新招数”,给思政课堂营造出不拘一格的鲜活气息,给对思政课感觉枯燥乏味的学生烹制出“美味”兼“营养”的“开胃菜”。
最后,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思政理论知识的浩瀚和深度,要求思政教师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稳固的知识结构和高阶的理论研究能力。这样的思政教师,才会让学生看到一个思想上的好榜样,进而认同并快速吸收思政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
(二)学校方面
优质高校思政课程的创立,自然需要学校的足够重视和支持。不过,除了多次提到过的抛弃重专业课轻基础课倾向,加大在硬件、软件方面的投资力度之外,学校对创立优质高校思政课程所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改善思政教师队伍中青年讲师的工作和工资待遇情况。这乍看之下似乎跟创立优质高校思政课程没有必然联系,其实并非如此。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经超过了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他们当中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然而高校青年教师“高知”的光鲜外表背后却是“高压”的工作状态。最近,国内有一个30人的研究团队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5个城市,对供职于包括985、211、普通高校、大专院校和成人/民办高校在内高校的5138名青年教师,完成了一项调查并公布了结果。在这5138名青年教师中,72.3%的青年教师感到压力大,压力主要来自3个方面: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调查发现,由于绝大多数高校把职称和职务晋升与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78.1%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用,甚至是很不够用。“非升即走”的潜规则更加剧了这些青年教师的紧迫感。当前,占高校思政教师绝大多少的青年教师因为承受着如此沉重的负担,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做好创立优质高校思政课程的其他工作准备。对此,学校应该适当改进教师职称提升的条件,主推能力和素质加入主要参考指标,坚决抵制论资排辈现象和官本位思想;在教学任务量、科研任务量上合理安排,减轻青年思政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在工资待遇上要向青年思政教师合理倾斜,为他们创造一个不至于疲于贴补家用而无暇认真备课的条件。只有思政教师的包袱减轻了,他们才能够安心做好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立优质高校思政课程的目标才更有可能实现。
(三)用人单位方面
尽管在高校毕业生推荐表中,有“在校期间奖惩情况”一栏作为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个人道德素质的参考指标,在近些年的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面试里,也有关于大学高材生道德素质差而求职失败的报道,但目前相对于专业课程成绩和专业技能水平,思政课程的成绩明显缺乏用人单位足够的重视,普遍都是“合格即可”。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学生不会认真学习好思政理论知识;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渴求相应人才资源的同时,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新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对用人单位的影响,是难以把握好未来自身发展的。所以,用人单位到高校开展招聘相应人才的事项,除了和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联系之外,还应该与院校的思政教学部门交流,并合作、研究和开展一些能够促使高校学生认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项目,让学校在教育、用人单位在发展上各有所得,从而使学校和用人单位获得“双赢”的局面。
优质高校思政课程是改善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总体质量不高的一条良好途径,而它的创立所需要的重视和支持,也不单是来自思政教师、学校和用人单位这三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不良问题越来越多、消极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尽快创立出优质的高校思政课程,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严建红.中日高等职业教育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4).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王梦婕.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201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