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著名化学界老前辈、化学史权威袁翰青说,学生不做实验是学不好化学的。戴安邦教授曾经指出:“搞化学实验,不管怎样增加,都不会过分。”这是他们在一生科学生涯中总结出来的精辟论断,同时也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前进动力,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催化剂。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
一、趣味性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化学实验中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开学第一课,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上新课,而是先演示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再滴入稀盐酸后,溶液又变成无色,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重新变为红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蓝色的硫酸铜加热后变白等实验。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以上的实验现象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感官上的印象,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化学的兴趣。
二、利用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化学实验不仅教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对实验装置的讨论过程中,我并没有急于将书上的装置图直接地介绍给学生,而是通过对反应物的状态(固态)和生成物的性质(气态)以及反应条件(加热)逐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装置呢?记忆力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加热硫酸铜晶体(绪言中补充过)。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将该装置“借”过来呢?应如何收集氧气?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不难得到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经常这样练习,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
三、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养成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学生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盐的化学性质时,不难根据我们所讲的内容“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认为,活泼金属钠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从而能写出这样的化学方程式:
2Na+CuSO4 = Na2SO4 + Cu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反应,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投影演示这个实验,通过投影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没有红色的单质铜出现,但看到了蓝色的沉淀。一切都出乎学生们的预料。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就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所发生反应的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鼓励大家分析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紧贴教材,同时要有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迸发的火花。
四、利用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怎样把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增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并以最佳的方法讲解给学生,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学习初中教材第三单元中关于“分子、原子”时,很多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一些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很难理解。我们在演示酒精与水各50ml混合而总体积小于100ml的同时,又借助于宏观的红小豆与小米等体积混合的实验。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小米跑到红小豆的缝隙中去了。通过宏观演示的实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分子性质有了直观的印象。
五、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观察能力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初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普遍的学生都喜欢化学实验,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验活动课。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亲自体验在蜡烛上得“星光灿烂”的效果,氢气吹肥皂泡的乐趣。结合生活中的化学如:测定水资源的污染。利用课余时间,我带领学生到珍珠桥下取来被严重污染的河水。通过测定河水的酸、碱度,进一步明确水污染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人类面临的21世纪,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等这样一些早已困扰人类的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峻,探索有效的对策和出路的要求将日益迫切,同时化学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能源、环境、资源等危机方面的重要性和能动性也将日益显示出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