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映江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该实验中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相同,均为甲(A)液(NaOH)和乙(B)液(CuSO4)。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清楚它们参与的反应,混淆两者的反应原理和使用方法,甚至误认为是同一种试剂。因此,许多人都发表了有关二者在各个方面区别的见解,本人在二者的使用方法上也进行了一番实践,觉得运用“图示法”对二者进行区别,学生较易理解,并能马上掌握。现将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依据的理论
图可将抽象的数据、事件发生的过程和规律等转化为直观的信息,展现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图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包含着大量的语言信息。生物学的生命是图,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强烈的系统性、高度的概括性,因此,运用图的形式来记载和描述事实,是生物科学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广大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图示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1. 斐林试剂
(1)组成:
甲液:质量浓度为0. 1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 05g/mL的CuSO4溶液。
(2)使用方法:
用于鉴定还原糖,先混合再加入待测组织样液(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振荡混合均匀),现配现用。
(3)目的:
得到Cu(OH)2悬浊液,防止Cu(OH)2沉淀。
(4)图示如下(如图1):
2. 双缩脲试剂
(1)组成:
A液:质量浓度为0. 1g/mL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 01g/mL的CuSO4溶液。
(2)使用方法:
用于鉴定蛋白质,向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先向待测组织样液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荡均匀,再向待测组织样液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荡均匀)。
(3)目的:
造成碱性环境,提供铜离子,防止产生Cu(OH)2干扰实验。
(4)图示如下(如图2):
三、设置练习,巩固加深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常常混淆,你搞明白了吗?下面两个图示(如图3、图4)有关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检测待测组织样液的使用过程,请观察图示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上图中表示斐林试剂使用方法的是图______,表示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的是图______ 。
(2) 图3中,试剂1是______,试剂2是_____;
图4中,试剂1是______,试剂2是_______。
总之,通过图示法,使学生不但懂得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也很快掌握了二者的使用方法,不再将二者混淆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刘四清.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J].生物学教学,2003(3).
[2]王升友.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释疑[J].中学生物教学,
2003(6).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