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教学之我见

2013-04-29 13:02杨荣花
考试周刊 2013年57期
关键词:教师应习惯语文

杨荣花

一、中专语文教学的定位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还是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学习语文不仅仅要通过文字表情达意,还要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抒发情怀、及时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

某种意义上讲,中专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性并不是很强,但是语文的学习对于中专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而言,中专生还是弱势群体,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成熟的思想体系,对学习的认知还很欠缺。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或人生道路上,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对中专院校而言,通过语言的学习,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对生活充满好奇。能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学才可以说是成功的。

二、如何有效进行语文教学

1.激发兴趣,培养感觉。

兴趣的激发与感觉的培养是始终贯穿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精神实质,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备条件。如何才能做到呢?

(1)使学生对语文产生需要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语文,产生语文极其有用的感觉,遂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例如:讲口语时,告诉学生“现代社会,语言能力等于谋生的能力”;讲习字技法时,告之“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面;讲作品时,告之“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良好的风度来源于唐风宋韵、书香文化的浸润;讲应用文写作时,告之应用文写作是未来社会人人必备的一种技能……这样在教学中使学生时时感到“语文天生重要”,感觉语文与生活同在,产生对语文的需要,产生求知的愿望。

(2)以教师个人形象的感召力影响学生

调查结果表明:50%以上的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对该学科感兴趣。学生对教师个人形象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感觉。尤其是语文,教师应以深厚的知识功底、全身心的情感投入,以自己全部的人格力量和气质魅力感召学生,唤起学生对语文美好的直观感受。很难想象,一个毫无才情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充满灵感的学生?教师应该是自信的,应该有敢于在学生面前显示“我就是语文”的自信,应该是真诚、宽容、幽默、风趣、刚柔相济而又博学多才的,这种源于人格与才华的魅力会强烈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

2.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

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学生分析、表达的能力,对学生的鉴赏水平及审美情趣有一定影响,在各项能力培养中处于基础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环节。

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引导中,直接的、说教式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应讲究方法。关于该不该读武打、言情、卡通等读物问题,可以组织辩论比赛等形式讨论,教师注意把握时机、澄清认识,使“热点”降温。这些读物并不是都不可以读,只是应把握好分寸,处理好与其他读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推荐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给学生列书目、布置作业、电影赏析等形式调动其积极性,并在课上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指导,让学生亲身体会经典作品的魅力。这样,一破一立、一抑一扬,学生自然会明白什么是应该读的、什么是不应该读的、什么要做适当记录,读完一本书或一部作品,不要忙于看下一本书,对于名篇既要吸取其文学精粹,又要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报纸杂志了解自己身边的事情、社会的焦点、全球的热点,后者在信息社会里尤为必要。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决定了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高低。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学生有计划的阅读习惯。有计划阅读可以减少盲目性、随意性,提高阅读效率,避免浪费时间。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订阅读计划,适当时进行抽查评比。教师还应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材料的习惯。有的学生书读得不少,但口语训练时没话可说,写作文时没材料可用,就是因为没有养成随时积累材料的好习惯。积累材料不一定非得摘抄,阅读时有意识地动动脑,要读得进、出得来,有了感想要适当记录。读完一本书或一部作品,不要忙于看下一本书,再用很短的时间回想书中的大意、情节,如果有很多感受,则最好把它写下来。时间长了,积累的材料丰富了,说话、写作时自然会有很多的材料供自己使用。

3.传授方法,养成习惯。

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容纳所有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怎样做到这一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

(1)遵循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来教学

语文的学习重在语感的形成,这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长期行为,以自学为主。教师应将这一规律告诉学生,且用于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读诵记忆,提倡多练多写。并且,以形象与情感的交融、流畅美妙的课堂语言进行知识传递,言传身教、出口成章,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感悟和体验,给学生一个可供模仿的榜样。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学时自觉遵循语文规律。

(2)将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传递给学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以经验传递为目标的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除了他人的学习方法外,一个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老师的成功经验是最具感染力的。在教学中,我随时将诵读法、记笔记法、复习法等方法一一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将一些学习规律告知学生,让学生正视学习中的困难,克服畏惧厌烦的心理。例如,许多学生对“遗忘”现象很苦恼,我将“遗忘曲线规律”告诉他们,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原来学习是需要重复的,人人都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将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教师应习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