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2013-04-29 11:51陶荣兵孙素海
考试周刊 2013年5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陶荣兵 孙素海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将行业、企业、职业的人才需求要素融入高等职业体育教育体系中,需要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本文着重阐述了职业体能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构建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体系,这体现了体育教育与职业需求的高度融合,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职业体能 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①。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性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技能,技能目标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1.职业体能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在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体育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体育一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体育的共性,即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的任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又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育教学具有定向性、实用操作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具有其个性,即要为职业的特点服务。充分认识体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使高职院校在完成一般普通教育任务的基础上,开展适当的职业体能训练,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体能的提高,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体育的特色,因此构建良好的高职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重要途径。

2.核心概念界定

2.1职业体能

体能又称体适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涵盖范围较广,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软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

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及人体对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等能力。

2.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具体化的教学系统与过程,是综合性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其为教学思想及理论指导提供基本框架和结构,这样确定的体育教学任务是相对稳定和平衡的。不同种类的教学活动是桥梁与媒介,使教学系统、过程、方法互通的途径与方式,是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教学模式具有五个特点,包括理论性、直观性、对应性、稳定性、整体优化性。而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反馈与评价、教学方法手段和程序是教学模式的主要要素。

3.构建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

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类目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结合各职业岗位劳动(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进行相对地分类,我们以以下五类为例:静态坐姿类主要是会计、文秘、行政办事员、IT行业等岗位;静态站姿类主要是营业员、酒店前厅接待、空中乘务员等岗位;流动变姿类主要是营销(推销)员、导游等岗位;工场操作姿态类主要是机械、生产线操作工等岗位;特殊岗位姿态类主要是警察、野外作业人员等②。我们根据五大类的姿势要求和特点构建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

3.1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促进高职五类学生更好地发展是职业体能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五类学生的职业特点是职业体能教学工作的核心,为了使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专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体育应树立终身体育观和职业体能发展观。教师是促进者,指导学生探索生活与学习,因此教师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将体育教学与职业体育进行整合,促进学生的职业性发展,达到职业体能的教学要求。教师还应对以往的教法、教材、结构及陈旧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职业特点,教师应对学生的身心和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而特殊对待。在锻炼学生职业体能的同时,开展关于职业体能发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及业课外俱乐部活动,以突出职业体能教学的实用性、专业性等特点,为终身职业体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3.2职业体能的教学目标

职业体能的教学目标是充分利用体育资源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职业发展,目的是通过锻炼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行职业的专业技术,提高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青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发展未来职业工种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合作性和现代化性。

3.3职业体能的教学程序

职业体能教学有它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教学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对所教授的班级学生进行专业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工作环境进行阶段性职业体能教学设计和评价。根据阶段性的职业体能教学设计进行课时计划的编写,最后才可以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均衡发展。

3.4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影响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发挥效力有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首先教师不仅要有体育的专业技能(如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还要具备职业体能技能(如海上运输专业学生应学会游泳和平衡能力、铁道供电专业应学会爬杆和悬垂能力等)。

4.结语

职业体能课程的构建,不仅要考虑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还要考虑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职业身体素质训练、职业技能运动训练、职业保健体育是高职学生健康、高效地从事未来职业的重要手段,开展职业体能教育教学是实现高职学生优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的特点与学生的优质就业是高职职业体能课程教学的宗旨,加深职业体能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与途径。发挥体育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行业、企业、职业的人才需求要素融入高等职业体育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在校就能感受职业氛围,培养职业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促进职业体能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育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利用体育课程的特点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挥学科自身独特作用,开展不同职业特色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是今后高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注释:

①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②武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培养初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3.3.

参考文献:

[1]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2]武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培养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

[3]曲宗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317.

[4]刘雪冰,黄金鹏,吕少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的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VOL21(125期)2000(4):48-51.

[5]王玉扩,陈庆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

基金项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青年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Q1209。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