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燕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公开课上的提问
公开课上,教师提问后期待的是正确答案,导致很多学生害怕在公开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愿意举手发言,认为教师提问他是难为他。课堂本来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回答错了,即使是教师讲过后,回答错了也是正常的。如果对教师的每个提问,学生都能不经过学习和思考过程就给出正确答案,反而不正常。在公开课上,精彩的课堂、有意思的课堂是在教师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由一系列提问和“正确答案”构成的。
(二)随堂课上的提问
在平时的课堂中,语文阅读教学历来习惯于多问,有时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学生向教师的“板书”设计靠近的阶梯;有时“提问群”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延伸讲析内容的桥梁;有时“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美感与激发力,桎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时信口而来的“追问”会窒息课堂教学气氛。我们往往一节课中提问若干次,可是我们很少思考有多少问题是有价值的,有多少问题是可有可无的,有多少问题是毫无价值的。
二、解决对策
(一)变“碎问”“追问”为“主问”
“主问题”设计是在教学上带动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我逐步认识到提问的繁杂琐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主问题”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带动课文的理解与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进行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板块”。
那么主问题设计的角度如何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问抵许多问”的效果呢?首先,“主问题”要坚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的原则。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力求引发对全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如教学《东方之珠》时,老师可以“为什么称香港为璀璨的“东方之珠”?这一大问题贯穿整堂课。由这个大问题所引发的小问题也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一击破,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次,“主问题”要有利于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力求让学生有长时间的读写活动。最后,“主问题”应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做到在阅读过程中有充分的对话与交流。
主问题最大的意义是它的力量,它能以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二)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传统课堂教学的提问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尝试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由被动思考者转变为积极提问者,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
通过提倡、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敢提问。在实践初期,有的学生在面对教师和全班学生时因自卑、胆量不足等原因不能畅所欲言,这时教师可主动询问他们,如果发现他所提出的问题确实有价值,随即在堂上宣布:某某善动脑筋,所提问题很有价值,形成群体争先恐后、争相表现的氛围,造成"星火燎原"之势。如《东方之珠》写道:“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这时,有位学生怯生生地说道:“这么美的景色怎能只是‘舒服极了呢?应该写得更美,‘真是一种天堂般的享受啊!,怎么样?”听他这么一说,我惊喜不已,我为他那推敲品味语言的能力而高兴欣慰,并肯定表扬了他。这样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克服自卑等缺点。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总之,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但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有效的课堂从“问”开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